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軍潛艦國造開始了.....
在沒有相關人才設備,造艦技術力,與武器控制系統下,潛艦國造...這會是條艱辛的漫漫長路,希望台灣海軍這次是玩真的,加油!
轉錄聯合新聞網:劍龍級潛艦升級 海軍編3億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156818-劍龍級潛艦升級-海軍編3億
105年度國防部所屬單位預算案公開部分上午送達立法院,海軍將編列近30億元預算,有關進行國造潛艦合約設計,明年編列5億餘元;海軍也編列近3億元預算,針對現役劍龍級潛艦電戰系統,性能提升,將劍龍級潛艦作為電戰參數偵蒐艦,執行戰略偵蒐。
國防部今天也公布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報告指出,國軍計畫興建配備長程魚雷、攻船飛彈的柴電潛艦,啟動第一階段合約設計。
海軍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總經費29億9172萬餘元,105年度編列5億餘元。潛艦國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要產出潛艦藍圖與圖說,建立國內潛艦設計能力及儲備海軍潛艦設計審查能力。
海軍明年執行劍龍級潛艦電戰系統性能提升案,總共編列2億9015萬餘元,明年先編列9039萬餘元。性能提升後,潛艦戰時能藉平時累積的電戰參數資料庫及人員操作經驗,提供電戰參數,支援整體聯合作戰。
海軍將進行多功能人員運輸艦第一階段合約設計,預算案額度4900餘萬元。規畫新購特種作戰突擊艇及硬殼充氣艇,總經費8億2000餘萬元。
陸軍計畫以23億3851餘億元預算,由中科院先導生產國軍地面部隊C4ISR系統,計畫在民國109年以前,建設一套機動戰術指管系統,讓第三作戰區指揮所、台北作戰分區、584旅等單位,能整合及接收國軍現有或建置中的戰術資訊,使作戰區、作戰分區及旅營級共享戰場資訊。
空軍以6億5500餘元預算,明年開始,以兩年時間整建花蓮佳山洞庫,預計107年完工。
參謀本部防空飛彈指揮部除執行愛國者飛彈二型性能提升,及採購愛國者三型飛彈,國軍天弓三型陸基防空飛彈系統案外,持續執行戟隼專案雄二E攻陸飛彈採購案。國防部表示,愛國者三型飛彈部署後,可在本島北中南三大要域,建立低層反飛彈能力。
標題是劍龍級潛艦升級海軍編3億 劍龍級的內部射控與相關電子系統應有改良空間 應是很合理的需求
劍龍級在1990年代初期是柴電潛艦的頂級貨 過了20多年也該進行MLU了 除了電戰應該還有後續改良
潛艦的任務之一就是蒐集國外相關雷達訊號與電子儀器的訊號 這個改良有一定的必要而且很重要
所謂藍圖與圖說 其實沒甚麼營養 當初劍龍級來的時候 所有的手冊與藍圖/圖說都有阿 要不然怎麼修?
只是有人敢按照這些藍圖與圖說 逆向工程造一艘劍龍級潛艦嗎? 哈哈 這個問題可以去問華航跟長榮航
航空公司的飛機藍圖與圖說都有 可不可以拿這些資料來做飛機阿 藍圖與圖說不是重點 實做才是關鍵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紅豬"那個時代了 有圖有何用啊 那只是最簡單的一步
jrta1597 wrote:
想辦法透過美國跟買...(恕刪)
現在海軍的想法是:
1.先做自製的樣子給美國看,希望藉此能得到出售潛艦的批准
美國人也不是白癡,他知道台灣海軍在玩這招
2.如果行不通,則就只能找外國廠商技術轉移和合作生產
大家很清楚國內沒有廠商能自製潛艦,
即使是中船,
也不保證能做出外殼,
尤其是到現在連個sample都沒有,
難以證明有其技術,
而其他潛艇的系統更加沒國內廠商有做過,
海軍當然也知道,
而海軍也沒笨到真的都要自己來做,
所以一定是找國外合作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有沒有找到國外的廠商來合作",
沒有外國廠商技術轉移或直接賣系統,
台灣花天價後再練個20年看看有沒有機會做出來.....
而潛艇的技術是被歸類在軍火技術的層級,
即使該國外廠商想賺錢,
沒得到該國的核准,
技術器具就不能輸出也沒用!
海軍很清楚這事,
所以如果美國等國不賣現成的,
又找不到外國廠商協助,
基本上這案子就close了!
IDF當初也是跟美國廠商合作才生出來,
即使是現在,IDF的關鍵零組件還是要靠美國,
否則現在也生不出來,
想想,如果當時IDF美國不出力,
台灣生的出IDF嗎?
自製潛艦?
國外不提供技術時,
海軍會去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