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王孟源先生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提到"脈衝-多普勒雷達"是如何運作的,個人覺的蠻有參考價值,在此與網友分享!
------------------------------------------------------------
【海軍】地效反艦飛彈的原理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59538
...
地面和軍艦上的防空雷達,一般是直接往上看,沒有什麽背景雜波的問題,但是受地球曲率限制,對巡航導彈這類低飛的目標,探測距離非常有限。
...
但是預警機固然居高臨下,不受地球曲率阻擋,地面和海面背景卻都會產生大量的回波,即使有現代的高速計算機,也不可能準確地完全過濾掉。E-2D作爲一種艦載機,在尺寸和載重上更有額外的嚴格限制,別説不能用上共軍KJ-500那樣的三面陣列,連一面L波段的AESA陣列都載不動,爲了維持足夠的探測距離和反隱身能力,只好進一步犧牲解析度,而選用波長更長的UHF波段。但是如此一來,E-2D對背景雜波,就比戰機上的X波段陣列還要敏感得多。
其實這基本上就是如何讓雷達具有下視能力的問題,1960年代美軍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多普勒效應:當雷達波碰到目標反彈時,如果目標正在向雷達波源飛近,雷達反射波的頻率會變高;反之,如果目標正在遠離,反射波的頻率會降低。既然一般的地面/海面背景(如車輛、飛鳥、風吹的樹葉和波浪等等)的速度都很有限,只要專注在頻率變化了很大的信號上,就自然把背景雜波通通過濾掉了。這個簡單粗暴的辦法,至今仍是機載雷達下視能力的基礎。
但是這個辦法(叫做Pulse-Doppler Radar,脈衝-多普勒雷達,不能用連續波,必須用脈衝才能精確測距)有一個先天上的缺點,就是只能偵測到有足夠徑向(直面或直背)速度的目標,所以躲避敵機探測的一個基本戰術,就是繞著它轉個大圈,那麽速度主要成爲切向(側面),自己會被敵機雷達因徑向速度不足而直接過濾掉,從它的熒幕上消失。
E-2D的UHF陣列,天生就對傳統的隱身外形有若干剋制能力(這也是爲什麽共軍一直沒有開發像美軍AGM-129那類的隱身導彈的原因),但是對背景雜波很敏感,必須依靠多普勒原理在頻率上做嚴格的限制。它對徑向速度的偵測下限是個大機密,但是我認爲不可能低於200節,有可能高達300節。這在實戰中,一般並不成問題:一方面它的探測距離遠,對方的戰機和導彈如果老是繞圈子,還沒有飛進防禦核心油料就用完了;另一方面,飛行器的升力,也就是載重能力,隨速度的降低而很快減小,一般的軍機和飛彈都必須至少以高次音速(即上面美國人猜測的530節,這是馬赫0.8)飛行,才能輕鬆携帶足夠威脅大型戰艦的彈藥和燃料。
所以要對E-2D隱身,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以慢打快。只要把飛行速度降低到明顯低於200節的地步,即使直對著E-2D飛去,它的AN/APY-9雷達仍然只能是睜眼瞎子。
...
melkavam wrote:
...
都普勒
想像在一個定點
車輛靠近你
聲音越來越大
車輛遠離
聲音越來越小
...(恕刪)
多普勒効應,如果以一輛火車,面對你鳴笛疾駛而來,
此時你聽到的笛聲會比較高亢(即頻率上昇),
當超過你後離你而去,此時笛聲會比較低沉(即頻率下降),
而脈衝-多普勒雷達工作原理:
在由上往下俯照時,因地面全是各種反射波(山脈、丘陵、房屋、樹木...),
導致無法判定那個是需要觀查的目標,這時就需要應用多普勒効應,
用反射電波頻率的變化,將地面雜波給過濾掉,而留下有頻率變化的目標。
然而文中也提到,若速度太慢或是圍繞此雷達飛的飛行器,
因其反射電波頻率的變化太小,因此會被過濾掉,
這也是此種雷達的罩門所在。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