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方扮演重要的角色! 152位印度潛艦設計技術人員將來台


Funnyshow wrote:
你可能對海軍戰系的...(恕刪)




台灣海軍防空火力將朝「神盾化」方向改良﹗據指出,海軍將針對拉法葉軍艦進行大改裝,明年起六艘拉法葉艦,每艘艦將部署十六枚「天劍二型」艦射型防空飛彈,極速約四馬赫,並將在艦上部署相位雷達,已具備「台灣神盾」的雛形。

法方設計的拉法葉艦,原本具有全艦匿蹤功能,但我方自行裝設海欉樹飛彈於甲板上,增加雷達反射面積,因而減損匿蹤功能。相關人士指出,新增的垂直發射系統可採模組化方式裝配,隱藏在前甲板下方,相位雷達則是設在預留空間內,因此反而恢復原始的匿蹤功能。

軍方官員表示,相位雷達與天劍二型飛彈有如同時提升拉法葉軍艦的「眼睛與拳頭」,可全天候同時接戰八到九個目標,將成為我國海軍現役同時接戰能力最強的艦種,也是海軍第一個使用「垂直發射系統」的艦種。

首艘改裝 預計97年完成

據了解,海軍六艘拉法葉艦將陸續進行改裝,第一艘配置劍二飛彈後,仍採傳統四聯裝斜背發射式部署,並進行飛彈、發射系統與雷達鏈結等測試,預計九十七年完成;第二艘到第六艘則將部署「垂直發射系統」。

我國拉法葉艦(康定級)現有六艘,但因防空火力目前只有短程的四枚「海欉樹」防空飛彈,極速約二馬赫,有效射程僅三公里。軍方解釋說,主要原因在於購艦初期,法方防空飛彈價格昂貴且預算不足,軍方只好以「海欉樹」替代,薄弱的防空力量一直招致批評。

據調查,經過多年研發,艦射型天劍二型防空飛彈發展已經成熟,目前確定採用方式,是在飛彈窖內直接點火升空的「熱發射」部署,而不是以高壓氣體將飛彈從飛彈窖推到半空再點火升空的「冷發射」。

軍方指出,垂直發射系統的好處在於三百六十度都可以攻擊,沒有死角,飛彈垂直升空超過船艦最高點後,啟動TVC噴流控制系統,彈體將可直接轉向敵機來襲方向,以超音速的速度奔向目標,天劍二型目前已有空軍使用的中程空對空飛彈,具有主動導引優點,艦射型射程約達卅公里。

接戰目標 一次可達八個

據指出,中科院「Poda機動相位雷達」已研發成功,在地面使用時可用悍馬車裝載機動,並將部署在陸軍與空軍防警部,這種雷達與美軍神盾艦雷達原理相同,可以同時監控多個目標,並且引導武器系統接戰,有效偵測距離達六十公里,軍方計畫將此雷達系統安裝在拉艦前桅桿預留空間,將可同時導引七枚飛彈接戰。

至於原有的兩具射控雷達仍將保留,屆時拉法葉艦一次可以接戰八到九個目標,將是海軍建軍以來同時接戰能力最強的艦種。

據了解,第一艘拉法葉「防空改良艦」明年正式研改,仍在甲板上安裝傾斜發射箱的傳統部署,由四枚一排組成的發射箱,左右船側各部署二排,先期驗證國產劍二飛彈與法製射控系統的鏈結是否順暢,同時在新型相位雷達配備上艦後,也要驗證飛彈與兩種雷達的鏈結;第二艘到第六艘拉艦則將設置垂直發射系統,由於該位置已經預留空間,只要拆除隔艙板即可裝設。

==========================================

2005年自由時報的報導,你們軍方將在艦上部署相位雷達

第二艘到第六艘拉艦則將設置垂直發射系統,由於該位置已經預留空間,只要拆除隔艙板即可裝設。

報導中根本沒有提到戰系整合與切開船體裝垂發系統影響裝備安裝的問題

台灣海軍在十三年前沒事先預估戰系整合和垂發安裝的困難

結果要等到13年後才發現戰系整合和垂發安裝讓專案遲遲無法完成?

那你們海軍建案的流程會不會太草率了

































chrischenslayer wrote:
2005年自由時報的報導,你們軍方將在艦上部署相位雷達
第二艘到第六艘拉艦則將設置垂直發射系統,由於該位置已經預留空間,只要拆除隔艙板即可裝設。
報導中根本沒有提到戰系整合與切開船體裝垂發系統影響裝備安裝的問題


不知道你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老是轉貼媒體的隻字片語,自己卻又不去查證,都來軍迷版了,還這麼八卦…
轉貼MDC的給你好了,不是最完整的答案,但夠你用了!
垂直發射版海劍二部署於康定級的最大立即問題是彈體尺寸;康定級的B砲位雖有預留安裝垂直發射器的空間,但是其高度是配合長度較短的法國Sylver A-43垂直發射器(深5.4m)。法國Aster-15防空飛彈彈體長僅2.6m(加上助推器為4.2m),但是空射版天劍二型的長度就已經高達3.6m,艦射版還要 另加上一截故太火箭;如此,垂直發射版海劍二所需的發射器深度勢必超過A-43或美國MK-41最短的自衛型版本(5.3m),如安裝於康定級的B砲位,勢必突出甲板甚多。

