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看二戰的戰爭片,發現步兵自己的支援火力很弱,當時好像也沒有火箭彈與槍榴彈,無後座力砲等直射武器的火力支援,所以短兵相接時戰防砲就很威了,在搶救雷恩大兵與集結號都有描述!

但二戰過後戰防砲就沒有持續的改進,讓火箭彈與槍榴彈,無後座力砲等變成步兵的配備!小弟不是步兵,只是覺得好奇,或許機動力較差的關係不受重視,不過小弟在金門時也有看過海防一線連有,只是太舊了,膛炸就麻煩了!若以守勢來說戰防砲有他的用途,外島的90高砲也變成直射威的很,只是這些老古董還是不要用的好,怕出問題,現在應都退役了吧!

請對戰防砲有研究的網友一起聊聊!
Sinfield wrote:
但二戰過後戰防砲就沒有持續的改進

這是有背景因素的說
人都有兩面 笑臉下面藏著惡魔 只是一瞬間的愛也會轉換成怨恨 怨恨最終會使這個世界血流成海 一寸前是黑暗 回頭看的話也是黑暗~♥
戰防砲 就是反戰車砲。

步兵
二戰後由於裝甲技術的進步,要想射穿裝甲,火砲口徑的增加將使得步兵使用的戰防砲變得不切實際。
反戰車飛彈的威力、重量相對較適合步兵使用。

車輛

除了主戰車外,二戰後的車載、自走戰防砲還是有持續發展。前西德、以色列、日本都有類似專責的「驅逐戰車」。
至於現在呢? 步兵戰鬥車搭載的機砲,主要用來攻擊輕裝甲車輛、提供步兵直接砲火掩護,
算是最接近早期戰防砲的裝備吧。

Sinfield wrote:
以前常看二戰的戰爭片...(恕刪)


二戰有槍榴彈喔(不過不是像現代M16 mount在槍管下的獨立發射管,榴彈是透過槍口上的配件套在槍口上)
不管是德軍的98K或者是盟軍的M1步槍都有專用的槍射榴彈發射配件

Kar98K:Gewehrgranatengerät or Schießbecher
M1 Garand:M7 grenade launcher

不過M1使用榴彈時會有些麻煩,必需把槍膛中整莢的子彈先排出
然後換上另一莢的空包彈.....相對的,臨時要換回實彈也得先把整莢空包彈先排出
再換上實彈彈莢

Kar98K則是發射軟木材質彈頭的特殊彈藥觸發榴彈的底火使其發射

火箭彈...?
不知道盟軍的Bazooka,PIAT和德軍的Panzerfäuste系列算不算??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戰防炮比起現在的反裝甲武器是真的很不方便

人員隨便都是一個炮班最少也要三人,如果是100mm左右的口徑就絕對不止三個人,要移動的話還要加上拖炮的車

又大又重又不方便移動,操作難度比起別的反裝甲武器又高。

連無後力炮使用上都比它方便,當然近年無後力炮也不是反裝甲武器的主流了,很久沒新發展了。

看看反美聖品RPG多方便呀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Sinfield wrote:
但二戰過後戰防砲就沒有持續的改進,讓火箭彈與槍榴彈,無後座力砲等變成步兵的配備!小弟不是步兵,只是覺得好奇,或許機動力較差的關係不受重視

原因很簡單。隨著裝甲防禦力的提升,戰防砲就必須藉口徑加大提升穿甲動能才能抗衡。但越大口徑的戰防砲就越大越重,在90 mm以上已不是步兵或甚至車載所能輕易操作,其體積與機動力也不適合實戰。不如藉彈種改變,以金屬噴流或脫殼彈芯讓穿甲動能大幅躍進,而不再過度強調砲口初速。於是既有的戰防砲已落伍、加大口徑的戰防砲又不切實際,只需以低速發射的金屬噴流彈種就成了步兵反裝甲武器的主流。此變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已逐漸發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