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稱職的教練機要有較高的"容錯度",而且後座高度要明顯高於前座方便後座教官掌握
前座狀況,如果非要用IDF戰機擔任教練機不可,那學員就必須先在模擬器上把預定飛行的科目練的滾瓜爛熟,否則學員一旦操作失誤,後座的教官也不容易及時做出改正
其實國軍真的可以向美國洛馬公司取經,看人家是如何用模擬器就可以進行模擬訓練,而無須另外研發雙座訓練用的F-22戰機
還有有些人批評國軍不應該採購南韓的T-50教練機,這根本就是基於民族主義作祟的無理批評,至少T-50教練機在容錯度與後座高度這兩個稱職教鍊機的重要設計特點要比IDF戰機來的好
藉此避免飛行員在某些情況下把自己玩死,
例如F-16在BLOCK 30(含)之前的型號都是類比飛控,
到BLOCK 40的時候新的數位飛控就讓飛行員抱怨連連,
認為這些該死的電腦嚴重阻礙飛行員在纏鬥的時候大顯身手,
IDF也是數位飛控,
必要的話也可以修改程式做出限制,
IDF服役近20年失事事故卻只有五起(伍克振上校失事時IDF尚未服役),
足以證明該機的整體設計上並無重大缺失,
要從安全角度質疑IDF改為高教機的可行性恐怕不太容易站得住腳.
此外能駕駛F-22的飛行員依然必須通過高級教練機(T-38)的訓練與考核,
省略了雙座主力戰機的部訓機訓練期並不表示未來都不需要高級教練機.
jrta1597 wrote:
現在只擔心AT-3 ...(恕刪)
T-50可以說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韓國雖然在國際教練機市場積極推銷T-50金鷹教練機,
不過在義大利、新加坡與以色列的教練機競標案都鎩羽而歸,
全都敗給義大利的M-346教練機.
再加上M-346用的兩具發動機是Honeywell/ITEC的F124型
台灣正好是ITEC的股東,
成本可以回收一部分回到國內,
還自產,自用,維修不愁.(漢翔)
且韓國對高性能過於執著,(超音速)
導致失去價格競爭力,
T-50的單價為2500萬美元,
比義大利的M-346要高出10%到20%.
比價格,比成本回收,比維修,比國際競標勝敗率背後代表的未來零件供應或升級,
除非T-50願意技術轉移F404發動機技術來做交換條件,
否則T-50沒有甚麼競爭優勢,
所以還是以M-346為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