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先來看看XTS112式「近戰瞄準鏡」長啥樣。
下面這幾張是最早出現的版本:
筒身是前後兩段用4顆螺絲鎖在一起。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從照片中可以發現物鏡、目鏡是一樣的尺寸,
按與槍身的比例來看,鏡片直徑可能只有25~30mm,偏小,
這種尺寸不可能達到"瞄得快"的地步。

風偏旋鈕和燈光旋鈕設計成擠在一起?
歸零時會很難操作。

下面這張疑似改良後的第2代版本: (知道詳情的板友請幫忙補充,謝謝。)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可以發現筒身前段的形狀變了,但物鏡有加大嗎? 看起來沒有。
目鏡同樣疑似沒變,
加大物鏡對瞄準速度能提升多少呢? 後面會描述。

筒身依然為前後兩段相連,非一體成形,
以可以發現國軍目前的製造水準就是這樣,但這也有好處,
兩段相連雖然會略重20克,也比較醜,但維修方便。
(我認為戰場上用的東西,美醜不重要,實用是第一位。)

內紅點的燈光旋鈕"轉"到另一側。
由於筒身為兩段相連,燈光旋鈕在後半段,將後半段轉個角度再鎖螺絲,
便可以改變燈光旋鈕的位置,可以選擇"左側、右側、上側",
選左側最佳,避開俯仰旋鈕、風偏旋鈕,操作上會直觀很多。

換個角度想,至少軍方願意試誤,願意給菜鳥機會,這是好事。

官方描述: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擁有4倍的放大倍率及7度的大觀測視角,
可藉此觀測200-600公尺內目標,適合使用於中、長距離的觀測及射擊任務。

我的感想:
看的到600m,卻瞄不到600m,因為透過4X看600M處的東西實在太小了,
尤其是瞄人頭,這貨能讓150M處的人頭容易瞄就不錯了,
按美國一等射手的水準,也差不多拿去瞄120~130M處的人頭而已。

台灣基層士兵的眼睛問題多是公認的事實,不是近視就是散光,手機看多了還有青光眼,
眼睛問題太嚴重的就不論了,
近年來配眼鏡的思維轉變,因為看近處的時間多,配度數時不會完全矯正到1.0或1.2,
可能只配到0.7~0.8的度數,這樣看近處比較輕鬆。
那麼 4X鏡對於矯正過後仍差100~150度的近視者來說適合瞄多少距離?

========= 原 理 描 述 :=========
若實物的鏡片尺寸真的是25~30mm,我建議將物鏡增大至40mm,目鏡增大至35~40mm,
這才符合台灣兵使用;在"隨機舉槍射擊"時可縮短瞄準時間,
(隨機舉槍射擊練習 = 最貼近實戰的練習之一。 )
且這樣的設計也適用於m249機槍上,可謂一物多用。

有放大功能的光學瞄準鏡一直都有『找尋"適瞳距(Eye relief)"很花時間』的問題,
這除了靠練習來縮短時間,亦可以加大鏡面來縮短時間。

光線從物鏡進入,從目鏡出去,在目鏡之後形成景像,
觀看景像的最佳距離叫"適瞳距(Eye relief)",
由於鏡片是圓的,在適瞳距的成像範圍也是一個圓,其圓的直徑叫"出瞳直徑 (exit pupil)"。

你的瞳孔只要完全進入由出瞳直徑構成的圓中,就能看到完整的影像,
瞳孔不用完全對到出瞳直徑的中心。

成像範圍的圓愈大,人頭在移動時將瞳孔移進這個圓就愈簡單。
因此出瞳直徑大就可以有效減少瞄準時間,進而縮短兩次發射之間的時間間隔,
可減少喪失最佳開槍時機的情況發生。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的規格真的適合台灣人拿去近戰嗎?
出瞳直徑的計算公式= 物鏡的直徑 / 當下放大倍數。
出瞳直徑愈大,你的眼睛在槍枝震動後重新找回觀看位置就愈簡單。

