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ihemi wrote:其實...看看紀德艦...(恕刪) 其實,看了這影片,要是真能搞出一艘秋月,那該是一件很爽的事幻想啦(因為YouTube 上看日本拍的秋月宣傳片,看了好幾遍,口水流滿地啊)
BUCK wrote:其實,看了這影片,...(恕刪) 秋月是典型日本海軍思維下的產物,從日本開始建海軍,就有一種蒐集卡牌式的強迫症,絕對規律絕對對稱絕對整齊。秋月級的誕生,是因為金剛愛宕昇級反導了,而神盾驅逐艦在攔截彈道飛彈時無法兼顧防空作戰,所以日本覺得需要一條能夠保護神盾的小神盾,這樣防空作戰就沒有空窗了。所以秋月級不是「區域防空艦」,而是「僚艦防空艦」,只配備ESSM而沒有標二。區域防空艦是以1~2艘居中即可將整個艦隊罩在其防空網下,僚艦防空就是只顧得到本艦和1~2艘僚艦。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只是重頭開發一條功能有限的防空艦來「剛好補這個洞」,會比直接再建造一艘圖紙零件都齊全的神盾艦來得有經濟效益嗎?但是對台灣來說,秋月級這個概念其實是可以當成主力防空艦用的,理由:日美海軍主力的對手只有中俄,這兩國不發則以,一對日美開戰必定是傾國之戰,一個戰役射出上百枚反艦飛彈都有可能,因此防空艦需要愈大愈好載彈愈多愈好射程愈遠愈好偵搜範圍愈大愈好。現代反艦飛彈成本也不低,沒有人可能動用這個數量級的攻勢狂轟台灣的小小艦隊,因此打不到100~200km外的敵機沒關係,只要有「能打掉100枚反艦飛彈」的能力也就夠了。再者,日美的區域防空要顧整個艦隊十餘艘分佈在直徑20~30km的海域上,台灣頂多2~3艦小分隊,用日本的僚艦防空概念豈不剛好?之前我就一直覺得台灣自建的防空主力艦應以垂直發射的劍二為主要防空飛彈,這樣數量才會多,盾才夠硬。標二弓三都太貴了,數量少就無法用來阻止飽和攻擊,一對一二對一打反艦飛彈都虧死了,雖然長程防空飛彈可以用來打遠方載飛彈的飛機,但長射程並不等於高命中率。敵機騙過躲過遠程防空飛彈然後發射反艦飛彈的機率是很高的。長程防空飛彈對付高機動性敵機是很不可靠的,運動性差、敵人有充份預警時間來反制或改變航線。對美國海軍而言,防空主要靠戰機,標二只是撿漏;對日本海軍而言,錢不是問題標二也可以滿倉;這些條件台灣都不具備不過你別想台灣海軍會有這種思維了,台灣三軍都一樣:美國主力用什麼,買得起美國願意賣就一定買。美國怎麼造,仿得來造得起一定仿,不管適不適合買來再說,心理安慰我們與美軍同步,所以美軍常勝台灣也差不了太多。拿回扣還是小事,這種放棄思考的症狀才是令我對國軍不抱期待的主因。
newshunshan wrote:空射劍2要100萬美金,海軍的有加力器,150萬美金有找,海弓5000萬...(恕刪) 標6強在空、海、地面.配合E-2導引可以攔截370公里外目標一艘就防禦整個艦隊或是北台灣空域跟海面目標NIFC-CA網路進行超水平線攔截才是末來主流海劍2.海弓能做到的有限
BUCK wrote:其實,看了這影片,要是真能搞出一艘秋月,那該是一件很爽的事幻想啦(因為YouTube 上看日本拍的秋月宣傳片,看了好幾遍,口水流滿地啊) 嗯~我自己是海軍出身...光是看到MK45艦砲的機動性及射速!!口水就流滿地了~~~~ESSM的部份,希望能由台灣的垂發海劍二來替代對艦的飛彈,我們並不輸日本~重點是垂直發射,這樣載彈量才能多!!畢竟台灣的神盾除了防空,還需要制海...以秋月級的神盾雷達來說,已經夠我們用了~或是我們也可以轉另一種型式~利用沱江級當飛彈卡車,裝反艦飛彈供神盾艦指揮導引!!這也是不錯的方式,艦體不夠大,就是得想辦法...
roadflight wrote:錢呀因為金剛愛宕一...(恕刪) 很貴.......當敵機在台灣上空到處飛時你在喊貴吧能在台灣海峽就打下來,不會想讓它飛到台北上空以神盾艦制空,E-2T制海,利用標6最少的350km的射程在基隆港就北起.溫洲.南到夏門在高雄港就南起.汕頭.北到福洲不過標6真的貴(單價450萬美金)總比F-16掛AIM-120C7去跟人家拼命好印尼空軍36枚AIM-120C7,總價9500萬美金(單價263萬美金)
BUCK wrote:當初也是偶然看到,沒想到一看就愛上了..... 台灣有F16V的雷達能量~是否能像秋月級,用F2的相位雷達去修改成X波段這是值得觀察的地方!!其實~4面的雷達跟6~8面的雷達,差在射控照準的雷達對吧!!台灣加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