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怪的下一代主力研製案--論上報朱先知一文

peterpan200206 wrote:
在2006年之前的中(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

這是1992年台灣雜誌的文章

大陸的IC工業雖然自1960年代開始研究的工作 但是由於電子工業的起步較晚

所以IC工業在產品量產和商品化也較遲

1988年大陸IC僅為25.1百萬美元 我國為154百萬美元 約為大陸IC產值的6倍

不過1986至1988年間 大陸IC的產量及產值都有加倍成長

台灣人都不會去找材料的嗎?
主樑等重要結構
現今戰機都用上鈦合金
除了堅固外.耐久度也夠

F-22起落架故障
整個機身在地上磨擦
機體結構也是完好如初
全都用上複合材料是不實際的想法







這個是美國F-35戰鬥機各種艙壁框架模鍛件,

有些為鈦合金材料,有些為鋁合金材料,

採用萬噸模鍛水壓機成型,單件造價都以百萬美元計算。

台灣人連個萬噸模鍛水壓機都沒有 去造什麼飛機?


台灣人自己承認

你不能怪中科院。這些人當年連大學都考不上,包括中科院院長。

甚至連三專也考不上。當年軍校標準是有報名就收。

等軍校混畢業後,頂著四流的智商根不入流的學識混入中科院承擔開發世界最先進的高科技武器。

要他們開發武器保護台灣實在是太為難他們了。

他們的專長是壟斷市場,不是研發武器。

我當兵時在內壢通基處受訓半年。那裡面中正理工畢業的軍官是什麼程度,

我太清楚了。基本上都沒資格當技術軍官。

這樣的人才水平去研發戰鬥機不是緣木求魚?
笑死了
重要附件不能找美國代工喔
都忘了中共國沒盟友


美國在1955年就造萬噸模鍛水壓機
所以這是高科技嗎?

這種粗重又浪費生命的工作
交給只能搞代工的國家去搞就好
難得對岸婉君來此一遊 中正理工的人到底優不優秀 要看時代的背景

以前中正理工的畢業生 很多都是拿到國外有名大學的博士 這種就很硬

現在當然都不如以前的人優秀了 但也無妨 沒有本事 中正理工這塊招牌無用

中科院與漢翔的體系早已去中正理工 30年前是中正理工的天下 現在多元化了

像馬總 他是成大航太的 中科與漢翔的很多部門主管也是非中正理工系統的

至於鍛造設備 早就有人在努力了 當然都不是很容易的事 機械製造問題不大

特別是金屬材料設計 加工與生產 包含鈦合金 台灣的航太業算是不錯的

但複合材料是軟肋 因為漢翔與中科沒有這方面的設計經驗 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F-35複材重量佔飛機重量35%左右 但若是按照體積與零件數來算可能60%以上

除了一些耐熱與特殊部位是鋁跟鈦合金之外 摸得到的很多部位都是複合材料

殲-20的機翼主結構也是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做的 對岸雖然慢一些但也追上了


接下來換台灣了,希望可別丟臉了
匿蹤機更強調的結構複合材,不是前面在討論的那個"結構" 。內部的結構應該主訴還是強度與輕量化,與四代沒有什麼差別。

這個結構複合材料是披覆在戰機外部,更合適的翻譯我認為應該是蒙皮結構複合材料?

這個名詞不是我寫的,中科院本身就是以這樣的名詞,藉此區隔了匿蹤塗料。

機體蒙皮承受流體力量與壓力差,這個蒙皮結構複合材,和一般說的匿蹤塗層RAM雷達吸收塗料又是不一樣的。

最早期的結構類似對外突出的尖銳金屬或者是不規則狀,外部再披覆複合材料讓雷達穿透與干涉。另外也讓流體可以平順的經過。

後期的結構複合材會在材料中構型金屬天線圖案。利用對微波的偶合,折射,去干涉破壞微波的結構。和雷達波吸收漆原理類似,但是外觀呈現磚塊狀結構體。

這種結構材料可以藉由pattern設計調整頻率,對微波的破壞,可以降低10db程度到特定波段的數十db,比如X band這種特定波段,衰減的程度相當可觀。

如果有在看六代機的討論,應該都有聽過六代的蒙皮材料,可能在針對Ka band seeker,讓飛彈難以鎖定。

以我的認知,機體的蒙皮應該是特別設計的,我這邊說的特別設計,是指每一小片應該是特別的設計,生產。

至於機體內部的樑柱結構材料,是關係到整機重量,應該是沒有說要用甚麼特別材料。有本事的就去減重,沒本事的....自己辦。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這是1992...(恕刪)

我都忍不住笑了。
台系的華文媒體很多時都是人云亦云,鮮有自己另外認真考究,往往日子一久要被推上國際擂台的時候就會當場出醜,你們在60-80年代有能力設計IC、又那來中國科學院要瑞士意法半導體教用他們公司的FPGA產品、美國MIPS架構設計處理器?美國不准華為用美國的EDA(IC設計自動化)軟體、要求日企協助?

三年前美國開始封鎖華為,我已經領先大部份華文媒體,較認真地做資信料搜集後,判定華為官方、中國媒體、甚至主流華文媒體的資料都是嚴重誇大華為、以至整個中國的專利及技術水平,在5G時代大戰中,最多三年是必敗無疑的。

當年很多像你一般的粉紅就是不服、往死裡說華為官方明明都講是有的、華為5G基地台、5G手機份額比美國蘋果高、蘋果無5G、華為的Balong5000是全球第一顆、亦是全球唯一真5G基帶,技術比高通先進得多、全球有一半5G專利是華為的美國無5G所以無法制裁華為,台灣無5G、俄羅斯第一個5G毫米波方案是華為的,MTK的天璣1000無人要,無資格批評中國…

三年後的今日兩國這科研的實力已經明顯見真章,已經很容易知道幾乎全都是大陸自己以舉國之力撒的大謊話,你叫當年扛我的粉紅再跟我對質,看他們又敢不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