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了一下1941年冬天莫斯科的氣溫的歷史資料確認如下事實
在世界上一直流傳著一個神話,是說1941年冬天德國人不能拿下莫斯科是輸給了寒冬將軍,是因為那一年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極寒。然後根據氣樣資料的統計顯示,1941 年的莫斯科冬季氣溫並未低於-20度,這對於莫斯科人來說,並非算是特別寒冷,反而是前一年的1940年莫斯科1月氣溫達到了-42.1度。
同樣關於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羅斯慘敗也是有著關於冬將軍的神話。事實上1812年冬天的俄國平均氣溫並未低於-5度。而真正的寒冷只在12月初才到來,氣溫達到了-20度,不過此時拿破崙已經渡過了別列津納河基本上快要離開俄國了。
關於二次世界大戰和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莫斯科冬季
以下是1941年平均氣溫的資料.
1941 год, °C −14,2 −10,6 −6,3 1,7 7,3 12,3 21,0 17,0 9,2 2,1 −5,3 −12,9 1,8 −3,2
莫斯科氣溫-維基百科
德軍的補給線和後勤為什麼根不上?
俄羅斯鐵路網的軌距寬度是1520毫米,俄羅斯的鐵路軌距寬度是在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根據交通部部長梅利尼科夫(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Мельников)的報告設計的,下令將軌道寬度增加89毫米,當時的歐洲國家普遍都是使用相同的寬度和標準來設計鐵路軌道,以變生產製造相同的火車頭和車廂等,這個寬度就是「軌距」因此火車車廂和火車頭可以在歐洲大部份軌道中共用,但是前俄羅斯帝國的沙皇在1842年早就意識到鐵路據有重大的軍事戰略意義,以此把國內的鐵路網寬度加寬,就算敵人攻入己方領土時也無法大規模利用當地的鐵路來進行運輸補給戰略後勤物資。因此在100年之後德國中央集團軍攻打莫斯科的時候,只得到了原定計劃1/3的彈藥和物資。可以說沙皇在百年前的戰略決策幫助了俄羅斯。

世界各國鐵路之軌距寬度(毫米)
資料來源 軌距- 維基百科 、 俄羅斯鐵路運輸
德軍為什麼會失敗?
德國是輸給了大縱身防禦戰略,事實上在防禦莫斯科蘇聯當時以大縱深梯次防禦應對,設立了三道防線,防禦縱深達250公里,每道防線又有3層防禦地帶,莫斯科城周圍的環形防禦區,以及城市近郊的防禦區。是幾十萬莫斯科居民不分晝夜修築的壯觀防線,共有200多公里的防坦克障礙,160公里的防步兵障礙, 設置有3800多個火力點其中1500個是鋼筋混凝土構造,架設了37500個金屬菱形拒馬,和大量機槍壕溝,還埋設了大量的地雷,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
「嚴寒挽救了俄羅斯」的說法之所以能流傳開來以訛傳訛,很大程度上是冷戰的環境造成的。西方國家出於反蘇的需要,總要極力貶低蘇聯的社會體制在戰勝德國中發揮的作用,把蘇聯免於淪陷說成氣候和地理的原因,對這一說法的流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的真相是蘇軍以 縱深防禦挫敗了德軍不可一世的閃擊戰。蘇聯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強大的國家實力決定了它不可能在二戰中被德國征服。對此,親身參加莫斯科會戰的德軍將領布 魯門特裡特,在評論德軍在莫斯科城下的敗北時,說過一段中肯的話:「一切決定中最致命的決定,是對這個國家首先發動進攻。因為這時我們與之交戰的敵人比我們先前所遇到的敵人要強大得多。在那無窮無盡的東線,再也不能輕而易舉地打勝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