以同樣4x瞄準150m遠處的目標,
根據出瞳直徑的計算公式,
40mm / 4= 10mm,所構成的圓面積為 78.5 (平方公厘)
45mm / 4= 11.25mm
別以為這1.25mm的差距沒甚麼,這值是要和你的瞳孔直徑作比較的,
瞳孔直徑會因環境的明亮度變化,多介於3~7mm。
你在抓出瞳直徑構成的範圍時,人頭或槍要上下左右移動,
你在抓適眼距時,人頭的位置要前後移動,
綜合時間上,有充足練習的人約差距1~2秒,練習量不夠的人會差更久。
在100m的交火範圍裡,你知道對方在哪,對方也知道你在哪,
早1~2秒開始瞄準就有明顯優勢,所以是很致命的時間。
物鏡30mm以下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培養出夠強的肌肉記憶,台灣兵的訓練時長不足,
槍械都捨不得給兵摸,再加上台灣人的眼睛問題多,因此這個鏡片大小不能省。

30mm / 4= 7.5 mm ,所構成的圓面積為44.2 (平方公厘)
25mm / 4= 6.25 mm,所構成的圓面積為30.7 (平方公厘)

40mm與30mm相比,圓面積= 78.5:44.2。
若我軍真的摳門到做成25mm,
40mm與 25mm相比,圓面積= 78.5:30.7。
你們可以自行測試瞳孔在找尋這個圓的平均搜尋時間。

為啥美軍在單倍放大鏡上,大多採用物鏡30~35mm的款式?
因為人家練習量足夠,且他們有多年的實戰經驗,深知在 100m內交火是分秒必爭,
加上重量與體積的考量,所以折衷選擇30~35mm的款式。

台灣軍方做的物鏡規格 25~30mm,這麼小尺寸的根本是在惡整士兵,甚至為了省錢而不顧士兵死活。
軍方若認為我說的不對,大可以抓100個兵來做實驗,統計相關數據。


接著來談談"目鏡",
目鏡的尺寸愈大,代表你能看到的最大景象也愈大,
你無須找到最佳適眼距,只要景象大小足夠你用於瞄準目標就行了。
40mm的目鏡 vs 25mm的目鏡:
假如 25mm的目鏡要在瞳孔完全貼到適眼距時才有足夠大的畫面給你瞄準,
採用40mm的目鏡,你的眼球可前後誤差 2cm便能有等同 25mm的畫面大小。
那麼你用於瞄準的時間就縮短了。
要省錢,目鏡也別小於35mm。

不好用的東西,生產成本再低也是垃圾,更何況這東西與士兵的生存率高度相關。
要和共軍的2款5.8mm口徑的步槍對射,我軍的出手速度沒有比較快的話要怎麼存活?

結論:
配給我第2代,我也不想用,我寧願自己花錢去買鏡片尺寸夠大的。
理由1:我才不跟共軍玩近戰,離我200m我就要重新去找遠距離射擊點了。
理由2: 目前這規格在近戰是瞄不快的。
你的600公尺標準是瞄人頭?? 這根本用槍的基本觀念都有問題吧

而且已經比原本好很多了,你原本用瞻孔打300都有問題

4X瞄鏡,打600當然是打身體不是打頭,打身體就沒有說很難

而且打600也已經是高標,不是一般交戰距離

再說了,一般也就是紅點+3倍鏡,然後火車頭是4倍不是嗎?

要不然你舉個例子好了,你大概想要買啥? 大家來討論
miku840048 wrote:
你的600公尺標準是瞄人頭?? 這根本用槍的基本觀念都有問題吧


你認為5.56子彈飛了600公尺還剩下多少動能?
看完影片之後,你認為該瞄甚麼頭?

miku840048 wrote:
而且已經比原本好很多了,你原本用瞻孔打300都有問題

這是事實,確實是巨大的進步。

miku840048 wrote:
4X瞄鏡,打600當然是打身體不是打頭,打身體就沒有說很難

而且打600也已經是高標,不是一般交戰距離

除了前述的動能問題外,
依T112的精度,有效射程沒有600M,僅約400M。
若軍方說有600M,那也絕對不是訓練量不足的人可以打出的成績。

硬要拿T112打600M的無護甲人員是可以,但你對彈道計算要很強,
而且你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抓到可靠的落點數據。
台灣可進行600M訓練的靶場只給狙擊訓或特殊的少量部隊使用,
台灣太小了,你甚至找不到哪邊可以訓練1.0KM射擊的場地。

XTS112式「近戰瞄準鏡」是量產型,配給一般基層用的,
會打600M的射手,一不會用這款槍,二不會用這款狙擊鏡。

打600M,為了確保命中率,
會選DESIGNATURED MARKSMAN RIFLE (DMR),
T112只能算RIFLE,性能摸不到DMR的邊。

miku840048 wrote:
再說了,一般也就是紅點+3倍鏡,然後火車頭是4倍不是嗎?
要不然你舉個例子好了,你大概想要買啥? 大家來討論

火車頭是指啥? 班長? 一等射手? 特等射手?
該用幾倍,取決於2大要素,
1.要看手上的『槍彈組合』。
以目前的T112配上國軍製的5.56彈,最大差不多12X就夠了。

2.你的射擊實力。
給你一把AX-50,而你持槍的穩定度、手眼協調度、彈道計算能力.....綜合起來只有300M的水準,
那該配給你幾倍鏡呢?

