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怪的下一代主力研製案--論上報朱先知一文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這篇文章講的東西 很...(恕刪)

朱明寫的就去問朱明或是指責媒體。。。

網上很多毛毛們,就很喜歡用新聞來指責台灣。。。官方有沒證實?

自稱在這行業混了很久,不認識漢翔或中科院的人嗎?
稍微了解台灣軍武的都知道,台灣所謂自製武器大部分都有老美的影子。。。軍方如果敢出來訂日程表,就是有把握。。。不會笨到把自己說死。

如果只是媒體猜測。。。去問媒體。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漢翔員工有8000人 哈哈 沒想到有這樣多吧 除了董事長是空軍退 馬總是中科院人 絕大多數沒有軍方背景 曝光也好 因為似乎有人要漢翔與中科院做一些不可能任務來拍高層馬屁 曝光被罵才有機會讓計畫回到正軌
rukawa1
很多內容根本是單一媒體或單一新聞者撰寫甚至是網友自己腦補,但這些內容根本未經任何證實,要討論可以,但拿著這未經證實的內容去指責國家政府的不對就過頭了。
小弟在左邊做PM的,Project management.

現東家有一個2噸級別的載人EVTOL項目,結果因為過度激進的里程碑(Milestone)要求,直接逼走了一個資深PM,而且之後整個PMO無人願意再接這個項目。搞到只有技術負責人親自上。

所以其實蠻感興趣右邊這個下代戰機的PM或者項目負責人會是誰····
畢竟PM檯面下最重要職責之一





















就是為鬼扯的立項要求無法實現而背鍋
台灣向後退
你在說你的故事喔
mangchaocs
我的故事可沒這麼精彩[茶]
2:41~2:48 說的就是你這種的

chrischenslayer wrote:
...
其實這個案子我早有耳聞 但不知道做到甚麼地步 幾位KEY MAN我都知道

我不是圈子以內的人 可以這裡來吹個牛 不會有後遺症 但要我來評論 大概如下

這應該是空軍"航發"做的案子 以"朱明"這個資訊來源 肯定看過這個案子

裡面描述的資訊跟我的了解 實際也很貼切 要我在那個位置肯定做同樣的事

2029年的研發目標與測試所需的飛機數基本上是合理的 沒有背離其他國外計畫

但不知為何計畫的時程與目標被人要求更改 竟然成了這個版本 完全顛覆三觀

會透過"朱明"來洩漏 肯定是不願意這個計劃因為被亂搞導致失敗而玩不下去

---------------------------------------------------------------------------------------------------

另外回復 樓上大大對漢翔複合材料的錯誤認知 漢翔可以造複合材料

目前漢翔製造複合材料運用在IDF與高教機上主要都是控制面與部分非結構件

但設計並製造一架用複材做主要結構(機翼/蒙皮/龍骨)高性能戰機目前仍有困難

韓國人其實是找到洛馬來轉移技術 但自己也是要花時間去解決許多技術問題
eclair_lave
而不是拖到很急的時候才來趕鴨子上架結果改幅還不如預期,我覺得這新聞給的的期程也很急,但即使不是給這期限,空軍下一代也是該到開始籌畫獲得的時候了
台灣向後退
找朱明放話其實是不是很明智之舉,現有時程提前應該是怕選舉後新人新政有變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其實這個案子我早有耳聞 但不知道做到甚麼地步 幾位KEY MAN我都知道

我不是圈子以內的人 可以這裡來吹個牛 不會有後遺症 但要我來評論 大概如下

這應該是空軍"航發"做的案子 以"朱明"這個資訊來源 肯定看過這個案子

裡面描述的資訊跟我的了解 實際也很貼切 要我在那個位置肯定做同樣的事

已經沒有航發很久了。。。。

認識三小key man?

有次跟昔日軍中同學餐敘,就是吃吃飯 喝喝酒的場合,不小心說出。。。聽說你們單位最近在搞什麼,被制止(第一次)。。。俺接著說,報紙有刊又不是啥機密。。。第二次被提醒。。公共場所。。。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軍中教育一直告訴我們,不能刺探。

既然不在圈內就別故作神秘,認識啥key man。。。人家會跟你說嗎?
前陣子跟現職漢翔的同學聊天,他也稍微說了,哪幾廠區做甚麼的。。。能講出來嗎?除非漢翔公布。。。
他還稱讚蔡英文。。。當然以他的政治理念跟職位。。。俺能理解。

你可以吹牛。。。亂說當然沒事。。。會不會影響仍然在職的人呢?

PS.水湳的湳。。。。雖然本地人都發二聲(包括附近的國小 國中老師),但是打字要打三聲。
愛。回。家
我搞錯了。。。不過跟老同學聊天,沒聊到這個,談的是別的事。。。又不是當間諜別刺探
台灣向後退
以前的航發中心變成漢翔,後來空軍又搞新航發(航空科技研發中心)專責空軍科研規劃設計工作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另外回復 樓上大大對漢翔複合材料的錯誤認知 漢翔可以造複合材料

目前漢翔製造複合材料運用在IDF與高教機上主要都是控制面與部分非結構件



漢翔:勇鷹高教機全新設計 自製率世界最高

航發開發IDF已經是30多年前的事,看看近一點的「勇鷹」吧

Charlie2020
這件事台中人說的是真的!
台灣向後退
F-22的複合材料占比是24%,F-35是36%,所謂"大量"只是華文中一種相對定性詞,每人感受不同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這幾天看到這一篇文章(恕刪)


