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8h m-60a3 m-41.. ,我們了不起換個砲管,裝個射控系統與砲身穩定裝置, 但是我們有自己做過"砲塔環"嗎?? 這就是"技術"別國只會賣你產品(不會告訴你如何做),就連美國m-1(a1) 與m-1(a2)的砲管都是來自於德國萊因金屬的技術,你說老美不會做砲管嗎? 會當然會! 問題是砲管的壽命與射擊發數, 德國萊因金屬的技術硬是比你強!(兩國又是好友,技術當然互相交流), 台灣若要靠自己還有很常一段路要走.
leomk2008 wrote:
'系出同門 星國8...(恕刪)
http://www.mdc.idv.tw/mdc/army/cm32.htm
========================
我是不曉得指揮系統E化跟通訊品質,但關於迴轉半徑、載運人數、浮渡性能方面,很明顯記者不喜歡作功課
米蟲報到



台灣旱溪岸邊岸底落差大,雨季爆漲時又夾帶砂石,能讓裝甲車浮渡.自力上下岸的溪流少
泛用裝甲車的浮渡本是給內河.溪流等靜態流域使用的,故附加的推進系統能提供的航速有限,遇到激流時便不適合下水浮渡.也無法在2級浪以上的區域操作(易滅頂)
這種附加的浮游能力跟專業兩棲車種(AAV-7)去比較下,不過就打打醬油聊勝於無的程度罷了,更何況還是在台灣使用
因此一開始陸軍就捨棄了浮渡,拿去換取較高的防護與其餘潛力空間
所以外掛裝甲上有需要的話CM32一開始就做成可加掛抵抗25mm火砲的程度,他在設計上始終是為了台灣環境而特化的車種
講正經的,CM32在站上也是討論到沒得能談的話題,但也總是會被拖出來再打爛仗一番,我就看下次又是哪個挖舊墳還是舊話題重講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