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ber wrote:
入俄後一年 克里米...(恕刪)
這些不是第一首消息來源的東西就很容易被人「加料」
第一手來源是指根據實地的人事時地物沒有經過二次轉載
例如:比如當地人在地上發現地上掉落的彈殼是北約制式拍下影片 當地民眾時地採訪的說法
第二手來源 國際主流媒體根據第一手來源採訪當地人或是引述某些專家轉貼的報導
第三手來源 通常是其他小報成本不夠派請一個駐國外記者,國家轉貼第二手來源的報導 在依照自己的政治觀點去對原文「加料」
至於第4 第5手來源根本已經扭曲的不像話了
其實很多台灣的國際新聞報導只是在網路上找資料請名嘴就做出一期節目,而沒有派外記者 許多像關鍵時刻這類的報導更是笑談
大家因該有個經驗 比如說科學新聞說某某研究機構發現了什麼,常常一去查原文記者把原始文件斷章取義在進行了加料
其實專業新聞報導通常都只報導1-2手來源 但是大多數90%的台灣新聞都是4~5手來源
你給的連結其實也不能算第一、二手 因為是大陸網站的第三手消息轉貼了俄國網站報導斷章取義
而俄羅斯網站去採訪當地等於是第二手報導
第一首來源只能你自己做飛機去看
-----------------------------
克里米亞回家之路紀錄片 在我上一樓裡的影片
回歸過程順利 未出一錯
據俄新網,普京指出,「我要強調,一個差錯也沒出。這不是簡單的工作,考慮到其規模,要採取各種力量和手段。第一階段是俄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的特種部隊、空降部隊、海軍陸戰隊,然後是其他部門。此外,國防部也非常專業、協調地工作,以及其他部門,如外交部、司法部門、負責內政問題的人員。所有工作都協調地如此精確、嚴格、及時,以致我有時在想,這是我們嗎?」他補充說:「我們按我們的職責要求那樣去行事。」
普京:建成刻赤大橋為能源發展創造條件
普京表示,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建成刻赤大橋,為克里米亞半島自身能源發展創造條件。
2014俄外交政策:普京驗證自己的地緣政治假設
他指出,「需要建成這座可以將克里米亞和高加索,和俄羅斯領土連接起來的著名大橋。這可以也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建成。」他強調,應為克里米亞能源,而且是自身能源發展創造條件。他補充稱:「應全面複興克里米亞的休閒旅遊基礎,以使俄羅斯人可以享受半島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我認為同樣應該複興克里米亞的人文資源,作為我們的文化和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應將克里米亞岸防系統建成從太空可見
普京表示,俄羅斯有意把「堡壘」(Bastion)岸防導彈系統在克里米亞部署成從太空可以看到的狀態。
他指出,「除了最高統帥以外,不可能根據任何人的命令採取這個措施。『堡壘』(Bastion)是防禦系統,它保護海岸和地域。它不會進攻任何方面,但它是高效、現代化的高精度武器。目前任何方面都沒有這種武器,這也許是當今世界上最有效的岸防系統。是的,在某個時刻為了讓克里米亞受到可靠保護的情況清清楚楚,我們向那裡調遣了『堡壘』岸防系統。」普京補充說,決定把這些系統部署成從衛星上能看到的狀態。他說:「此外,我們有意把這些系統部署成從太空可以看到的狀態。」
向克里米亞調遣俄軍隊解除烏武裝
俄羅斯總統普京介紹說,為瞭解除克里米亞2萬烏克蘭軍隊武裝,他下令向克里米亞調遣俄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和海軍陸戰隊的分隊。
應對烏克蘭危機 俄羅斯計劃增兵克里米亞
普京在「俄羅斯1」電視臺節目中評論《克里米亞回歸之路》影片說:「為了封鎖和解除2萬軍人的武裝,當然需要調集一定的人員,不僅要有數量,還要有質量。當時需要會做到這一點的專家,因此我向國防部下令以加強保護我國駐克里米亞軍事設施為幌子,向那裡調遣軍事情報總局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空降部隊的分隊。」
他強調:「當時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流血事件發生,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保障表達自己意誌的可能性。」
普京:我們別無選擇必須保護當地居民
普京表示,必須保護克里米亞居民,在此問題上別無選擇。普京在評論紀錄片「克里米亞回家之路」時表示:「克里米亞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塊陌生的土地,這是歷史上的俄羅斯領土,主要居住著俄羅斯族居民,因為他們將我們置於這樣的處境,甚至不給我們選擇的餘地,我們被迫採取行動,我們只是必須保護這些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