上 朱報導...嗯當說故事來看, 下面這篇也是, 標題開發天劍三當天劍一下一代, 但秀出中科期刊照片衝壓圖形看起來像是歐洲流星中程空對空, 拿中程空對空條件當短程空對空, 岳飛張飛胡套一通, 還不提照片圖形尚是從網友幻想軍武自繪圖那挖來, 光天劍一的下一代偏軸飛行開發就被空軍打槍因沒有搭配整套控制例如特殊頭盔配套, 中科若無軍方同意與資源根本不會自造整套系統
====

封面走光?中科院疑曝天劍三空對空飛彈構型研發期程尚未排上https://www.upmedia.mg › news_info
2022年2月16日 — 中科院《新新季刊》元月封面疑曝光天劍三型空對空飛彈構型,中科院對此僅稱是法國「流星」遠距空對空飛彈。(合成畫面/取自國家書店、MBDA官網).
朱明 2022年02月16日

中科院提天劍三型飛彈研發 空軍暫列評估案
朱明 2019年09月30日

"....不過,要飛彈具有數據鏈路系統,與聯合頭盔瞄準系統鏈路聯結並可修正飛彈飛行彈道,甚至具備發射後鎖定能力,這個部分牽涉戰機的射控系統與雷達各個介面的修正,這項系統設計就複雜,因此空軍要中科院提出更詳細的評估案後,才會對「天劍三型」飛彈研發案進行討論..."
====
回到自造下代戰機這報導, 在其他包括軍武社群來看有多自腦補如就算F414沒經過正規軍購管道, 也能透過商售等, 當年MK41也是透過商售但獲得期程較軍方估量時間延盪一年才取得(MK41還是歐巴馬任內軍方提出需求, 川普任內同意出售2017, 搞得取得又過了二年才運抵台灣這商售時程也過了四五年起碼), 外購拿二顆引擎最好都能照本國軍方想定時程般得來速

咱就看2023正式建案, 2024五月前能否順利掛上F414引擎的原型機最好一切都順利包括克服老美認為提供引擎讓你搞傳統載台合乎不對稱與否? 國務院含商務部一旦不放行你的F414取得就遙遙無期, 當然若要搞全尺寸模型機, 何必拖到2024? 用模塑土附骨架外塗低適度漆料搞出來根本不用花到一年多, 說不定三個月半年就能搞定, 甚至還能趕上今年底因過往疫情停辦的國防展大秀願景模型

還沒提拿到F414就能完全不靠引擎開發商協助, 自力整合到機體上所需要時間哩又不是組積木

照上朱報導, 新代戰機與KF21九成像, 暨然都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 何必搞自造不如跟韓國下單豈不更好? KF21至少還有洛馬參與協助, 論五代機的開發到量產管理經驗, 有誰能跟洛馬相抗衡?
fujinla_001
韓國需要中國,不論經濟上的依賴,或約束金小胖.應該不可能跟台灣分享吧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高教機若用複材做主結構至少省300-500公斤空重 IDF若用複材做主結構 至少省500-700公斤空重 複材不是重量輕而已 抗腐蝕 強度大 還可降低雷達波反射 KF-21的大小的機體用噸來計


高教機的主結構或是主樑不是不能用複材來做,問題是複材的膠老化後的強度弱化太快了,一架飛機壽命長達30年,膠的供應商對於它自己的產品的老化,不願意擔保30年,敢擔保10年都不得了了! 台灣的複材研究又沒有在老化上做深層的研究,沒有數據支持老化後的狀況,所以設計的人也不敢用。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當年搞IDF...(恕刪)


在2006年之前的中國都是無能力自行研製生產晶片,連所謂的中國第一芯龍芯處理器,都是瑞士意發半導體、用自己的FPGA晶片產品、美國的MIPS架構、教代表全中國三千多所專上學府的中國科學院「設計」 出來的。

那我都可以講中芯國際、清華紫銳、華為海思、上海中微、長江儲存這一堆公司都一定是假的,你們自己都講以前沒有就是沒有、這個世界不存在彎道超車嘛。
Charlie2020 wrote:
高教機的主結構或是主樑不是不能用複材來做,問題是複材的膠老化後的強度弱化太快了,一架飛機壽命長達30年,膠的供應商對於它自己的產品的老化,不願意擔保30年,敢擔保10年都不得了了! 台灣的複材研究又沒有在老化上做深層的研究,沒有數據支持老化後的狀況,所以設計的人也不敢用。


膠只是其中的大問題之一 複材到現在為止 連AIRBUS大廠還沒也擺脫這個問題

對漢翔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足夠的經驗與實務來設計一個主結構是複材的機身

漢翔的複材廠以代工為主 規模可以做戰鬥機的一整片機翼 但都是人家的設計

這些主結構要是自己來設計 因為經驗不足 處理不好會鬧人命或結構提前毀損

找人教可以解決部份的問題 但遇到臨時發生問題還是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因為這些專家的意見是他們的飛機F35 F18 甚至 B-2不是這架新設計的飛機
台灣向後退
複材其實很怕熱,強度很容易因為高溫而下滑,偏偏引擎是個高溫體,戰機還都內置,所以連F-35都沒有高比例用,現實是只有客機才會大膽到連結構件都採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