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機動相位雷達進駐東部,宜慎選背海避彈面營區

Henry_S wrote:
此時飛彈還要飛60秒鐘才打中目標,離軍艦5公里處軍艦畫面就很大了大約是1/8-1/4畫面寬
度,此時就可以用AI將戰情中心標示出來,往戰情中心飛去。但是反輻射飛彈如果用這個辦
法,一個十米的飛彈車在15公里處在攝影機中根本是看不到東西,如果你改變成望遠鏡頭,它
會把中心影像放大,但是視野也受現在很小的範圍...(恕刪)


查理大 , 一般人錯誤一兩個觀念就算了 , 而你則是只要軍武觀念 就是全錯 ! 真是奇
芭耶 !! 難怪只敢躲在自己開的樓裡 用黑名單大絕自嗨 ~~

現在的彈載處理器速度哪有你想像那麼不堪 ? 以當年AIM-9X來說 , 速度3馬赫 它的焦
平面陣列也不過128x128像素而已 , 鎖定35公里外高速來襲敵機 以五馬赫相對速度
敵簡直輕輕鬆鬆 ~~

而新型光學辨識 多光譜解析度隨便都比當年AIM-9X高得多 , 真的要裝在遠火上 , 要打
沒啥機動能力的慢速目標
, 就跟吃飯一樣呀 ~~


還有 你聽過自動光學及數位變焦嗎 ? 改天你跟朋友借台中國大疆空拍機來玩玩就知道啦 !


30倍光學變焦、空拍無極限!DJI禪思Z30雲台相機動眼看
馬上就有人通風報信,那就回頭看看PIWU0540在01軍版鬧的笑話

piwu0540 wrote:
我記得前面文章明明是說"你的手機"GPS前段的濾波模組中都會有陡波截止濾波芯片吧 ?
你故意把它牽扯到中國幹嘛 ?

還有 我何時說過別人濾不掉中國的干擾 , 因此中國電戰一定大勝?
你自己腦補的東西 , 不要硬塞在人家嘴裡好嗎 ~~

另外 你的手機能不能以查理大所宣傳的蓋台方式來干擾 , 你自己找個A-GPS站台
將手機擺在旁邊試試看會不會被干擾 , 這不就清楚查理大是不是在唬爛了嗎 ??..(恕刪)



"另外 你的手機能不能以查理大所宣傳的蓋台方式來干擾 , 你自己找個A-GPS站台將手機擺在旁邊試試看會不會被干擾 , 這不就清楚查理大是不是在唬爛了嗎 ??"

屁無認為把手機拿到A-GPS站台旁,只要沒干擾就證明他所謂GPS不能被干擾

我們看看他這次在軍武認知上有何錯誤

1. A-GPS不是站台 不會發射任何無線電訊號
2. 手機無法靠近它所以當然不會被干擾
3. 這就像是說我拿一杯熱水靠近電冰箱,因為這杯熱水溫度沒有上升所以電冰箱的微波發射器是壞的

我們要向這位超級無邏輯 完全沒道理的言論的跳梁小丑大師致敬!




讓我解釋一下何謂A-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應用愈來愈普及,如個人導航裝置(PND)就已是3C賣場中的熱門產品,而愈來愈多手機也開始將GPS功能納入其中,希望能提供個人用戶多樣的定位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 LBS)。不過,為了提供更好的使用經驗,今日的GPS設備仍得在縮短首次定位時間(TTFF)、準確性(Accuracy)和靈敏度(Sensitivity)上下功夫。其中,輔助式GPS(Assisted GPS, A-GPS),即是在此一市場訴求下而備受重視。

A-GPS最早的發展背景是來自於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CC)所制定的E911政策,要求美國境內手機均須具備即時定位功能,以在緊急時刻發揮定位尋人的用途。A-GPS是可協助達成此目標的技術之一,其他技術還包括微細胞識別碼(Cell-ID)、時差抵達(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加強觀察時間差(Enhanced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E-OTD)、角度到達時間(Angle of Arrival, AOA)及混合式的技術等。然而,隨著GPS走向消費性,加上A-GPS又有助縮短TTFF

