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孝爺 wrote:
翼尖中程飛彈, 中距離視距外接敵, 早就先發射了. MOI 降低, 滾轉動作就更快了.
翼尖掛較重的中程飛彈 近接纏鬥........... 這什麼鬼 ?

視距外作戰的敵我識別不確定性高,此外在不作第一擊的對峙狀態也難以進行視距外作戰。像超時空要塞一樣,雷達螢幕出現光影就萬彈齊發的華麗場景,畢竟是理想狀態。
redshoulder wrote:
視距外作戰的敵我識別不確定性高,此外在不作第一擊的對峙狀態也難以進行視距外作戰。像超時空要塞一樣,雷達螢幕出現光影就萬彈齊發的華麗場景,畢竟是理想狀態。

美軍, 全球要應付的 狀況 多了.

台海, 對岸 單機 或 多機 往台灣, 沒好事 !!! ........... 尤其在戰時.

看這玩意有沒有用 ?.... IDF 也有.
Charlie2020 wrote:
他有提到是單純纏鬥還是綜合比試



很抱歉, AFM 2004年報導原文位址被移除.

相關簡略描述請見 MDC :

EF2000

當時EF2000 參與機種為雙座型 block 1, captor radar 應該是軟體基礎版本, 搜索距離 超過185km.
我猜測 , 在DACT , EF2000應該屬於攻擊方, RSAF 機隊進行防禦.
因此可以猜測各別掛載配置.

但是EF2000 block1 當時是只有AIM9L, ASRAAM 狀況不明.

所以也許演習時是在小於60km發生.

在多年後2008德國菁英演習, 希臘F16 vs 德國EF2000 2X2, 在距離限制下狗鬥.

希臘飛行員事後回憶:

這感覺像我過去飛A-7對F-16.

"battle Eurofighter brought me about the same feeling

when in the past I was flying the A-7 against the F-16!”.
果然開始討論這些專業點的東西,嘴炮五毛,果然看不懂,

無法發言,消失匿跡。

五毛嘴炮炸膛。
macross_sato wrote:
當時EF2000 參與機種為雙座型 block 1, captor radar 應該是軟體基礎版本, 搜索距離 超過185km.
我猜測 , 在DACT , EF2000應該屬於攻擊方, RSAF 機隊進行防禦.
因此可以猜測各別掛載配置.


根據你PO的文,該戰機的CAPTOR雷達有效距離是F-16C的三倍距離,這根本是一個一面倒的視距外作戰。

更糟糕的是颱風戰機的三角翼面積是F-16兩倍有餘,翼負荷低因此可以造就其出色的昇力,同時也在轉彎半徑上可以勝過多數的四代戰機,但是這種性能也不全是各種空速都能達成,因此要與它比畫,必須要了解颱風戰機在空速尚不佔便宜的地方,要把自己的飛機飛到颱風戰機的弱點速度才可能在纏鬥中贏,問題來了,它的敵人是否真的能搞到情報,知道颱風戰機的弱點?

我要提一下殲十,不是針對你,而是教育一下軍版網友

對岸的殲十也是類似的設計,不要以為殲十能比上颱風,兩架飛機設計的時間差與科技理論差異頗大,另一個是使用的引擎力量不同,兩架飛機的推重比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颱風的整體設計與阻力非常小,因此可以使用軍用推力來進行超音速巡航,但是殲十的機體阻力過大,無法用軍推進行超音速巡航,因此它的轉彎特性也完全不同。
Charlie2020 wrote:
該戰機的CAPTOR雷達有效距離是F-16C的三倍距離,這根本是一個一面倒的視距外作戰



老歷史挖掘很麻煩.

新加坡空軍自1998年開始籌畫要淘汰A-4,

至2000年以法國飆風, 歐洲颱風, F15T為測評目標.
主要是對應周遭國家, 引入蘇愷戰機.

新加坡空軍當時需要知道什麼?

配備AESA雷達的重型戰機, 如何能穿透空防?
與自身是否有防禦能力.

因此3次DACT狀況想定是,

EF2000攻擊方

新加坡空軍三次防守,

F16 單機 (為什麼? 大家可以自己想)

F16 + F5E (為什麼? 大家可以自己想)

F16 三機 (為什麼? 大家可以自己想)

新加坡空軍做防禦時, 任務目標單純, 守機場, 守雷達站, 守港.

防守方配合戰管指揮, 所以我認為在接觸初期雙方探測能力一致(各有長處)

而當時EF2000 block1 還只有整合AIM120,

因此以"當時"兩架戰鬥機都使用"AIM-120"(最大有效射程:40~60公里),

縱使CAPTOR雷達號稱可以看到185km的Mig29(rcs : 5m2),

雙方不管再戰場態勢與視距外攻擊能力都應該視為相等.

這也是為何新加坡軍方要測試同時一批三架次F16, 針對同一目標原因.

對於新加坡軍方得到證明,

所以事後隔年選擇F15SG(T).

各位就可以去推測新加坡空軍得到了什麼證明.
莊孝爺 wrote:
美軍, 全球要應付的(恕刪)


大部分狀況下,接戰與否應該是由預警機指揮
戰機上的IFF只是作為雙重確認

IFF是有可能被破解利用的,老美就幹過這種事
猜測一段時間就須要變換編碼,並以某些動作來驗證IFF的正確性,是否被破譯
IFF 雖可破解 但只要經常更換金鑰 還算可靠
IFF 傳回是友機 通常可採信
但其他回應 不見得就是敵機
Mode 3/A 傳回民航機代碼 也可能被軍機用來欺敵
這些都屬於模糊地帶 多半不能貿然開火

預警機也只能用 IFF 目標軌跡 和其他資訊分辨敵友
若無法確認 最終還是得靠戰鬥機接近
用 Mk. 1 可見光立體感測器 (目啾) 確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