abc047 wrote:
原來小屁屁可以自我...(恕刪)
來看一下今天的

中國真是經濟高度成長
lkk77 wrote:
說污染沒關係真的是自...(恕刪)
JasonQ wrote:
怎麼開始關心中國人
舉例來說:
1. 紡織業:
過去台灣紡織業的崛起來自於兩個因素: 歐美國家的產業外移,以及日系技術轉移。
其中,歐美產業外移到台灣主因就是製造成本考量。而台灣因為跟日本互動與技術交流頻繁,所以早期不少紡織全產業在台灣設廠,賺取大量外匯。
當中國或是東南亞出現更低成本的勞工或是更大的內需市場時,自然會離開台灣重現歐美產業外移的狀況...
2. 造船業:
當年十大建設加持之下,中船,中鋼獲得政府資源投入造船產業,不只創造出高額外匯貿易,還培養不少專業人才!
30年前幾乎各大專院校都有造船系,輪機系...就連遠在陽明山上的文化大學都曾被譏笑要在山上造船...
只不過,就因為政黨惡鬥,努力安插自家人事搶佔鐵票國營企業...
中船自從民營化以後慢慢失去原有的資源,難以跟韓國,中國競爭...
高雄港的貨櫃吞吐量也因為產業外移而逐年下滑...
台灣的造船需求變成以遊艇"裝潢"為主的遊艇產業...(延續過去的遊艇王國,卻只剩下豪華遊艇裝潢產業)
沒有了內需市場,也沒有營運資源,造船業當然會走向下坡...
國艦國造本來就是該發展的政策。只是如同當年的漢翔一樣,本來應該發展為"產業",卻因為政客的操弄變成"短期的政績"...
一個產業沒有30~50年以上的發展,對在其中從業人員來說有何保障? 投入了青春歲月,結果因為政客想要抹消前朝政績,產業隨時會終止...
慶富案的問題是慶富自身的問題,結果發生慶富案以後,國防部長卻選擇終止獵雷艦建造計畫,理由竟然是"時代潮流"...
慶富充其量只是系統整合的腳色罷了,船體在義大利製造,戰管武器系統則為洛馬提供。
慶富案發生違約問題後,應該由海軍趁勢成立專責造艦規劃部門,而不是解約順便停止造計畫...
現在的做法,你說,如何培養產業人才? 誰敢投資大型龍門吊車!!?...(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