要建置A-GPS技術,必須先從衛星訊號接收的基本原理開始認識。在沒有輔助訊號的自主定位(Autonomous Positioning)模式下,GPS接收器必須從天空中完整接收到四顆以上的衛星訊號,才能順利解出終端用戶所在的三度空間位置。這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衛星搜尋(Acquisition)與訊號下載、追蹤(Tracking)和導航(Navigation),又以第一階段最耗時間。

在前面幾期新通訊元件雜誌專欄中已經介紹過衛星訊號的組成,在此就不再贅述。衛星訊號的每個訊框,提供衛星的星期時間(Time of Week, TOW)、廣播星曆(Broadcast Ephemeris)、電離層參數及萬年曆(Almanac)等資料,這些資料的取得決定了定位所需的時間與準確性。其中廣播星曆為個別衛星本身的精確軌道位置,每小時更新一次,每次更新有效性約4小時;萬年曆則為所有衛星在軌道上的概略位置及其狀況等,每天更新一次,有效時間可達數週。

要完成定位,關鍵資料是衛星訊框中的前三個子訊框,即廣播星曆和星期時間、時間改正係數等,完整下載至少需要18秒鐘。然而,當用戶處於建築物林立的街道中、騎樓下,甚至是室內環境中,由於訊號接收條件差,只要有一些訊號未被完整的下載,就得再重複30秒的訊框下載

A-GPS是透過其他網路來即時或預先提供這些衛星資料,以加速定位計算時間。欲求得GPS用戶的位置,必須量測出四顆衛星與終端器之距離,這可以從訊號傳輸時間乘以光速來求得,而傳輸時間就必須計算TOW。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測距的基礎是測時,而定軌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觀測量的時間同步(Time Synchronization),故時間同步正是衛星導航定位的關鍵。
因此,雖然同樣是A-GPS,但提供準確衛星時間(Precise GPS Time)或粗略衛星時間(Coarse GPS Time),對定位速度影響差異甚大(圖2)。當GPS接收器預先獲得廣播星曆和同步準確性小於400微秒的準確GPS時間,此時將可得到最佳定位速度,如冷啟動TTFF只需4秒。這是因為兩項資料讓待搜尋頻率和訊號延遲視窗(Window of Code Delay)範圍變小;此外,準確的GPS時間能夠用來計算衛星位置,而且可跳過對TOW的求解。

相較之下,在A-GPS模式下若只能獲得粗略衛星時間,定位時間會大幅拉長,如同步準確性若小於8毫秒,還須要進行位元同步(Bit Sync),冷啟動的TTFF約需12秒;如果同步準確性大於8毫秒,會同時須要進行位元同步和訊框同步(Frame Sync),TTFF約需24秒以上。
一旦衛星時間不夠準確,就無法有效預估訊號延遲視窗,若要達到與具有準確時間相同的表現,將需要500倍的搜尋資源。此外,因為衛星速度達每秒800公里,太快的速度也無法求得精確的衛星位置,將和自主式模式一樣必須求解TOW,這會造成定位時間拉長至6秒,在弱訊號下更無法解碼。雖然還有另一個方式是求解衛星時間,不過這需要多一顆衛星的資料,也就是五顆衛星才能進行定位。 在了解A-GPS的原理與優勢後,接著來談談A-GPS的建置方法。要取得衛星定位輔助資料有兩種方式,一是即時性的透過GSM、GPRS、CDMA或UMTS等行動通訊系統來取得,也就是連線式A-GPS(Online A-GPS);另一種是採離線(Offline),也就是依使用者的方便,透過行動網路或直接由網際網路預先下載衛星資料,當需要時就能做為輔助定位之用。

所以A-GPS只是由手機服務商提供的一種資訊服務,讓手機可以向基地台索取該資料以縮短GPS定位時間,並沒有A-GPS基地台這種東西!
piwu0540 wrote:
畢竟一般遠火都有內建微機電INS 訊號發射源與飛行器 之間的相對距離 相對速度 以及相位角度等參數通通是可以瞬間解算出來的 !
所以說 只要相位角度 相對速度等參數其中一個不正確 , 在濾波芯片階段...(恕刪)


