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重量超過10公斤以上的無人機,原型機造價超過40-50萬元,如果構形複雜與動力系統的特殊,造價也可能破百萬,因此他的飛控電腦在初期測試並調整參數範圍時會造出幾架縮尺模型去測試飛行的空氣動力特性,與測試電腦參數,此一階段就可能要摔掉5-8架小飛機,否則很難抓出一些必要的特性,比方說容易失速的轉彎半徑,不同攻角的失速速度,飛控電腦上面有超過50種必要參數要設定與調整,調整錯誤也是摔機。當然如果你很有錢要用全尺寸機來測試,摔掉的成本就非常驚人。
低價的縮尺模型摔掉五架的成本,包括人工與零件的損失以必定破百萬以上,有時也會到兩百多萬,曾經我們有一架飛機摔到9架還改過構型,前後花掉幾乎三個月,三百多萬的總測試成本換來一套完整的參數與構型。
如果中科院與外包廠商摔掉很多架飛機,如果放在開發階段,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如果拿正式的全尺寸原型機來測試與摔,就真是凱!
台灣大多數無人機廠商在飛控電腦方面都是非常弱的弱雞,因為很難培養出這種專業的工程師,全台灣有超過18家無人機公司,包括中科院大概只有五間無人機公司有能力自己修改與設計無人機的電腦與其中的韌體,很多直升機型態的無人機都是使用英XX公司的無人直升機電腦,因此一但飛機出現特別的狀況,也很難自己修改韌體去解決問題,所以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設計多軸的無人機,因為這種飛控電腦問題最少,機體也容易設計與購料。
記者會用這個形容方式報導,深究這篇文章的內容,相信是有心人在裡面想要整中科院,如果廠商私下的測試有這麼多問題,再正常不過,如果中科院自己的整合部門在測試,摔掉這麼多飛機是否是真的,我有一點疑問,因為影像的問題聽起來是很奇怪的形容,不像是最近科技會出現的問題。
雖然我們好幾個人都在此批評中科院的一些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中科院可以成長強大,並幫助這個國家建構一個強大的軍事後盾,以面對老共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