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航太與法商簽約 羅正方:無人機「國家隊」正成形

mangchaocs wrote:
PS: 連後起落架這...(恕刪)


目前經緯網上並沒有ck50這項產品
依照ck50 pdf,產品資料,說ck50是自己設計的是法國人,你的疑問是中國和法國廠家間的問題和台廠無關

另外雙方合作的目地是ck50生產非紅化



mangchaocs wrote:
作為做了幾年VTOL...(恕刪)


你都說Fly Dragon 沒什麼規模了,它網站上的東西看起來有很多都不是自家產品。要做到它全部的產品線公司至少千人以上。這個評估還不包括生產線。更不用說它只是一個不到百人的公司。到底誰拿誰的東西不用說那麼快。

CK-50的產品就在Cavok網站上,別把話說得那麼死。還有一種是買模具的公司來弄自己的產品,三十年前台灣就這樣在玩電子產品,生出來的東西外觀上都一樣。

抱怨不用那麼多,全台灣現在沒有一家公司能從頭做到尾。

我之前就說過了,台灣有能力做的公司多的是,但是人家不願意做,商人是驅利動物,沒有市場誰要做?是國防部自己把路給走成這樣的。不用在這怪誰誰誰。

台灣本來有二十年的時間可以玩這些東西,是國防部自己顢頇無能。現在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做出成果,是誰種下的因?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又是小公司 得標 2年翻百倍
不要有紅色供應鏈的東西在歐美是趨勢
找台廠重新整和生產才賣得出去,這個很難理解??


mangchaocs wrote:
PS: 連後起落架這唯一的區別也沒法說成是整機獨立設計的原因。小弟負責15kg VTOL的時候,同一機型一開始就有兩種起落架設計,一種是常見的雙八字弓形大起落架,用來搭配任務載荷固定掛載到機身下方的構型。另一種是軟材料的腳墊小起落架,用來搭配任務載荷平時收在機身內,起飛後放出的構型。對於設計製造機體和貼牌整機的ODM廠,這種大構型下的細節部分區分小構型的模式也極為常見。
TW Energy wrote:
你都說Fly Dragon 沒什麼規模了,它網站上的東西看起來有很多都不是自家產品。要做到它全部的產品線公司至少千人以上。這個評估還不包括生產線。更不用說它只是一個不到百人的公司。到底誰拿誰的東西不用說那麼快。
CK-50的產品就在Cavok網站上,別把話說得那麼死。還有一種是買模具的公司來弄自己的產品,三十年前台灣就這樣在玩電子產品,生出來的東西外觀上都一樣。



一家沒多少自主研發製造實力的內地小公司,要走通過上游供應商攢機的方式賣產品,老闆放著全世界上下游最齊備也是最具性價比的國內供應鏈不要,跑去找台灣或者法國拿機體,這本身就說不通。

Covak網站上展出的產品大多數都能找到大陸供應鏈的影子,甚至連配套的載運箱體設計都是那麼熟悉。
現階段推出的機體,不論最終的製造方是哪家,其原始機體設計製造來自我左岸是大概率事件。

唯一能把事情在邏輯上說通的大概是下面純陽掌兄這句
純陽掌 wrote:
不要有紅色供應鏈的東西在歐美是趨勢
找台廠重新整和生產才賣得出去,這個很難理解??


這個在理論上倒是說得通。
機體等原始設計不求全面自主,但生產實現非中國大陸的在地化。

這個嘛···能做到自然OK。

不過,舉個例子,
中國大陸無人機動力電機和電調的扛把子,也是業內世界級巨頭好盈科技。
雖然現在人家還沒上實體清單,但企業官方的和野生的白手套都已經準備了不知道多少家……
至於那些已經上了清單的……

總之就這樣吧。
編外摸金校尉,野生洛陽鏟師。
mangchaocs
也算一種變通,印軍宣佈無人機禁用中國元件後不久公開一張新款機的照片,放大看動力系統好盈X8套裝,雲台攝像頭思翼配套圖傳遙控也基本可以判定思翼,GPS赫星那麼大概率飛控也是赫星,電池格氏。全部MIC。
mangchaocs
https://reurl.cc/3e1vL0
mangchaocs wrote:
Covak網站上展出...(恕刪)