這裡我們就要再解釋屁無上面所說為什麼是錯的
衛星定位的原理是依據衛星訊號收到的時間差對比衛星位置圖依三角定位確定自己的位置,前提是要接收到衛星訊號,而干擾車的原理就是用高功率把正常衛星訊號全部蓋掉使該飛彈收不到其他正常衛星訊號,基本上該飛彈收到的只有蓋台亂碼雜訊,無論飛彈裡面的任何機制去把訊號剃除,這都沒用,因為飛彈已經完全無法收到任何導引資訊,基本上這個飛彈只能靠那個低價的慣性導航系統來飛行,結果就是嚴重偏離目標。

一直堅持這個奇怪的說法,完全忽視飛彈根本收不任何訊號,想必是用幻想導引!
原來火箭炮成本那麼低一文 #66則
piwu0540 wrote:
"唉 ~ 早期中國外貿遠火的指向天線就是放在圖片中的那個方形機構裡喔 !
因為遠程火箭炮內指向天線必須隨著天頂方向轉動 , 須要有一些動件 金屬
遮罩及馬達裝置 , 所以整個機構自然無法像一般手機裡GPS天線那般小巧囉 ~~

當然 這整個機構不但成本高達數十美金 , 還需要定期校正(天線指錯方向就
糟) 與近年流行的微機電INS比對方式沒法比 ~ 所以後來新一代遠火就沒聽
說有人用這類純物理方式來抗干擾啦 !!


來來來! 大家看一下那張照片



這篇屁文有哪幾個瞎編的謊言呢?
屁無說哪個綠色方方的東西是帶指向性天線內含GPS
結果那個綠色的盒子是一個80年代的慣性導向系統,youtube上有影片可以看到它在旋轉,應該是在做地磁校正程序,在那時並沒有GPS導航這回事,所以屁無錯把慣導當GPS是錯誤1
屁無又說遠程火箭炮內指向天線必須隨著天頂方向轉動,這句話更是笑話,指向性天線只有很窄的有效接收角度(大約是幾度到十多度)這種天線根本無法用來接收GPS或是導引信號,真正的飛彈所用的接受導引天線通常在彈身邊上一條長長的多方向天線。而GPS接收器都是用所謂的無極性天線,可以接收360度全方位訊號。這是錯誤2。

可謂屁無天書!
台灣東部的狀況實際上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完整,台灣的防空雷達在高山上可以看得很遠很遠,可是卻看不到山腳下的海岸,所以國防部還需要對重要海灘的外圍佈置2D雷達掌握靠近海岸的飛機與船艦! 過去國防部對東部戰場的經營算是非常被動,在共機繞台時可能領悟到某一項特別的戰略需求才開始佈置台灣東部戰場!
Henry_S wrote:
來來來! 大家看一下那張照片



這篇屁文有哪幾個瞎編的謊言呢?
屁無說哪個綠色方方的東西是帶指向性天線內含GPS
結果那個綠色的盒子是一個80年代的慣性導向系統,youtube上有影片可以看到它在旋轉,應該是在做地磁校正程序,在那時並沒有GPS導航這回事,所以屁無錯把慣導當GPS是錯誤1...(恕刪)


唉 ~ 查理大(Charlie-H , Henry-S , PIWUO499) , 你這是在玩現代版的指鹿為馬嗎 ?
照片中清清楚楚"GPS"三個字你是以為大家看不懂就是了 ? 要不要我用紅筆圈起來你才
認帳呀 ??

事實上因為北斗目前只覆蓋亞太地區 , 詹氏 蘭德報告中解放軍那些新型彈道導彈
CEP達五米 , 就是因為使用自己北斗的緣故 . 至於現在中國的外貿出口遠火大多是
以民用GPS制導的沒錯 , 出口型錄中介紹的CEP也大多是寫30米 .

不過由於可以與內建的價廉微機電INS(類似一般手機上那種)相互比對 , 經由演算法
來優化飛行軌跡 , 所以客戶實際試射時 , CEP基本上都能達到10米等級 . 考慮遠火
的龐大動能及彈頭威力 , 這已跟直接命中沒兩樣了 .....



白俄羅斯射程200公里A-200遠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 訓練彈視頻
Henry_S wrote:
干擾車的原理就是用高功率把正常衛星訊號全部蓋掉使該飛彈收不到其他正常衛星
訊號,基本上該飛彈收到的只有蓋台亂碼雜訊,無論飛彈裡面的任何機制去把訊號
剃除,這都沒用,因為飛彈已經完全無法收到任何導引資訊...(恕刪)


查理大 , 這個你過去不是早就被打臉很多次了嗎 ?

