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採守勢作戰,但不代表我們很好啃
除了有世上數一數二高密度的各式防空武器外
我認為要好好參考近年來所發生的戰爭型態
西半部人口稠密建築物多,共軍不會傻到用二戰方式狂轟建物
而小隊或單兵狙擊除了可達延滯敵軍進攻速度外
利用低成本武器也可造成敵軍武器裝備的損壞
像RPG之類的單兵武器不算是高科技武器又便宜,台灣可大量自製
妥善率高又容易操作,連小孩子都可扛起肩射
可打坦克、運兵車、甲車及低空飛行的直昇機,什麼都能打
當然陸軍的單兵教戰也應與時俱進,教導單兵如何運用地形地物來借力使力
總之要有各式的作戰方式,要想到萬一我們的阿帕契及坦克無法支援或已被擊毀
地面部隊要如何阻敵滅敵
另外,國軍似乎沒有教導士兵認識共軍的現有武器
多認識多研究對方的罩門,畢竟共軍都有研究我們手上的裝備有何能耐
而這也算是發展不對稱作戰的方式之一
機甲部隊 wrote:
西半部人口稠密建築物多,共軍不會傻到用二戰方式狂轟建物
想看看
當台北市有敵人入侵,不用多幾百人就好.
當下的場景會如何?
人口稠密,
相對就是只要有小點紛亂,就可能造成大混亂.
打下台灣或許真的很困難.
但要打"虛"台灣,真的比想像中的容易.
-----------------------------------------------------------------------------------
戰爭的結果(目的)有很多
侵佔 (或 統一/收回)
推翻
資源
破壞
當對手不想侵佔(需得民心) ,而改破壞(得不到,你也別想好過)
不知道我們是否有要過苦難日子的決心沒有?
現政府都對日本沖之鳥(礁)退讓,人民還能期望共生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