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抗戰後期 國軍面對日軍也是處在劣勢的情況呢?

herblee wrote:
聽過所有日本時代的長輩,對於國府軍和日本軍的比較 , 日本軍人一定是軍服筆挺 ,軍紀嚴明。
戰地指揮官若未戰死, 全都是切腹自殺

如果被受日本教育的老師教過,就會知道什麼是日本精神, 那是一板一眼,非常嚴格, 循規蹈矩, 紀律嚴明, 完全的學徒制

聽過太原500完人的故事吧! 那些幫閻錫山守城,最後城破全部自殺的, 是戰後留在當地的日本軍人
最後的日本武士,包括在古寧頭以中華民國中將身份參戰的前日本華北戰區指揮官 根本博 ,在金門當時沒有指揮官的情況下,擬定計畫守住了金門
還有後來白團的金馬防衛計畫, 全面比照日軍在硫磺島的地下防務, 白團擬定義務役士兵,大專預備軍官制度, 台灣才有充足的兵員,教案,基本教練手冊,全出自白團之手

這段文章還真是很好的詮釋了"道聽塗說"四字
太原500完人那根本全是假的 , 什麼城破後集體自殺殉國通通是戰後某黨捏造出來的
跟那個南海血書是同一路貨色
結果沒想到還能再給拿來二次利用加工變成日本兵?
還真是只有啼笑皆非可形容

JommyWoo wrote:
這段文章還真是很好...(恕刪)


請參考
中国山西省日本軍残留

池谷薫『蟻の兵隊 日本兵2600人 山西省残留の真相』新潮社、2007年。ISBN 4103051310

蟻の兵隊 在2006年拍成電影

PLAYER553386 wrote:
穿草鞋、揹砂鍋、手捉雞或抱豬
衣衫襤褸、零零散散不成隊伍的走路

讓去港口迎接「祖國勝利軍」的民衆不敢置信冷淚:這不可能是打敗日軍的軍隊
...(恕刪)


01 是有圖有真象

連結是當年國軍接收台灣時, 在基隆港上岸的樣子, 看來跟還算可以, 或者你有其它的版本, 貼出來看看

http://city.udn.com/2997/5229340

Edison

herblee wrote:
聽過太原500完人的故事吧! 那些幫閻錫山守城,最後城破自殺的, 是戰後留在當地的日本軍人
最後的日本武士,包括在古寧頭以中華民國中將身份參戰的前日本華北戰區指揮官 根本博 ,在金門當時沒有指揮官的情況下,擬定計畫守住了金門
還有後來白團的金馬防衛計畫, 全面比照日軍在硫磺島的地下防務, 白團擬定義務役士兵,大專預備軍官制度, 台灣才有充足的兵員,教案,基本教練手冊,全出自白團之手
..(恕刪)


500完人吹出來的已經有人提了

古寧頭開打時 根本博還在海上, 想幫他攬功, 時間序去查清楚再來

當年美軍顧問團建議胡連仿照硫磺島的模式, 構築地下工事, 還把撸獲的設計圖交給國軍, 師承日本無誤, 可惜不是白團建議的

兵役制度當然也是美軍顧問團給的, 老蔣的關係, 基本教練的確是出自白團之手, 因為槍械不同, 這部份還是得參照美軍的教範








Edison


說國軍敎範全出自白團之手也有問題

像大家當兵都會的刺槍術,拖撃法就是受美式刺槍術的影響。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edison01 wrote:
古寧頭開打時 根本博還在海上, 想幫他攬功, 時間序去查清楚再來
...(恕刪)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6月以前,國軍根本未在金門島上設防。到6月中旬,才開始構築島上工事。 9月,青年軍201師的601、602團兩團防線布署在瓊林至古寧頭一帶沙灘。

請問"古寧頭"當時的指揮官是誰?
當時參戰的國軍第22兵團李良榮,第12兵團胡璉都是剛登上金門島,整備完成了嗎? 甚至胡璉本人,作戰當時都還未登陸上岸.
根本博8月18日就到金門了

根本博 6月10日就偷渡,還被美軍逮捕,7月10日到達基隆,8月中旬,由湯恩伯居中協調與蔣介石會面。同年8月5日美國政府向國民黨表明將中止軍事援助,於是蔣介石便接受了根本博等人的協助。

8月18日由台灣渡行至廈門。化名「林保源」中將
還帶了 吉川源三、岡本秀俊,先測量古寧頭地形,海流潮汐,研判共軍登陸地點
當時防守海岸的是台灣鳳山調過去的" 青年軍" ,才在海岸蓋防禦陣地
又是誰下令,在前一天,24日, 讓戰車和步兵協同作戰演習? 沙灘上才留了輛拋錨的M5A1