好的裝備可以大大提升單兵戰力,這一點無庸置疑,
但是單兵自己也要有能發揮裝備最大效能的實力。

依T112的產能、台灣的國防預算,10年內絕無可能配給民兵,
你運氣好會拿到T91,若不好就會拿到T65K2,
我建議你現在就去尋找『大物鏡、大目鏡的狙擊鏡,倍數上限抓9X足矣,要可調焦距的』,
至於FFP或SFP就看你的習慣。

通常能調焦距的9X大物鏡瞄準器不好找,這時就往12X、16X找,
買來之後一樣可當9X用。
一樣的物鏡尺寸,在相同倍數下,筒身愈長,視野角度愈小。

也別貪便宜去買24x的,通常24x的最低倍數是6x,在抓100m處的移動目標時,視野偏小,
且6x同樣有"出瞳直徑" 比3~4x小的情況。

等到臨戰時才想買,到時候一定買不到理想的,而且價格會漲的很恐怖。

選刻線也是學問,常常甚麼都對了,就是刻線的樣式不對。
miku840048
火車頭那是講錯了,我要講的是小海螺
HanBoss
火車頭一般是指elcan specter dr 1-4x瞄具吧,小海螺是Trijicon ACOG,國軍那顆XTS112外觀確實很像抄ACOG
我想有些人搞混了瞄鏡的功能
單兵跟狙擊手使用的東西跟應用是不一樣的
狙擊手是一發中,500~1000碼
單兵通常應用在100~200碼
單兵使用瞄鏡的理由是避開防彈衣
在100碼內快速瞄定敵方的頭與四肢
所以一般在單兵使用會稱為快瞄
為了更快速,通常會把瞄鏡跟內紅點串在一起使用!
XTS112步槍只是替換之前部隊使用的通用步槍,這類步槍不是只有拿來精準射擊,還要拿來單兵持槍基本教練、刺槍術、站衛哨、戰鬥教練、攻山頭,還有野外行軍....。
但...有誰會拿裝有瞄準鏡的槍來基本教練、刺槍術、踢正步、攻山頭....?

我是在草綠服時代服役的,以前有學長開玩笑說:這身草綠服,放假時穿這件,操課時穿這件,莒光日也穿這件!我看..結婚時也會穿這件!

我用草綠服來比喻步槍,就是部隊的槍(含瞄準鏡)不是專用在射擊上,它絕大部分時間是會用在各種操練場合。
所以呢,精準射擊用的槍,必須有它該有的配備。
通用步槍,簡配就好。

除非軍方開放給志願役軍人可自行外購配備在自身裝備上,就像美軍一樣!
看這造型,就是仿ACOG 但價格跟品質有沒有達到就ㄏㄏㄏ
我只是不懂,為何只配4倍鏡,然後沒有裝紅點像是ACOG + RMR. 感覺又是做半套,應付上級需求的產物

以台灣的交戰距離,很少有超過600YD的 一半最多就300YD.那還不如配紅點….

另外物鏡與目鏡大小最愛小倍率的瞄準鏡上沒有絕對,請google LPVO
All Mighty Odin wrote:
看這造型,就是仿ACOG 但價格跟品質有沒有達到就ㄏㄏㄏ

第2代確實很像ACOG,我是真的搞不懂去CNC搞這麼複雜的外型有啥好處?
國軍的CNC機台很多? 還是這外型的生產成本比較低?
既然沒有加大物鏡,原本的直筒身就堪用了,這是軍品,不是選美的藝術品。

All Mighty Odin wrote:
我只是不懂,為何只配4倍鏡,然後沒有裝紅點像是ACOG + RMR. 感覺又是做半套,應付上級需求的產物
以台灣的交戰距離,很少有超過600YD的 一半最多就300YD.那還不如配紅點….