事實上無論AGPS . DGPS . 基地台定位及wifi定位等多種方式 , 都可以讓你知道由
於手機有陡波截止濾波芯片 , 所以幻想要以強大電磁波來干擾 這都是不可能的喔 !

要讓手機收不到GPS 行動通訊 wifi信號 ? 你以為現在是民國幾年 手機的濾波還那
麼差呀 ? 至於想用強大電磁波干擾軍用濾波芯片 , 那就更加不可行啦 ~~
我最愛把這個當Hobby! 專門掀屁無的統戰言論與錯誤!

人家媒體說GPS,你也就把它當真了,央視記者貼了一堆錯圖說了一大堆錯話,有墨水的是可以辨認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的。

再說天底下哪個GPS用指向性天線,只有你屁無會這麼說! 還A-GPS站台,真是有水準。

你要再提"陡波截止濾波芯片"的功能 我也很樂意在打臉一次

對於"陡波截止濾波芯片"的功能 我希望能更清楚的舉一個例子

空氣中有許多雜訊會覆蓋1.575GHz的GPS訊號,而GPS訊號卻是如此微弱,因此很容易被干擾到無法正常接收,所以設計一顆陡波截止濾波芯片去把雜波或是跨越及接近1.575GHz的GPS訊號給過濾掉,但是它並不會過濾1.575GHz信號,更不要說降低訊號這回事。

1. 軍方的干擾車如果用蓋台方式干擾,它要發射的訊號一定是很準的1.575GHz,這種訊號陡波截止濾波芯片是沒辦法過濾掉的,既然要蓋台當然是高功率粗暴蓋台。
2. 如果用一個寬頻影像訊號跨過1.575GHz去干擾,這個陡波截止濾波芯片可以不可以過濾呢? 答案是看情況,如果干擾訊號很強時,照樣把GPS訊號幹掉,因為那顆濾波IC在強訊號時無法濾掉超過幾十倍的訊號,在距離較遠的地方因為干擾訊號因距離而減弱到接近GPS的弱訊號時才會被濾掉。

以軍方的標準來做的話,當然是做出標準的北斗訊號頻與GPS訊號頻道,這種訊號是無法被過濾掉的。在台海上空,蓋台訊號可以是GPS訊號的幾百倍到數千倍都可以輕易做到!任何懂RF的人都聽得懂我說的。當然像屁無這種讀文科的,只會貼圖又愛出頭搞這種統戰文宣的人是根本不會認輸,就繼續凹,它就是希望用這種文章影響台灣軍版同好!

大家多問問懂RF的朋友,看看我說與屁無說的誰對!
屁無最喜歡對大家說火箭彈 最便宜 白菜價 可以洗地台灣軍事設施
我就來閒聊火箭彈

台灣的雷霆2000火箭經過精密的計算 它的子母彈彈種配合多枚飛彈同時發射,可以涵蓋特定面積,在該面積內的人員殺傷如果沒有防護可以高達60-70%,這種火箭是不需要導引的
雷霆2000火箭的另一種彈種的彈頭是裝置油氣彈(又名溫壓彈) 這種溫壓彈可以產生2000度高溫與震波,對人員與一般車輛武器的殺傷非常恐怖,但是卻非常有效,因此可以對登陸部隊做大範圍的攻擊