10月25日凌晨,共軍渡海,進攻金門,結果登島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

根本博策劃這個 不殲敵於沙灘, 卻誘敵深入, 再斷其後路反包圍的戰術, 其來有自
這是源自於 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 嚴島合戰"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 毛立元就 以劣勢對抗陶晴賢大軍的 反包圍戰
誘敵深入上岸,再以優勢海空軍炸毀其機帆船, 斷其後路 。

當時防守海岸的是 青年軍201師的601、602團,自認防守有功.卻因為是孫立人所訓練,不被重視
然而後來前往支援的 胡璉之第12兵團,下轄第18軍(軍長高魁元)、19軍(劉雲瀚), 卻認為青年軍防線已經鬆動, 首功乃18軍前往支援,所以致勝
當時參戰的國軍第22兵團李良榮,第12兵團胡璉都是剛登上金門島,整備完成了嗎? 甚至胡璉本人,作戰當時都還未登陸上岸.

然而前往炸射登陸漁船的海軍及空軍,又是誰下令調動的? 胡璉還在海上?
60多年過去了,幕前只見"英勇的"國軍紛紛建功....戰功彪炳

幕後默默無聞的武士道精神,更顯得可貴.

edison01 wrote:
當年美軍顧問團建議胡連仿照硫磺島的模式, 構築地下工事, 還把撸獲的設計圖交給國軍, 師承日本無誤, 可惜不是白團建議的

兵役制度當然也是美軍顧問團給的, 老蔣的關係, 基本教練的確是出自白團之手, 因為槍械不同, 這部份還是得參照美軍的教範
...(恕刪)

1949年哪來的美軍顧問團?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是1954年的事!
白團成立於1949年,白團位在東京的支援軍事研究所「­富士俱樂部」,則成立於1953年

請先去查一下早年的國軍基本教練,是日式還是美制
「刺槍術」是美國的嗎?

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正式名稱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特別著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階段》,白皮書中表示,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的失敗,是中華民國政府本身的領導問題,與美國無關,美國在戰後中國情勢已盡力而為,最後失敗應由國民黨負起全責,是為「袖手旁觀」政策。白皮書發表後,美國停止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
因為這樣,於是蔣介石 才接受了根本博及白團等人的協助。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於發表「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的聲明。
6月韓戰爆發, 立場才轉變


台灣現行的徵兵及動員制度 是白團顧問設計的

https://www.google.com/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ved=0ahUKEwje6Zyd3q3PAhXJbiYKHYyqDZcQFgglMAE&url=http%3A%2F%2Fdefence.hgsh.hc.edu.tw%2Fresource%2Fmilitary%2F20091006-131628.doc&usg=AFQjCNHTWWrdnPv_JtpUsxjtQvJZNCAbEw&sig2=LHdwzL0VgRowOotTmACfhg&bvm=bv.133700528,d.eWE&cad=rjt

herblee wrote:
9月,青年軍201師的601、602團兩團防線布署在瓊林至古寧頭一帶沙灘。

請問"古寧頭"當時的指揮官是誰?
當時參戰的國軍第22兵團李良榮,第12兵團胡璉都是剛登上金門島,整備完成了嗎? 甚至胡璉本人,作戰當時都還未登陸上岸.
根本博8月18日就到金門了


李良榮的二十二兵團9月3日就移防金門了,古寜頭戰役是10月25日,登島了五十幾天了,叫“剛登上金門島”,長知識了(筆記中)
herblee wrote:
8月18日由台灣渡行至廈門。化名「林保源」中將
還帶了 吉川源三、岡本秀俊,先測量古寧頭地形,海流潮汐,研判共軍登陸地點
當時防守海岸的是台灣鳳山調過去的" 青年軍" ,才在海岸蓋防禦陣地
又是誰下令,在前一天,24日, 讓戰車和步兵協同作戰演習? 沙灘上才留了輛拋錨的M5A1


你的“林半仙”在古寧頭測量、研判個毛呀?

共軍原本是計畫在瓊林登陸,只是因潮汐、風向,被吹到了古寧頭。

莫非你的林半仙也事先算到了,雖然共軍計畫在瓊林登陸,但一定會被風吹到古寧頭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edison01 wrote:
01 是有圖有真象...(恕刪)

有圖不一定有真象 當過兵的都知道「政戰宣傳照片」這東西
當年的景象是很多人看到的 毋庸置疑
說起來日軍真無能,面對乞丐般國軍還打了8年,有飛機,坦克,大砲還打成這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