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這一篇文章 文章內敘述的許多內容基本上毀盡我的三觀
自己也在航太界混過幾十年 怎麼會有這樣的奇葩文出現令人匪夷所思
"國防部日前已就空軍提出2023年啟動「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進行審核
據指出,空軍規劃全案建造的原型機分別為,代號A1的飛測原型機,以及
代號T1的地面靜態測試機共2架,需要預算約為150億元以下,因原型機
構型與內部細部設計都已由中科院天使專案小組完成,為縮短研發時程
戰機雙發動機已確定外購方式取得,日前己向美申請採購奇異公司的
F414-GE-400發動機,期程規劃在蔡英文總統卸任前的2024年5月前
完成原型機並對外展示,2025年才會進行首飛。"
150億才5億美金就可以造出一架下一代的原型機 這真的破了世界紀錄
想當年1996年波音與洛馬各拿了7.5億美金研發X-32/X-35 自己也有貼錢
2023年 只有5億美金要用來幹什麼? 波音與洛馬還不用花發動機的錢
選擇同樣發動機的KF-21目前預估研發費用是68億美金
另外2023年到2024年5月就可以完成原型機出廠(17個月) 好棒棒啊
可憐的韓國KF-21從2019年2月開始組裝 2021年4月出廠亮相
過了一年到現在也還沒有開始試飛 哈哈 漢翔跟中科院好厲害啊
------------------------------------------------------------------------------------------------
據了解,由空軍、中科院與漢翔公司所組成的「0305」專案小組已於
4月初前往美、英兩國進行訪廠選裝,目前在戰機發動機部分,已決定
選用2具美奇異(General Electric、 GE)的F414-GE-400渦輪扇發動機
該型發動機是美國F-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以及韓國開發的KF-X
下一代戰機也是採用該款渦輪扇發動機,因發動機產製期程長,目前
我方已正式向美方提出採購程序,希望能在研製期程內獲得。
這個訊息跟前一陣子媒體講織女星的事情肯定有關 但形勢比人強
倘若美國政府願意開綠燈 空軍絕對沒有人站在織女星這一邊
另外 F414的單位價格因為攤提幾千部發動機的成本 肯定較低
--------------------------------------------------------------------------------------------
戰機大部分的裝備都已定案,例如:戰機彈射椅仍採用英國馬丁貝克
飛機公司(Martin-Baker)的裝備,雖航電系統選美商哈里斯(Harris)公司
,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仍積極爭取中;但戰機駕駛艙內
的主儀表顯示器的裝備,以及戰機上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
,還在5月底會作最後決定。
漢翔跟中科院因為IDF跟F-16維修與生產 早就跟美系各廠商很熟了
次要的航電系統大概沒有太大問題 但幾個關鍵系統就不盡人意
雷達 電戰與光電系統 選擇的關鍵還是美國國務院給不給輸出許可
坦白講 F-35的APG-81 ASQ-239 AAQ-37 EOTS 的機會較低
可能還是把F-16 BLK 70的APG-82 ALQ-254 這些東西搬上去用
------------------------------------------------------------------------------------------
據指出,中科院於2019年以「天使專案」編列87億8千多萬元,
原訂在今年完成「下一代先進高性能戰機關鍵技術研發計畫」,
也被稱為下一代戰機先進防禦戰機(Advanced Defense Fighter,ADF)
,其中包括24項關鍵技術在內。原規劃是以以現役IDF戰機TFE-1042-70
發動機為基礎,以「織女星專案」來研發我國下一代戰機推進系統,
但受到多項技術的限制,織女星專案的進展並未如期。
這些錢其實都在打根基 跟原型機的製造一點關係都沒有
很多錢也是花在發動機上 織女星專案 所以真的沒有很多錢
--------------------------------------------------------------------------------------
因應兩岸情勢升溫需求,2020年國防部要求進入下一代主力戰機的設計
,該型戰機性能要具備匿蹤且有大推力,因此天使專案從關鍵性計劃
改變成為原型機的設計規劃,完成期程也從2022年修訂到2024年完成;
最早規劃完成原型機設計後開始選戰機發動機與各項裝備,2029年
生產9架戰機以作為各項測評所用,經修改計劃改為2026年生產6架戰機
,但受到兩岸情勢愈來愈嚴峻,研製下一代主力戰機不能再等,空軍
以「303計劃專案小組」提出最新的評估案,戰機核心的發動機採外購
等方向,整個戰機研發案在2023年啟動。
原來2029年生產9架 按照韓國人的經驗 6年的期程其實已經很勉強
4年生產6架戰機是唱哪齣戲啊 實在很無奈 要逼死誰啊
但不管是2029年或是2026年 幾架用來測評的飛機能拿來打仗否?
