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近日看到台灣聲稱(可望在2018年2月完成潛艦國造的初步設計階段,換言之,潛艦國造的建造設計藍圖就大致底定)
只能感慨台灣人一支嘴胡溜溜(閩南語滿嘴跑火車的意思),那到底台灣能不能完成所謂的國艦國造
這必須要從台灣的工業水平來做分析,才能得到理性客觀的答案

2002年3月19日在台灣立法院群賢樓召開名為:潛艦國造可行性與我國造船工業的發展公聽會
時任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工程學系系主任黃正弘教授發言說
國內造船業不景氣,使學生快速流失,連帶危及造船人才的培養,
例如:造船系在韓國是人人都想要進入的熱門科系,反觀我國
中正理工的造船系卻有可能停開大學部.故希望藉潛艦國造的實現
能重振我國的造船工業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台灣從上世紀80年代的忠義計畫起開始致力於國艦國造,但是到2002年居然
出現造船人才流失的情況,也就是說給了台灣人20年的時間
台灣光造船人才的培養成績竟是如此慘不忍睹,所以什麼2018年2月完成潛艦國造的初步設計階段
大家可以自行想像是否會成功

這位是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船舶工程學系主任暨教授、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蔡進發
在2016年說:現在各校都有開不出造船課程的情況
船廠也有傳承的問題,因此6月13日學會理監事會議上,邵揮洲教授 張博超主任
提出造船領域影音教學的構想.當時大家討論建議將幾個學校整合起來,
找資深或剛退休的教授,以及船廠的資深技師,拍攝一些關鍵的課程
技術內容,再搭配相關的工程實景影像,錄製成教學影片
然後讓學校的年輕教授在教學上可以來配合使用
2002年就有教授反應造船人才流失的問題,台灣不但沒有解決
這一拖又過了十五年,同樣的悲劇又一次上演
所以什麼2018年2月完成潛艦國造的初步設計階段,這只是個名詞而不是動詞

1988年6月27日,台灣聯合報首先報導臺灣海軍將採購南韓蔚山艦
消息見報以後輿論大嘩,對當時的台灣而言南韓是不能輸的對手
更不要說買軍艦了,10月28日一百多位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的主任 教授聯名提出反對採購南韓蔚山艦
要求國艦國造
當時雜誌採訪曾任台灣海軍南陽軍艦艦長 海軍一九二艦隊艦隊長
時任高雄市立法委員蕭楚喬
他提到:七年前我們派了一批人出去學習造艦
回來沒看見他們畫過一張設計圖
一艘潛艇的設計圖起碼是幾萬張,
台灣打算花幾年時間才能把設計圖畫出來?

這兩個350噸龍門吊是台灣中船建廠時從日本石川島播磨公司進口
已經遠遠跟不上現代造船業,大型分段合攏組裝的趨勢。
連中國沿海民營船廠都是600噸級以上的龍門吊,台灣早就已經落伍了。
更可悲的是台灣的工業能力連種已經落伍40年的350噸龍門吊到現在都造不出來
如果連港口機械都沒搞定,台灣也不要談什麼國艦國造

2008年12月22日,台灣高明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振華
重工採購8台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項目簽約儀式本次簽約的8台橋吊
總金額達1億美元,起重機均為吊具下可吊兩隻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
可將集裝箱裝卸生產率提高50%
據台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一份名為(十項建設重要評估)的報告
中船公司的建廠工程於1976年六月完成,其船塢長達九百五十公尺
寬九十二公尺,為當時世界第三大船塢,年產能為造船一百五十萬噸
修
船二百五十萬噸.此外尚能承辦鋼鐵構架 管理加工敷射 重型設備製造 船用甲板機械及各項陸上機械製造安裝等.
結果四十年過去了,台灣的港機設備從向日本採購轉向跟中國採購
什麼尚能承辦鋼鐵構架 管理加工敷射 重型設備製造 船用甲板機械及各項陸上機械製造安裝等
以後的事實證明都是一堆空話



這是台灣港務公司參觀振華重工的報告
台灣港務公司向振華重工採購4台橋式起重機,可見台灣低劣的機械水平
連自己的港機設備都無法研製,台灣工業不如再去修練個50年可能還有機會完成潛艦自製

台灣所謂的造船,就是把國外零件買來自己做組裝
講白一點就是西方資本家的低階打工仔如此而已
所謂造船核心技術台灣幾乎是一片空白,要在這樣的條件下完成所謂國艦國造
台灣人是阿婆生子要很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