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科學研究院的長征計畫,5年耗資近30億元預算,為空軍研發戰略無人偵察機(UAV),計畫今年底結束,完成原型機一架。但空軍亂改作戰需求,要求延伸作戰半徑,須能深入中國大陸江西、廣東沿岸一線機場偵察,中科院無法滿足空軍作戰要求,使得原先研發成果,無法進入量產,被批評虛耗公帑。
國防大學解放軍研究所副教授張競表示,我國建置近海偵察型的UAV是可行的,但因為負擔不起衛星導控等周邊設備,要用UAV做長程偵察,甚至攻擊之用,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本報透過國防部向中科院要求回應,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國軍各項武器研發,均依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戰略指導,遵循國防自主既定目標,建構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固若磐石國防武力,並非只為培育中科院人員,惡性耗資延續計畫。目前各項計畫均按進度執行中,對於傳聞事項,國防部不評論。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說,若軍方白白浪費30億元,研發軍品不採用,形同弊案。我國已建置長程預警雷達,能掌握中共空軍各機場動態,空軍為何修改作戰需求?或空軍高估中科院能力?須追究責任。
中科院在民國98年以長征計畫為名,逐年編列共約30億元預算,仿美軍全球鷹無人機構型,研發長滯空型無人偵察機。長征機比陸軍現役銳鳶大,採用噴射引擎。計畫今年底宣告結束,但中科院研發出的原型機,並未達到空軍修改的作戰需求。
知情官員透露,長征計畫定義為戰備支援裝備研發,進度推進順利,但空軍修改作戰需求,要求長征機必須能前往大陸江西與廣東一線軍機場,從事偵察任務,並能折返,因中科院研發的UAV不具備衛星長距傳輸操控鏈路,是採取無線鏈傳導控,無法在這麼遠的距離有效導控,續航力也有限,無法達到空軍要求。
官員說,長征UAV飛行高度有一定限制,體積比一般戰機小,但要穿過現代化的防空網,談何容易,空軍的作戰需求過於嚴苛。
-----------------------------------------------------------------------------
是中科院無能還是軍方無知? 沒自家衛星還想學人家玩全球鷹?
若是因為產品不如預期就要追究相關責任,
也難怪台灣寧願花大錢去買凱子軍購.
中科院那產品就是用來近岸偵查的、野戰偵查、看見台灣之用 空軍後來又不用,可以查一下是哪位說不用的~~很明顯她已經被中共收買,簡簡單單又破一件共諜案
也可以用來偵查釣魚台~~距離綽綽有餘~~很方便
海巡可以用啊~~近海偵查很方便~~
規格[編輯]
File:中翔二號.jpg
原型機-中翔二號.
基本特徵
機身全長: 5.3 米
機翼翼展: 8.7 米
高度:1.6 米
空重: 公斤
總重:453 公斤
載油量:94.5 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450 公斤
性能
最高速度: 180 公里/小時
最高飛行高度: 4,572公尺
最大飛行半徑: 600 公里
滯空時間:10 小時
酬載重量:51 公斤
起降方式:輪式
用途
情報偵蒐、戰場監控、目標搜尋及戰損評估、不對稱作戰與提供天然災害救災資訊為主。[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