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将在今年2月份获得第一架枭龙BlockIII战机,共采购21架!

ganlingyang wrote:
你太小看梟龍了、梟龍(恕刪)

我沒小看他,只是我對任何沒有經過航空界確認的事情都抱著懷疑的態度,我講的那些,在美國和日本的航空雜誌裡都報導過,台灣相對開放的媒體環境裡的資料,透過常識性審慎的邏輯分析,也能推測出一些差不太遠的事實。我對IDF和梟龍的推斷,都是如此,哪個哪個飛官說,誰誰誰說,那都是一些說法而已,不可盡信,梟龍是否好到你說的如此,我沒有可靠的資料來分析,我先存疑。

但是有一點你需要注意,不要輕敵是對的,這是戰術上重視,但是在面對敵人的態度上,不應表現出一副看扁台灣的空軍戰鬥機,甚至認為它完全不堪一擊的口氣。你所謂”太小看“,我並沒有小看,我說過了,梟龍以我理解並不比IDF差,至於誰更好,可能要打一場才知道,但可以預料,沒有代差的飛機,應不至於有壓倒性的戰果。另外,你如果”太小看“這個用詞的背後是一種鄙夷台灣空軍戰機,或是根本否定他的能力這樣的態度的話,那我就不必跟你再繼續討論,因為你的態度所反映出來位置不對,是敵人的位置。對於敵人,無需討論什麼。

你屬於哪個位置?
ganlingyang wrote:
你太小看梟龍了、梟龍的作戰半徑是IDF的2倍以上、還能掛載反艦導彈,據巴基斯坦飛行官的說法是低空的機動性不輸給F-16、只是爬升沒F-16快而已。


短腿雞Mig-21家族改出來的洨龍, 作戰半徑會是IDF兩倍以上, 真敢吹啊.

IDF / 洨龍
空重: 6492公斤 / 6411公斤
內載燃油 : 2111公斤 / 2268公斤
軍用推力 : 54kN / 51kN
最大推力 : 84kN / 83kN

重量相仿, 內油相仿, 連推力都相仿的兩架飛機, 只要五毛喇叭一吹, 航程立馬變兩倍. 果然深具中國特色啊.
ganlingyang wrote:
低空的機動性不輸給F-16

低空機動性???所謂低空是多低呀,高度 0 inch嗎?還是跟你智商一樣低
你家的低空機動性這是在吹說機身撞地面後殘骸彈起來比F-16更遠嗎?
牛奶伯 wrote:
重量相仿, 內油相仿, 連推力都相仿的兩架飛機, 只要五毛喇叭一吹, 航程立馬變兩倍. 果然深具中國特色啊.

這引擎相同推力下油耗還比較高,但經毛毛號角手微米喇叭一吹再吹,航程變兩倍還說保守,果然滿滿土共國精神啊
我個人的經驗,提出來聊一聊,或者有助於間接推論對岸航空工業的水平。我對重機很有興趣,因此在大陸看了很多當地產的重機,其實那裡有很多牌子的重機,生產的cc數從125到600都有,從nuke到sporty, scooter,
一應俱全,也有國外進口的。因為長期對這塊有興趣,所以對機車工業還有一些了解,在對岸工作時,也與許多車友或生產商經銷商有所接觸,知道他們機車工業發展的概況。

我有個朋友是重慶嘉陵廠的副廠長,我們吃飯的時候常聊起機車工業一些問題,從中我了解到,對岸的機車工業真是發展神速,二十年間幾乎從無到有,我也實地騎過黃龍,中國製benelli這些品牌,說實話,在騎乘感舒適度操縱性省油加速各方面不但不比台灣同級的三陽光陽產品差,甚至過之,設計感也很強,不像兩陽一個型號吃幾十年。我跟這位朋友講了我的看法,但是他語帶保留的跟我說,你講的大致不錯,但是老實跟你說,大陸的機械工業,強項在製造(仿造),只要抓到know how,沒多久就能複製出一模一樣的東西,流水線的品質雖然還不能達到歐美標準,但是在國內外市場上有他的定位,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有一塊心病,這個問題存在於所有的工業項目上,那就是材料,一模一樣的發動機,大陸根據設計圖和材料配方,都能搞出來,但是就是不能做到和原廠的一樣。一樣的軸承,設計圖什麼都有,做出來的耐用度就是不如理想,日本品牌同型號的摩托車,比如以600cc排量的發動機,大陸也有類似的產品,但是性能和耐用度要差上一大截,比如R6的發動機,實用RPM可以達到18000轉,125匹馬力,但是黃龍的發動機實用轉數大概只有八九千轉,70幾匹馬力,工程部曾經試著把黃龍發動機改良(加厚加粗),把轉數上調到一萬二,但沒多久就燒壞了,顯然材料本身承受不住,這個問題經過很多討論,但是一直得不到解決,為什麼?因為這問題牽涉到材料科學最基本的部分,冶金工程,這方面大陸的積累不夠,因為材料問題的解決和提升(比如金相學所研究的金屬晶粒構造)是一步一步一積累出來的,不像車架,你強度差一些,基本上湊合著用,別開到一百八,基本也沒什麼大問題,但是發動機不一樣,要在有限cc數裡壓榨出大馬力,只有靠提升轉數,上面所說R6發動機是個好例子,它的轉數幾乎已經和方程式賽車或商用噴射機的轉數差不多了,不過轉數提高換來的是大量熱量散熱和磨耗加劇的問題,後一個的關鍵一樣還是材料。聽台灣榮秋維修部的說法,R6發動機也是壽命比較短的,經常拉高轉的話,大約20000公里以後就衰退的很厲害。但比起對岸最高階的黃龍,還是要強上不少。