在過去,不斷傳出海軍內部爭論康定級應該以傾斜發射器(只需安裝的甲板強度夠,不需穿透艦體結構)或垂直發射器來部署海劍二的爭論。首先,台灣並未獲得康定級的相關設計資料(如藍圖 等),也不曾參與建造工程,對法軍購關係也已經被弊案搞壞,無法獲得法方原廠技術支援;在此情況下,台灣自然很難貿然對艦體結構進行大幅施工(以往台灣海軍改良陽字號的武進計畫,都是在既有砲位上更換新武器,或者安裝僅需強化甲板、不需穿透甲板的新系統),如果施工過程中發生差錯或估算錯誤,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 破壞。 相形之下,固定的傾斜發射箱明顯簡單便宜,不需要冒險穿透甲板 破壞原有結構,擁有廣泛的適裝性(例如部署在原始設計難以改裝垂直發射器的船艦,如濟陽級巡防艦);但傾斜發射器的射界限制很大,並增加上層結構的雷達截面積。

這樣看得動嗎?
你再笑啊!爺兒我是哭笑不得,都快成了你的搜尋引擎,連聲謝都沒有,別回我了,程度有差異,沒勁兒!
搞不懂你,明明是弱点。国军没能力修改原有气动和发动机,为增程只能加助推,长度又长了。有能力设计制造,跟舰体尺寸有什么关系?按你舰体尺寸做相应的技术指标调整即可。到你这却成正常了!没蓝图这个借口最可笑,康定不是才买了几年,是已经买了几十年的东西,没蓝图不会测绘?用了几十年的东西拿没图纸来当借口。
Funnyshow wrote:
不知道你是故意的还是...(恕刪)

黑夜有雨 wrote:
没蓝图这个借口最可笑,康定不是才买了几年,是已经买了几十年的东西,没蓝图不会测绘

山寨的魯莽在這裡就看得非常明顯,所以MIC的品質就一直為人詬病,不管是民生的或是軍事的!
Funnyshow wrote:
山寨的魯莽在這裡就...(恕刪)

如果是民營電子公司接手,早已經逆向工程仿製完畢,並且改善到智慧產權法管不住的魔改產品上市兩三代了,時間久了說不定還能反銷歐洲把法國原廠擊潰。

船舶研發中心實在應該要打掉重練,選派國內頂尖大學學者和學生到美國重新訓練。海軍的就不必去了。以前把海軍的職業軍人送去學設計軍艦,回來後仍然什麼都不會,直接輸給南韓。職業軍人實在不宜掌控國防工業和研發。

Funnyshow wrote:
不知道你是故意的還...(恕刪)


哥笑了

這樣豈不是證明你們台灣人在打自己臉嗎?

因為2005年自由時報報導是記者轉述軍方人士的說法

並不是哥製造的新聞,而且哥一字不漏都把全部新聞都貼出來了

你今天把MDC的文章貼出來,兩相對比

那不是更加證明你們台灣人自相矛盾嗎?



另外你們在2018年自己的公報坦承海劍二作戰測評還沒完成

可是當初軍方可是2006年就要上艦 2008年完成第一艘安裝

這不也是自相矛盾?









Funnyshow wrote:
山寨的魯莽在這裡就...(恕刪)





哥笑了

2008年12月22日,臺灣高明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振華
  
重工採購8台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項目簽約儀式本次簽約的8台橋吊
  

總金額達1億美元,起重機均為吊具下可吊兩隻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
  

可將集裝箱裝卸生產率提高50%


Funnyshow wrote:
山寨的魯莽在這裡就...(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

台灣人向上海振華重工買了5台橋式起重機,台灣人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老實的


chrischenslayer wrote:
因為2005年自由時報報導是記者轉述軍方人士的說法

哪一位軍方人士啊?這就是假新聞。你貼的公文第二條就是答案,海軍規劃海劍二的安裝,但前提是中科院必須完成作戰測評。
chrischenslayer wrote:
並不是哥製造的新聞,而且哥一字不漏都把全部新聞都貼出來了

然後咧?後續咧?你不去查證就都信啦,我說大麥可以「畝產萬斤」,你信不信!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笑了
2008年12...(恕刪)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
台灣人...(恕刪)


你笑甚麼,犯傻!經由合格廠商生產,品管良好,口碑卓著的產品當然沒問題。
所謂山寨,就是徒有外表,毫無品質可言的仿製品(例如大陸的假疫苗、台灣的食安問題)
alanchentw wrote:
如果是民營電子公司接...(恕刪)

台船、中科院、海軍…是三個不同的單位,簡單說海軍算是客戶,台船跟中科院要做逆向工程(例如潛艦)、飛彈測試(例如垂射系統)…然後跟海軍要一艘船或潛艦,然後開腸剖腹的大幹一場(弄壞了還賠不出來),站在客戶(海軍)的立場,你是不是要更謹慎一點?
Funnyshow wrote:
哪一位軍方人士啊?這...(恕刪)


你跟中國軍盲認真了,他只會哥笑了,然後鍵盤剪貼,而且每次看他拿出一堆過時的老資料,真不忍笑他

花費那麼多時間做蠢事,有這時間不如多去充實自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