當年IDF在1988年試飛 其實到1996年才有20多架勉強可用
要達到一個聯隊戰力已經是1998年以後的事
--------------------------------------------------------------------------------
中科院參考美國F-35戰機 型體與韓國KF-X近似九成
據指出,因空軍提出要具匿蹤且有大推力的規格,中科院天使專案小組
參考各國匿蹤戰機的構型,最後深度參考了美國F-35戰機的構型,並首選
美F-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所用的F414-GE-400渦輪扇發動機,經空軍
向美方徵詢並獲得可輸出後,開始進行原型機所有的構型與細部設計工作。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長張忠誠在立法院曾證實,中科院正進行下一代戰機研發案
,部分進度超前。知情人士指出,超前的部分是指戰機的構型與細部設計,
目前已下一代主力戰機的模型都己作好,不過,因構型深度參考美國F-35戰機
,結果與韓國2021年展示的KF-X戰鬥機構型,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
若將兩架原型機的模型放在一起,會很難分辨是何國的戰機。
這點我覺得最好笑了 但按照戰機的發展 其實兩者長得很像是必然的
坦白講 這些話聽聽就好 沒有進入全程發展階段 真的還不曉得會有甚麼問題
幾個關鍵問題 這架戰機主結構要用甚麼材料?
從以前到現在 漢翔與中科院從來沒有用複材造過戰機 有沒有把握啊
漢翔生產的複材都是別人設計好的 從沒有造過戰機的機翼 蒙皮與大樑等結構件
用鋁合金作主結構至少比複合材料多幾百公斤到一噸空重 高教機也是用鋁合金為主
複材的好處很多 除了重量以外 還有那個隱身能力
另外 用來吸收雷達波的材質與塗料 中科院有沒有把握啊
最大的魔王關就是航電系統的整合 F-16V的改裝其實是洛馬完成工程測試的代工
其實漢翔就是出個人力與場所 然後配合洛馬的現場人員 完成操作測試
新一代戰機的雷達有很多花樣 電子戰設備也是內建 加上新一代光電系統
哈哈 厲害了我的國
-------------------------------------------------------------------------------------------------
其實要快 就是把臉丟了 直接用KF-21的架構 用我們選的裝備 參加韓國的案子
最近因為印尼人不付研發費用 雙方在冷戰中 印尼人佔了15%也要十幾億美金
但韓國人敢嗎? -大概不可能
照他報導的內容九成像不用自己研發,因為裡面關鍵技術沒一個是台灣自己的,直接中途加入韓國KF-21研發出資成功率還比較高點。前提韓國跟印尼願意或用買的,他說五月底就有定案到時候再研究不遲。
"인니, 라팔 전투기 구매 합의"…KF-21 공동개발은 계속 추진
2月最新消息
印尼沒有不付錢
印尼最後同意跟韓國繼續共同研發KF-21
印尼國防部跟韓國來訪官員說,已要求財政部批准預算要他們稍稍耐心等待。
韓國官員是說今年上半年可以完成,印尼責任額8000億韓元餘款交付。
時程緊迫的題目 其實有在朱先知的文中有說明也很清楚時程是有壓力的
原本還有一個2029年造9架的時程變成2026年造6架的時程
開樓已經講過了2029年造9架飛機 這已經是很趕的狀態了
韓國人2019年2月開始組裝原型機 但3年後飛機還沒有試飛
試飛要多久很難講 畢竟有的原型機比較貼近量產機的構型
另外有些原型機是以技術展示導向為主 最好的例子就是F-35肥電
X-35在2000年就試飛但變成 F-35就花了10年進行測試與生產準備
J-20在2011年試飛但遲到2016年才有試量產機進行測試
F22在1991年時 YF-22就試飛成功了 但1997年才開始試飛F-22
2003年第一架生產型F-22才交機 F-22真正可以作戰已經是2006年了
反正搬出這樣多的數據來看 看到大辣辣的標題在甚麼時間要完成甚麼事
當權的可以讓這種事情發生嗎? 這種拍馬屁規劃 如果是業界的人很丟臉
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時程 讓很多執行的人去承壓 去冒生命的險很不好
這樣不切實際硬上馬的計畫 未來恐怕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個人積分:2854分
文章編號:84865311
個人積分:9976分
文章編號:84865453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