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神水 wrote:AT-3也很寛,只是我覺得那不是重點,只要符合安全規範內皆可。 側風時, 寬輪距 還是安全些.像落地後 中低速滑行 遇到 強側風 或 側向陣風, 輪距越窄的, 副翼氣動力又壓不住, 可能會有側傾現象.老鳥都要小心操作, 何況是菜鳥學員........
莊孝爺 wrote:老鳥都要小心操作, 何況是菜鳥學員........(恕刪) 是說這些學員都已經完作初級飛行訓練才會去飛高教機,對飛行已經不能算陌生,加上教官的指導和在後座補救,應該是還好,當然這只是我想的,有待試飛員回饋正確的手感資料給上層。
天衣神水 wrote:是說這些學員都已經完作初級飛行訓練才會去飛高教機,對飛行已經不能算陌生,加上教官的指導和在後座補救,應該是還好,當然這只是我想的,有待試飛員回饋正確的手感資料給上層。 汽車駕訓班出來剛考上駕駛執照, 馬上開 保時捷跑車, 油門一踩八成會出事的.空官飛訓以前, 初級的 PL-1 > T-28 ( 後改 T-CH-1 ) > T-33 都是 寬輪距.近代, 初級的 T-34 > AT-3 也是 寬輪距.未來, 初級的 T-34 > T-5.............. 這次的勇鷹, 公認是延續 IDF 外形, 並將輪距拉寬, 也是基於菜鳥地面操控的安定性著想.
莊孝爺 wrote:這次的勇鷹, 公認是延續 IDF 外形, 並將輪距拉寬, 也是基於菜鳥地面操控的安定性著想. 如果試飛員測試的結果認為該設計對菜鳥的挑戰太大,不如就裝一下如同AV-8B的輔助輪,等技術熟練點再放開,這樣就不怕"犁田"了。
天衣神水 wrote:如果試飛員測試的結果認為該設計對菜鳥的挑戰太大,不如就裝一下如同AV-8B的輔助輪,等技術熟練點再放開,這樣就不怕"犁田"了。 B-52 輪距太窄, 就有這 輔助輪 裝置...........
天衣神水 wrote:哦~~這個真的很寬….. 寬….. 寬............ 窄輪距, 先天抗外力就不穩.F-16側傾, 水平尾翼擦地受損老照片, IDF 因鼻輪碰撞攔截繩後受損, 機身左傾, 左側飛彈架擦地犛田...... 犛田影片 ( 不給貼, 請點選過去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a5_QPiaZk&feature=emb_logo
莊孝爺 wrote:老照片, IDF 因鼻輪碰撞攔截繩後受損, 機身左傾, 左側飛彈架擦地犛田...... 剛好在李登輝眼前發生 ,吳康明處理得不錯,那台飛機沒有真的翻掉,不然.....,話說試飛員應該是比較重要,吳'r堅持不彈射到最後一刻,嗯~~這個...不知該怎麼說........
天衣神水 wrote:剛好在李登輝眼前發生 ,吳康明處理得不錯,那台飛機沒有真的翻掉,不然.....,話說試飛員應該是比較重要,吳'r堅持不彈射到最後一刻,嗯~~這個...不知該怎麼說........ 吳康明 處理的不錯.來看瑞典 J-39 試飛 :F-22 同一飛操模式失事 :
莊孝爺 wrote:比起來, 吳康明 處理的不錯.來看瑞典 J-39 試飛 : 友人的哥哥當時在航發參與IDF研發的工作,據他說,伍克振的2號機補上替飛,可是那架2號機當時只有完成基本試飛,那次是第一次做滾翻,老美和同事都捏把冷汗,本人聽了後嘴巴合不上。 不知他是否在唬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