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 ] 勇鷹 6/2 上午滑行測試

莊孝爺 wrote:
看機翼結構, 一些外掛武器的吊點還保留著.


翼下掛點留著是沒錯,導控還是要由火控系統來執行,可參考這篇梅’r這篇分析。

https://www.facebook.com/332127623649465/posts/1420155551513328/

個人認為戴台平戰轉換的空間 車>>船>>>>機,有些東西還是專業點好,該花的錢還是要花,訓練一個飛行員不容易,要執行「平戰轉換」可要花一番功夫,不是原機原裝就上戰場,要好好弄。
天衣神水 wrote:
https://www.facebook.com/332127623649465/posts/1420155551513328/

別人對 梅復興 的評論, 參考 :
http://top81.ws/show.php?f=2&t=71771&m=254908

勇鷹的 平戰轉換 能量, 等開始量產後, 原廠 A1 A2 機 後續武裝測試 即知.

原廠 才是專業 !!!
莊孝爺 wrote:
勇鷹的 平戰轉換 能量, 等開始量產後, 原廠 A1 A2 機 後續武裝測試 即知.


對本人來說,出廠後做好完整系統武器驗證和教範,以及戰時改裝的基本守則、SOP才算是完成「可平戰轉移」的準備,至於誰的什麼立場評價之類,個人是以不「以人廢言」、不「因人置事」為原則 (雖然很難啦)。
天衣神水 wrote:
翼下掛點留著是沒錯,導控還是要由火控系統來執行

既然會預留外掛派龍吊掛結構, 表示全機其他系統也會有預留, 且模組化.
就像一些新自動步槍, 用 20發彈匣, 也可插入100發彈鼓, 也能使用彈鏈 ( 在 01貼過影片 )

重量與平衡當然也都分析過
否則, 試飛前的檢查發現重心不對, 機頭或機尾 臨時要綁個大鐵塊或鉛塊配重, 那就鬧出國際級大笑話了.

看圖 ( 勇鷹的結構試驗 ), 左下角那個紅色的就是 派龍測試接頭.

跟 IDF 不同, 勇鷹的屁股小多了, 兩尾管中央一個大斷面, 看著礙眼.
照片中, 減速板沒裝上.

莊孝爺 wrote:
跟 IDF 不同, 勇鷹的屁股小多了, 兩尾管中央一個大斷面, 看著礙眼.


機尾那個垂直斷面實在很突兀,漢翔直接裁切,不知什麼原因非得這樣做才行
莊孝爺 wrote:
下面連結, 第8頁有討論.



2017台北國際航太展-新式高級教練機

跟據上面的影片,原本CAD機尾的設計不是現在的樣子,而是這樣子 (超級給它.......)



影片最後的風洞模型變成這樣


之後出廠機又有更改,垂直尾翼似乎往後拉了一些


莊爺提供的這張圖感覺上又跟出廠典禮時不太一樣



由幾張圖的演變看來,會變成這樣應該是有其(氣動上?)原因,或許是直接縮IDF的屁股遇到問題,只能一步一步再把它放回來試試看,真實的原因也只有漢翔自己知道了,但是可以大膽推測,漢翔在這個屁股上吃了很多苦頭,不然不用這樣改了又改。
天衣神水 wrote:
之後出廠機又有更改,垂直尾翼似乎往後拉了一些

垂直尾翼 水平尾翼 及 減速板 還有 捕捉鉤 , 位置都沒變.

是 IDF 引擎拿掉後燃器後, 改較短的 漸縮尾管 套上, 讓最後端的噴口前移.
看起來就怪怪的. 也出現那個大斷面.
後輪距好像沒改寬阿, 希望可以參考像是pilatus pc-24的後輪,在草地泥土地也可以降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