我的觀察是國軍的設計部門不懂各參數帶來的影響,所以只是單純的抄,
然後自以為聰明的改動一些地方,但是真正適用於台灣兵的參數卻不解其意。

美國兵是因為訓練量夠,體能也好,所以敢跟敵方在100M內交火,
靠的就是單兵『體能差距+戰技差距+裝備差距』綜合出來的優勢,
台灣兵在上述3項中哪一項有優勢?
還不如好好訓練400M射擊,在戰場壓力下,七折八扣也勉強有個200M射擊實力。
配個可變倍率的大鏡片3~8X瞄準鏡,讓台灣兵在200M外好好地瞄敵兵人頭,
距離愈遠,心理壓力愈小,軍方大概以為台灣兵的平均心理素質很強。

All Mighty Odin wrote:
另外物鏡與目鏡大小最愛小倍率的瞄準鏡上沒有絕對,請google LPVO


你在隨機舉槍瞄準的情況下, LPVO 調到4X,目標在100m處,
從"舉槍 > 眼睛和目鏡對焦 > 瞄準(找目標) > 可開火" 的時間要多久?

市場上的產品中,視野角度大小通常和筒身長度成反比,
主因是設計公司都用同一組鏡片組套用在不同長度的筒中,
理論上為求最佳性能,不同的筒身長度要有不同曲度的鏡片組,
但是這很花錢,所以沒有廠家願意。

若仔細研究,會發現市場上有少數幾款產品是例外,在同樣的物鏡尺寸下,
筒身明顯短數公分,視野反而更小,這就是用錯鏡片組的結果。

LPVO 則是因為物鏡太小,所以註定視野角度大不了,
視野角度偏小時,這在隨機舉槍後搜尋目標就會不利,因而延長了瞄準時間。
射手常常遇到的情況是眼睛和目鏡對上了,但是影像中卻沒有敵人,
此時你和敵人的距離愈近,你只會愈慌張。

『眼睛和目鏡對焦』需要時間,
『瞄準(找目標)』也需要時間,
想要縮短這2段時間的方式我已在前面的理論中提及。

視野角度夠大,哪怕敵人是出現在影像的邊邊角角,也能迅速轉槍頭;
反之,若剛好差0.2度而沒看到敵人,你必然會上下左右移鏡頭,
假設敵人在右邊,而按照你的潛意識習慣右邊最後找,找到的時間就變成最糟情況,
所以找到敵人也有機率問題。
若差的角度更大,找到的平均時間也必然更長。

以前有沒相關經驗的人跟我嘴說:看背景就知道該往哪邊移鏡頭尋找。
那是在背景容易辨別的情況下,在森林、草原、多數建築物的風格都差不多的街道,你試試。

所以我不認為物鏡區區 24mm的LPVO 適合訓練量普遍不足的台灣兵,
如果物鏡、目鏡均加大到35mm以上,那就不同了。
建議樓主搜尋一下Bindon Aiming Concept
eanck
你是說雙眼瞄準的優勢唷? 這技巧我很習慣,但訓練量普遍不足的台灣兵呢?而且那是在心平氣和時才能做好的技巧,緊張時是另外一回事。 我文章中多次強調心理環境,你是不是無法理解?
eanck
戰場環境和你在美國能無壓力的打靶是截然不同的,靶子不會反擊你。而戰場上,共軍不是傻子,把他們想像成比你弱、比你呆是大忌。他們會躲、會逼近、會開火,會反包圍。當你在瞄共軍時,他們很可能也在瞄你。
Prelude wrote:
建議樓主搜尋一下Bindon...(恕刪)


老兄,你和他認真?
eanck
恐怕是你沒有相關知識,沒這本事跟我認真吧,所以靠講風涼話來假裝自己很行。從你以前的發言就能發現你在技術面上是一竅不通。
六月牛車 wrote:
除非軍方開放給志願役軍人可自行外購配備在自身裝備上,就像美軍一樣!


這個做不到
瞄鏡是跟著槍走
不管是雷瞄還是內紅
只要拆下再裝上,就要重新做歸零射擊校正
一般都會設計成不太好拆卸
目的是防止瞄鏡跟槍枝之間的鬆動
eanck
larry-han 手機的ccd可以看到近紅外線,隨著ccd的款式不同,可看到的波長下限從900到1100nm都有。你拆開手機,把鏡頭裡一塊濾紅外線的玻璃拿走就行了,再去下載看紅外線的app。
larry-han
eanck 除了IPHONE大部分手機都看的到IR波長!但是無法用在雷瞄的生產跟測試!嗯....有手機看不到的雷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