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㈣避免水(地)雷之威脅: 氣墊船航行具浮空之特性,故不會直接與水面或水下的
水雷、地雷直接接觸,且氣墊彈性側裙為可伸縮之纖維布 是一種低磁性之結構,在水面航行時不會產生明顯的水 下音響與水壓變化,故可避免水雷之威脅,對地雷之威 脅亦可降至最低
四、擔任掃雷任務:
氣墊船由於不直接與水面或水下地雷接觸,加上多數水雷
適於攻擊大型船舶,對較小、較快的氣墊船並不適用,因此氣墊 船在加裝掃雷裝置後,也可擔任掃雷任務
伍、共軍氣墊船戰術運用模式分析:
一、實施「岸至岸」突擊作戰: 台灣海峽南北縱長約 390 公里,東西橫寬約 190 公里,最 狹窄區域僅有 125 公里。目前共軍主要登陸氣墊船航程在 300 公里~560 公里,其駐防浙江之兩棲機化步兵師與廣東博羅、 湛江之海軍陸戰隊第 1、 164 旅,已能在大陸沿海基地完成裝載, 在海象良好情況下,發動「岸至岸」登陸作戰行動,且不需考慮
登陸地點、時間、潮汐、換乘、泊區、搶、退灘等作戰因素,藉其快 速航行能力,直接且迅速渡海到達目標區實施作戰,縮短我反 應時間。 二、實施「遠距離」艦岸運動: 共軍傳統登陸作戰,因大型登陸運輸船艦噸位大,無法直
接搶灘登陸,須距岸 15 至 20 浬水域換乘後,實施編波搶灘攻 擊,速度慢且機動力差,難以達成所謂「突然性」,其船團和登
陸部隊均暴露在我三軍火力射程內,難以確保安全上陸。氣墊
11
船可從船塢登陸艦或兩棲船塢運輸艦於 40 浬處發起攻擊,並 於所選定時間、地點實施突擊上陸(目標選定通常在 1 小時航 程內)22。就以往媒體報導共軍「東海系列」登陸作戰演訓,其 第二梯隊上陸完畢需時 1 85 鐘,而在共軍近年來強化兩棲部隊 機械化及運用地效飛行器、氣墊船等登陸載具後,於「和平使命
-2005」軍演中顯示,其兩棲登陸自突擊上陸發起至第二梯隊
上陸完畢,僅使用 62 分鐘,已縮短三分之二的時間;另完成 建立「營級登陸場」所需時間,也由以往耗時 32 分鐘(即上陸 後時間),降至僅需 8 分鐘,足足减少了四分之三的時間。就
整體演練中,最明顯就是登陸時間大幅縮短,快速「聚積能量」
及「充分釋放」
23
,可有效突破和摧毀我海岸防禦體系,完成登 陸上岸。 三、實施「超地平線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