中國翼龍,彩虹和美國mq-x 長得這麽相似也算是自主嗎?山寨了一輪想成是自己的也要別人自主了起來?呵呵呵
純陽掌 wrote:
中國翼龍,彩虹和美國mq-x 長得這麽相似也算是自主嗎?山寨了一輪卻要別人自主了起來,呵呵呵


設計上參仿借鑒對方和直接用對方的東西是兩碼事。
比如COVAK-UAS首頁第一款產品CK 2就是深圳禾啟智能科技的SWAN-K1 Pro,連圖片都是從對方產品網頁上直接抓來的。





PS:你猜我看沒看到過本土品牌甚至不是品牌的上游ODM廠和歐美公司簽約然後對方對外宣稱自行設計生產的?當然重新設計模具或者子系統佈局、佈線也確實是設計。哪怕機體不是自己做,組裝測試也確實算是生產。


其实嘴炮輸贏不重要,現階段150kg以下的VTOL構型和一些特殊消費機構型要完全避開中國供應鏈本來就很難,這沒啥可避諱的。這一點前面查理大說的倒是在理,想做的話,軍方先好好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政軍高層牽頭拉行業大佬入局,投入上億資金把供應鏈各端的小企業整合進來,能自己做的盡量實現本土化,實在不能做的部分就只能承受進口貨的高價(至於這個進口貨能不能保證完全的非紅……參考“東協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產品),能做到的話就做唄,諸君加油。
編外摸金校尉,野生洛陽鏟師。
純陽掌
苦果就是台灣產太陽能版也得接受調查甚至制裁
經偉就是類似接了個代工生産不要紅色供應鍊的案子罷了

干自主什麼事?

譬如客戶點了盤炒飯但你做了碗湯麵給他,叫自主?

商業行為上不是這麽幹的吧?






這個也是中國做的嗎?






mangchaocs wrote:
設計上參仿借鑒對方和...(恕刪)
純陽掌 wrote:
這個也是中國做的嗎?


Atmos和COVAK沒太多可比性。
即便其產品供應鏈真有來自中國的,也不影響這家公司的乾貨。

他們一開始就是靠自己設計整機方案出山。而且一開始就有明確的需求牽引。

看起來產品品類不多,但囊括無人機、地面設備、軟件和應用場景解決方案。
這不是皮包公司能輕易做到的。

雖說當下的產品供應鏈不見得能完全脫離中國。而且看起來產品線和產能規模也都不大(拿到成都市都排不進自主研發UAV企業的前五甚至前十),有點類似我前東家剛成立那幾年,典型的小而美的公司(甚至這款主打產品的構型也和他們當初首發產品是同一類起降模式的,倒不是說誰抄誰,大構型就那麼幾種,有類似很正常)。
比從年初到現在還在慢慢從一片空白一點一點增加官網內容的COVAK,明顯有料得多。
編外摸金校尉,野生洛陽鏟師。
有些事要講實話 去紅色供應鏈就解決問題? 問烏克蘭人就知道 無人機能打贏 靠誰?

烏克蘭用來更換DJI商用套件的"軍用無人機"許多東西 是西方國家與台灣生產?

不要騙自己了 對岸供應鏈目前不是只有價格便宜 很多技術也有開發不全是抄來的

深圳有一萬多家無人機大小廠商 本身就很捲了 很多民企的研發規模比科科院還大

解放軍挑精減肥 檯面上幾家就很厲害 不肯曝光還有不少 連超音速都是民間廠商造的

台灣的許多相關廠商 十幾年前都在對岸設廠 甚至全部的零組件次系統都在那裡採買

其實十幾年前 供應鏈很多都在台灣的許多小公司 為何現在都在深圳 因為客戶都在那

講這樣多都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500億撒錢去買來的"無人機"有沒有用能不能打仗

前面講了一堆VTOL都是小型機 航程短 高度低 連MALE都談不上 多少酬載可以作戰?

500億買來的無人機都是輔助性質 最多最厲害就只有Coyote等級的自殺攻擊機

弱弱的問一下 台灣的高官們有想到"對抗雷射武器"與"逃避AESA雷達"的能力如何?

這兩種東西都已經有了單兵操作版本 兩位士兵就扛得動 不用裝在車子上

上禮拜諾廠才把Phantom交給美軍試用10kW級雷射才90公斤不到 就一個大箱子

至於AESA雷達就到阿里巴巴去買就好了 設計是用來趕鳥 當然也可以抓到無人機

解放軍攻打台灣的時候 以上兩款裝備都會帶來 要不要預先規劃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