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ude wrote:
忽然發現,你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搞不清楚傳統瞄鏡與菱鏡瞄鏡之間的差別,這讓你一直糾結於目鏡的尺寸。
而且,你對於“眼距”(eye relief)的定義也有些誤解。
正確的眼距能確保你能看到整個視野。對於使用TA31 ACOG的用戶來說,保持NTCH(nose to charging handle)的姿勢,可以確保你每次都能獲得相同的cheek weld/sight picture (entire field of view),從而從鏡子中看到整個視野。
目鏡的尺寸對於增快人類瞄準的時間有沒有幫助?
我在槍店試用的結果是肯定的,老闆也說肯定有影響。
你在"隨機舉槍時,目鏡大小對瞄準時間的差別"有何看法?
當你比較到 15mm和35mm,這個差別就很明顯了。
拿雙鏡都超小的acog ta44來說,我第一次試用這東西時的感想是"有多少人能善用這東西? "
在隨機舉槍的瞄準階段浪費太多時間。
我對於“適眼距”(eye relief)的定義確實不是官方的定義,
但我不認為我的定義有啥問題,
我是實用主義,官方怎麼定義和我無關,我用的效果好不好才是重點,
這個距離是適我的眼,不是適官方的眼;
是設備要屈就於人,不是人去屈就於設備。
我在和其他槍友交流時,他們也不認為我的定義有啥問題,甚至反過來採用我的定義,
不是原廠說的就是聖旨。
關於nose to charging handle,在AR15槍系上確實是常見的推薦方式,
但是對鼻子比較扁、鼻翼比較小,且顴骨又同時比較大的人來說,只能抓個大概距離。
我會在射擊姿勢、槍托長度大致確定後才去決定SCOPE在魚骨上擺放的距離,
並非先將SCOPE放在我喜歡的位置,然後才去屈就這個距離調整我的射擊姿勢。
Prelude wrote:
有那個黑邊是因為照相的關係
在NTCH的情況下,TA31的眼距正是官方網站上所列的距離,這個距離下你能看到完整的視野。不是什麼20mm
不好意思,我的使用心得和影片中的這位YOUTUBER相同,
都認為Trijicon標示的有問題。
關於黑邊:
[1]那個黑邊不是因為照相的關係,你在用肉眼看的時候一樣能看到,
難道你拿近一點、遠一點時,那個黑邊厚度不會改變嗎?
請回答這個問題。
[2]若說專注於影像,因過度專心而無暇注意那黑邊,這是可能的,但僅限定於影像夠大的情況。
人類在專心視物時,愈專心看,視野範圍就愈小,
專心觀察時,高感受力的範圍大約為半徑2cm的圓,範圍大小因人而略有差異,
這個範圍之外發生了的影像變化,你的感受力顯得遲頓,距離這圓愈遠愈遲頓,
這些都是有研究報告的,
半徑2cm=直徑40mm,黑邊如果出現在這個範圍中,你根本不可能忽視它的存在。
Prelude wrote:
建議你借用一個ACOG來試試,你會發現你所提到的這個狀況根本不存在。
我正是用過才有這個心得,你多換幾個距離去比較,便可知有沒有。
30M、60M、100M、200M、300M、400M。
就這6個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