對於更長程的百公里(200公里)及火箭的應用,如果他沒有適當的導引,飛彈的CEP是以公里計了,而它的彈頭也只有一百多公斤,所以經過計算一次要發射的火箭數目太大,攻擊的範圍會放大到100-300平方公里的超大範圍,這種攻擊以軍事目的而言是大而無當,因此這些遠火必須給予適當導引,目的在把攻擊範圍所小到10-20枚火箭就可以達成轟擊目的,如果可以更準當然更好。另一個必要措施是把成本控制到越低越好。
我們先來談談成本控制,要看成本控制前我們先要看看一個彈道飛彈的高成本是怎麼造成的
拿一個300公里的短程彈道飛彈當例子來討論
短程彈道飛彈的300公里射程與近距離目標的彈道
這種固體燃料飛彈的裝藥是固定的,它的火箭引擎一彈開始燃燒就要全部燒完,無法控制它的燃燒時間或速度,所以只有用飛行彈道與角度來控制飛行距離的遠近,所以對於一個150公里的目標這個飛彈就必須要抬高射角,把飛彈射得高一點在讓它按拋物線彈道飛行然後落下來道目標區。因此飛彈在不同的飛行角度與時間會有不同的速度,因此馬赫速變化非常大從起飛到燃燒掉90%燃料後的重量的飛行速度會有極大的差別,在落下階段也因為空氣密度的差別及重力加速度,從最高空的高速在慢慢加速俯衝到空氣摩擦的阻力與重力能中和的作用後的最高速度會因最高飛行高度而有極大的不同,因此飛彈在整個飛行途徑中會有極不平均的速度。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飛彈頭部會因空氣摩擦而產生千度以上高溫,飛彈的導引系統通常在頭部高爆炸藥後面一點的地方,因此在整個飛彈的頭部必須要製造一個耐高溫還要能隔絕高熱的彈頭罩,讓彈頭內的高爆彈頭不會提早爆炸,也讓導引系統能正常作業,這個絕熱系統是相當的貴的
為了能准去打擊目標,這個飛彈的慣性導引系統的精度要求是最高等級,因此這個慣導也非常的貴
為了能加強彈頭的威力,所以彈頭的籌載必須要大,因此推進藥劑的效率就得要是最好的才能提高彈頭的載重比,所以連推進藥劑都得是最有效率的強烈藥劑,當然就比較貴,同時因為推進劑的性能,該飛彈飛到最高高度時速度也上升到一定速度,在後段的重力加速度俯衝階段就更是會把速度提高到最高速,所以飛越最高點後就越飛越快,理論上飛越高,重力加速度作用下,終端速度就越高,因此飛最遠的反而是飛最低的,反而未必是最快的!

要降低火箭彈的成本就必須要控制幾項要素
1. 火箭彈的最高速度,按造前面所說的火箭彈的裝藥也是固定,因此它的彈道如果往高處走,落下後重力加速度就會太快,結果就必須要造隔熱層,越高溫越貴。因此需要小心規劃飛行速度與飛行的最高高度,它的目的是讓火箭彈只有最後幾秒溫度會升上來,而避免去做隔熱層,所以火箭彈的上升階段速度最好不超過音速,最後落下來時加速度也盡量不要太快讓彈頭燒得通紅,這樣的安排可以減少推進藥劑的消耗,因為在超音速階段很大的推進力道都被用在克服空氣阻力,如果上升階段把速度升上來,也就變成浪費推進藥,火箭就會做得更貴。
2. 最高飛行高度限制,火箭的最高飛行高度一定是設在最遠飛行距離,所以可以控制最終的落下速度,但是要打更近的目標 它反而把射角降低來降低拋物線的最高點而達成減低射程的目的,而火藥持續燃燒到用完,因此這種火箭的最近距離與最遠距離相差不會大到50%,所以你會看到許多火箭彈的試射影片的射角都低於45度,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了吧!
3. 隔熱層的成本 剛好夠用最好,讓導航系統可以順利導引 火藥不會提前爆炸即可
Henry_S wrote:
這裡我們就要再解釋...(恕刪)



查理大 , 你這理論已經被打臉那麼多次了 , 還這麼孜孜不倦要凹下去喔 ?
你可能不知道 , 大多數網友家裡都有路由器吧 ? 把手機或平板直接擺在路由
器旁 , 會不會因此被蓋台而接收不到其他WIFI裝置 , 這個大家都清楚得很啦 !

所以你還認為自己這樣繼續凹 , 會有用嗎 ??





piwu0540 wrote:
數位訊號能輕易濾波及去直流 , 所以早期類比年代的蓋台方式是完全無用的喔 !
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好了 , 相信不少人家裡都有WIFI強波器吧 ? 你把手
機拿到強波器旁十公分處 , 這裡訊號強度是十米遠處的一萬倍 ~~

那麼你的手機或平板就因此會被蓋台 接收不到其他WIFI發射裝置的信號了嗎 ? 查
理大 你對於現代數位處理技術未免太無知了吧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