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德軍裝甲車/戰車驅逐車/自走榴彈砲/軍用車輛考證

Sd.Kfz. 222輕型裝甲偵察車,第十裝甲師,1943年二月於北非突尼斯比塞大

飛 力 wrote:
Sd.Kfz.222 1943突尼斯戰役

這輛牌照號碼WH 1312233的Sd.Kfz. 222輕型裝甲偵察車(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隸屬第十裝甲師,部署於北非突尼斯。1943年二月攝於突尼斯北端港口城市比塞大(Bizerte)的實車相片顯示諸多細節,包括暗黃底色上漆灰綠色條紋的沙漠迷彩、車尾兩側輪蓋上的第十裝甲師師徽與機械化排戰術符號、裝置於槍塔火線範圍外的數個廿公升德國軍用標準容器(Wehrmacht-Einheitskanister,英語通稱jerrycan)、槍塔前側加裝的英製煙霧彈發射器。模型少了很多細節。
Schwimmwagen,第十七軍團司令部,1943年八月於庫班橋頭堡

powerpcb wrote:
這部Schwimmwagen,顧名思義就是能游水的車子,車子是二次大戰時期福斯 (Volkswagen) 出品,同樣是以1:50的比例來製作


這輛Volkswagen Typ 166 Schwimmwagen兩棲四輪驅動越野車隸屬德國陸軍第十七軍團司令部(Armeeoberkommando 17, AOK 17),為軍團司令Erwin Jaenecke上將在1943年八月間於俄國南方庫班(Кубань)地區的座車。




依例本輛牌照號碼WH 1481159的高階指揮官座車在車前兩側豎立旗幟:左側為軍團司令旗、右側具鷹徽者為將階三角旗;另在車前與車後亦各豎立一面軍團司令旗。車體右前方與右後方分別漆有德國陸軍總部核准頒發的庫班盾,以表彰該單位在庫班地區的卓越貢獻。車體右側亦有白色AOK 17字樣與紅色旗幟符號。該紅色旗幟符號亦漆於車尾左側,但並非德軍戰術符號。

Jaenecke上將在1943年1月21日自史達林格勒乘機飛離,也是最後一位逃離史達林格勒包圍圈的德軍高階將領,時為第四軍軍長。他在1943年六月派任第十七軍團司令,任內於庫班橋頭堡指揮若定,以寡擊眾貢獻卓著,後於1944年1月30日晉升特級上將(Generaloberst)。但同年4月29日因自克里米亞半島撤軍之議違逆希特勒而在會談後遭解職,之後更因克里米亞失守遭逮捕移交軍法審判,並在翌年1月30日勒令退役。德國投降後為蘇聯逮捕判處死刑,再減為廿五年徒刑,關押至1955年十月方才獲釋。1960年七月辭世。




附記:水陸兩用輪型汽車

輪型汽車型的水陸兩用車,首先量產的是1941年德國Volkswagen Typ 166 Schwimmwagen,逾一萬四千輛。


接著是1942年美國的Ford GPA Seep,近一萬三千輛。


兩者皆是軍事用途,因此產量龐大。後者也為澳洲冒險家Ben Carlin (1912-1981)在五〇年代改裝用以環遊世界。


民用轎車型Amphicar Model 770在1961-1965年生產近四千輛。廿一世紀初以速度為訴求的Gibbs Aquada生產五十輛。



其它零星民用車款頂多也只有零星數輛。原因很簡單:以性能而言,水陸兩用車在陸上比不過傳統汽車,在水上也比不過傳統船舶;除了酷炫以外,找不到其它賣點。結合飛機與汽車的設計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mittlerer Schützenpanzerwagen (2 cm) (Sd.Kfz. 251/17) Ausf. B暨Dragon第6292號模型評述



這款1944年八月起生產至翌年二月的德國裝甲擲彈兵防空對地兩用暨排長座車,制式名稱為mittlerer Schützenpanzerwagen (2 cm) (Sd.Kfz. 251/17) Ausf. B,採騰空式砲架(Schwebelafette)裝設一門2 cm KwK 38 L/55戰車砲。



本車用以取代同樣架設一門2 cm KwK 38戰車砲的Sd.Kfz. 250/9 leichter Schützenpanzerwagen (2 cm),但砲架設計捨棄Sd.Kfz. 250/9前期型的固定式砲架(Sockellafette),且在評估後亦捨棄其後期型的懸吊式砲架(Hängelafette),採更簡易的騰空式砲架。生產使用Sd.Kfz. 251 Ausf. D車體。


Dragon第6292號模型的現行版本除了與同廠其它模型共用的Sd.Kfz. 251 Ausf. D車體蝕刻片以外,其它金屬配件與駕駛人形看來都取消了。但原來的防盾只是塑膠、金屬、蝕刻片各配一份,而實際上也只能裝一個。比較重要的是獨配的2 cm KwK 38 L/55金屬砲管,因為它比模型預設的2 cm Flak 38 L/65塑膠砲管粗短,必須在原件上加工才能重現實車原貌。此模型的產品編號和條碼在內容物變更時都維持不變,僅包裝側面零件圖樣更改。
中華民國陸軍Sd.Kfz. 221/222/223輕型裝甲偵察車

在輕型裝甲偵察車(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系列之中,1935年量產的Sd.Kfz. 221 (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MG),上)、1937年量產的Sd.Kfz. 222 (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2 cm),中)與1936年量產的Sd.Kfz. 223 (Leichter Panzerspähwagen (Fu),下)外觀相近,皆以傾斜裝甲增加防護力。但底盤、佈局、裝甲車體皆經重新設計。




以俘獲德軍輕型裝甲偵察車作為設計範本的蘇聯BA-64裝甲車也具有類似外觀。


Sd.Kfz. 223輕型裝甲偵察無線電車以Sd.Kfz. 221為基礎發展,具Sd.Kfz. 221的小型槍塔,但車體外觀與Sd.Kfz. 222類似。前期量產型搭載一具FuG 10中波無線電收發機及收摺式方形框架天線,涵蓋十公里內聲頻通訊及四十公里內等幅波通訊,作為裝甲偵察車編組的指揮車。德軍通常以一輛Sd.Kfz. 223搭配兩輛Sd.Kfz. 221/222作為輕型裝甲偵察排編制。

國民政府在上世紀三〇年代中後葉購置若干Sd.Kfz. 221、Sd.Kfz. 222及Sd.Kfz. 223,並持續使用至1945年。購置數目一說為兩輛Sd.Kfz. 221、十二輛Sd.Kfz. 222、一輛Sd.Kfz. 223。



中華民國陸軍Sd.Kfz. 222為首系列初期量產型車體,正面具兩片相同尺寸的駕駛裝甲覘孔蓋與未以框架防護的車側轉向燈。其7.92 mm MG 13同軸機槍改置於右側。




中華民國陸軍Sd.Kfz. 223為Ausf. A前期量產型,搭載一挺7.92 mm MG 13機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