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成果 海劍羚飛彈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ei-_GdKcwPS:海劍羚飛彈轉尾翼是避免高G動作影響彈體跟尋標器[展場人員答復].............................感動看玩要說感想喔!
中科院真的厲害,這款海劍羚飛彈未來裝備我國迅二計畫出來的水面艦防禦力大大提升加上雄風三做拳頭打擊,中華民國海軍未來可期待喔另外這次一起出展還有他:灘岸防禦火箭彈系統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D_Ynsp5Fg 影片取自: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官方頻道現在中科院繼雄三和天弓三 萬劍彈後這次有展示出大隻的無人機跟海劍羚飛彈還有灘岸防禦火箭彈系統,加上之後的海軍迅二計畫,我國真的不能小看自己的能力
太棒了! 這正是台灣海軍艦艇所缺乏的一環軍方這下不買單都不行就怕美國爸爸又出來攪局,宣布勉為其難願意施捨我們海公羊了!(我寧可政府學習以色列精神,自主研發為最優先,那些外購派軍方老賊無非都是想退休後卡個軍火商位置撈好處,通通該綁綁起來槍決!)
機車族 wrote:原本的劍一尋標頭與現在的海劍羚影像式紅外線尋標頭差別?...(恕刪) 以往的追熱尋標頭只能分辨出溫度高與低(利用紅外線的強與弱來分辨),然後導引飛彈直直往最熱的方向過去理論上最後應該會插進目標的發動機尾管或與飛行中與空氣摩擦發熱的機體上但這種做法飛彈容易被騙從最早的飛彈會忽視目標改直直往太陽飛去,到後來目標會丟一大堆熱焰彈來迷惑飛彈尋標頭.這都是以往追熱飛彈相當頭疼的問題.因此最新一代的追熱飛彈普遍改用紅外線影像尋標頭(比較潮的官方叫法是"焦平面凝視陣列")這種紅外線尋標頭除了能分辨冷熱,更能看到這個發熱目標的紅外線外觀,這讓它有這些好處:(1)它分辨得出看到的是一架飛機還是一顆熱焰彈,當然就會選擇追飛機不理會熱焰彈,改善抗干擾能力.(2)它能看到目標在視野中的位置,精確的導引自己去直擊目標,改善以往依賴近炸導致較低的殺傷威力.(3)能分辨出目標的細節,例如可以做到命中前的一瞬間把命中點從最熱的尾管改到機體上,增進致命效果.第一代紅外線尋標頭:只能分辨相當大的溫度差異,因此僅能在目標正後方相當近的距離瞄準對方發動機尾管使用第二代紅外線尋標頭:利用氣體方式冷卻尋標頭增進對溫度差距的敏感度,並改監控特定紅外線波段來改善誤追錯誤目標的問題可以偵測到飛機表面發熱與環境溫度間的微小差距,因此不限定僅能在目標正後方發射.第三代紅外線尋標頭:除了紅外線也監測某些波段的紫外線,藉此來對抗熱焰彈這類的誘餌的干擾.(發動機尾焰會發出一些紫外線,這是以往熱焰彈較難模擬出來的,但最後還是有更進步的熱焰彈被研發出來)第四代紅外線尋標頭:改使用焦平面凝視陣列尋標頭,徹底屏除熱焰彈的欺騙效果,提高殺傷精度與殺傷能力徹底追求以直擊(Hit to kill)方式達到保證摧毀的效果機車族 wrote:還有前翼與後滾轉副翼差別?...(恕刪) 前翼:沒什麼特別,就是能折疊讓飛彈塞進較小的儲存空間滾轉副翼:這東西就有點有趣,台灣天劍一型空對空飛彈的血統是來自(仿冒)AIM-9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幾乎所有那代的空對空追熱飛彈不論是不是仿的都致敬了響尾蛇獨樹一格構造簡單便宜有效的陀螺舵飛行穩定系統.但後來著名的RIM-116公羊飛彈雖用了AIM-9的彈體卻改成滾轉穩定控制,因為這樣可以簡化構造與控制方式.公羊系統的功能正是海劍羚系統設計上要追求的對象而海劍羚的彈體是由天劍一型發展而來(真是繞了一大圈卻系出同門)問題來了:那為何海劍羚既不像響尾蛇使用陀螺舵穩定,也不像公羊一樣用整個彈體滾轉穩定.卻用了蠻奇妙僅滾轉尾翼的穩定控制方式?我想那是因為海劍羚使用了焦平面凝視陣列尋標頭(公羊是傳統尋標頭)海劍羚若像公羊整個彈體不斷旋轉飛行,那瞄準視野豈不跟著全程旋轉?這樣一來反倒徒增導引系統的麻煩...而若像響尾蛇使用陀螺舵則會佔用太多空間減少系統攜帶的彈數.
ASRAAM wrote:我想那是因為海劍羚使用了焦平面凝視陣列尋標頭(公羊是傳統尋標頭)...(恕刪) 公羊我記得也是焦平面,轉個不停的原因是為了讓頭部的天線能判斷目標的3D位置,海劍羚只讓尾部轉個不停就不知道是什麼用意了,畢竟劍一的氣動跟導引方式都看不出來旋轉尾翼的理由,推測海劍羚現在還只是個不成熟的概念,放在展場看看潛在客戶會不會有興趣投資.
sp0609 wrote:公羊我記得也是焦平...(恕刪) 感謝指正查詢後發現RAM在Block 1版本時就已經從原來的傳統尋標頭改用焦平面陣列尋標頭RAM最初採用滾轉飛行是要省控制面飛行時只需一對控制面在滾轉到各角度時不斷調整就能控制飛行方向,只是飛控撰寫較為困難少掉兩根反輻射尋標頭天線則是一併帶來的好處,反正就是只要一滾本來要4個的通通只用2個就行了...RAM在發展初期反輻射尋標與紅外線尋標因為為了匹配滾轉飛行的問題結果產生很高的失敗率海劍羚或許採用只轉彈尾的方式是為了在利用滾轉飛行好處的同時,避開一些當年RAM遇到的技術困難.RAM Block 2又恢復成4片控制面,不繼續滾似乎也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