我很好奇,問他說既然把人家廠都併購了(例如volvo,benelli),什麼都學了,為什麼材料的問題學不到呢?他說材料的問題在上游,不在摩托車廠,那些特殊鋼和合金的純度是上游的國內煉鋼廠製造出來的,他們鑄造部件的時候也只能選這些鋼廠所提供的原材料,你總不能把人家的鋼廠都一起搬來吧?向外國買貴得要命,根本不划算,所以只好將就現實,先搞出來再說,其他系統的問題再慢慢解決。

如果一台摩托車的發動機都是這樣,有理由可以推論,飛機的發動機可能也有同樣的情況,對岸宣傳的太行發動機,大陸軍事頻道上說已經解決了所有問題,就要裝在10和20號上面,連推力矢量的型號都搞出來了,但是到去年為止,沒記錯新聞說又要從俄羅斯買幾十具(還是上百?記不清了)AL31,若是真能大規模量產太行,性能又那麼強,那就不懂為何還要大量引進俄羅斯的發動機(除非是為了開戰做儲備?但這個數量應該也不夠)。摩托車發動機燒壞了,頂多停下來等拖吊,戰機發動機壞了,那就要出人命,20號到目前也未達到量產的程度,或許是和副廠長講的情況一樣,還是材料方面的問題卡住了進度。
我不懷疑對岸的重工業實力既大又全,樣樣都有,都還是老問題,大而不精,全而不細,不過這也算正常,畢竟當初的積累太少,底子不厚,能有今天這種成果,應該還是要佩服的,比起台灣,上面講的那些方面問題,又有哪一個克服了的呢?當然台灣工業是美日的一個配合環節,不必樣樣都有,這是一個理由,不過當你不能大而全的時後,也就說明了你本身是個小國,沒有與大國較量的本錢與實力。
我倒不是說要向對岸膜拜,只是說我們要認清現實,即便從美日的觀點看,他有一大堆的問題,但是不要忘了,他樣樣都有,要對付實力不成比例的台灣,肯定會對我們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
老話一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下政攻城。不要老比誰的飛機好誰的大砲好,那都是很膚淺的比較,像小孩在比誰的糖果好吃一樣,真正的問題不是軍事,而是政治,我推薦袁騰飛講的一句話:打台灣,台灣固然一命嗚呼,大陸也得去掉一隻胳膊,一條大腿,終生殘廢!
對台灣有這種企圖的國家,那就是敵人,對敵人的立場,我是不模糊的,怎麼來怎麼去,但若還有任何挽救的餘地,不該像小孩子一樣,只知道耍嘴皮。冷靜思考,謀定而後動才是該有的態度。當然網路上一堆噴糞的,未必領情,但是該講的還是要講,僅為之記。
講道理的說以公開的渦輪扇發動機油耗數據SFC值去看idf的軍推油耗稍微比梟龍的rd-33高一點點,但油門一敗的後燃器催下去1042油耗就比rd-33大了一成左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緊急起飛的idf航程短到接近搞笑,因為內油少後燃器吃油還要用自己的apu去點。

另外戰機的油耗牽扯的東西著實太多,當然你跟飛彈卡車的大型戰機比無論怎麼比也是輸,只是大家都知道idf是有半埋式掛架的,同樣掛兩顆距外彈+兩桶油與兩顆纏鬥彈你要說梟龍有兩倍idf的航程我信。

我信你個鬼。
waffe
waffe wrote:
講道理的說以公開的渦輪扇發動機油耗數據SFC值去看idf的軍推油耗稍微比梟龍的rd-33高一點點

公開資料整理


所謂兩倍航程是因為IDF用上兩具引擎所以軍盲直接把IDF的x2
台灣向後退 wrote:
所謂兩倍航程是因為IDF用上兩具引擎所以軍盲直接把IDF的x2


升阻比知道嗎?就憑IDF那二代戰機過渡到三代戰機的氣動設計?
ganlingyang wrote:
升阻比


你知道梟龍的升阻比曲線?拿來出認識一下如何?idf在鳥最少設計壽命是8000小時,梟龍是多少?跟航程一樣,一半。


所以依照梟龍的25年/4000小時壽命的標準,idf從去年就要大量報廢了。
waffe
waffe wrote:
idf在鳥最少設計壽命是8000小時


IDF的氣動就是為了對付米格機低速不靈活而設計、機體強度要求本來就不高、壽命長有啥好自信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