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聲明的是因為才剛下水,還沒完全裝備完畢,所以以目前看的到能蒐集到資訊為準,所以正式服役後評論可能會隨之修正
055和之前的052D最大的差異就是去掉了後面的源自前蘇聯50年代的老骨董八木米波天線571B,這很有效的打擊了571B是反隱身的說法
就是一個補足346B AESA主動相控雷達探測距離太短的長程探測雷達而且由老古董571B八木天線和346B AESA主動相控雷達的巨大代差,隔了好幾代,可以確定346 AESA主動相控雷達不可能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實際上有點軍事資歷的網友都曉得,烏克蘭量子所很早就公布346是他們發展的,是當年失敗的天空哨兵的縮小改進型,最大的特徵就是AESA上面一個小長立方型的敵我識別天線
一值到055都保留的特徵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既然老古董571B八木天線是作為長程用的,從571B探測距距離約300公里就可以推測出346 AESA主動相控雷達實際有效探測距離不到
300公里,遠不如台灣紀德艦上的AN/SPS-48E的460km ,而且346B擺的位置太低,對威脅最大的掠海反艦飛彈的探測能力也不如紀德艦形同自廢掉AESA主動相控雷達的最大優勢,.所以中國的052D 實際戰力還不如台灣的紀德艦

052D中華神盾曾經在演習中敗給傳統軍艦,理由之一居然是中華神盾吃電太兇,平常是不開機的,用老骨董八木米波天線571B警戒
等老古董發現目標後再打開中華神盾,小弟聽了,只能用昏倒來形容

大陸常說中華神盾是346 AESA主動相控雷達比美國神盾艦的 PESA被動相控雷達先進一代所以比美國先進一代
世界第一,055更用了雙波段AESA所以遙遙領先世界所以055是世界最強的戰艦

實際上這當然是錯的,就不說歐洲俄羅斯日本早就一大堆AWSA鑑了,美國以前不造是因為美國曉得不能造

因為元件的先天限制,以前遠距離的雷達是不能用AESA,只能用PESA

這是連很多資深軍迷都不知道的,所以常會對美國神盾艦和預警機都是PESA感到奇怪

所謂的陣列相控雷達就是用一個一個的小天線取代傳統的一個大天線,利用相位原理改變電波方向取代原來的機器搖擺
所以陣列相控雷達改變電波方向的能力遠高於傳統天線,可以瞬間改變電波方向偵測不同目標,所以對付飽和攻擊的能力
遠高於傳統雷達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陣列越多,電波能量越集中於中央,所以同樣的瓦數探測距離比傳統天線遠,而且旁瓣少,抗干擾能力越強

PESA被動相控雷達是只把接收單元做在小天線上,AESA主動相控雷達則是連有功率放大器的發射單位都直接坐在小天線上
叫T/R 發射/吸收組件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PESA還是用傳統的大型行波管再送至天線上如俄羅斯這個,缺點是電波損失率大,所以同功率的AESA 探測距離高於PESA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理論上AESA>>PESA>>>>>傳統天線
但是很不幸的,AESA的T/R有一個先天性的限制,.就是有最大輸出功率的限制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SI是傳統的電晶體,功率可以但是體積重量大,高頻性能很差熱效率更差,這是第一代AESA用的元件,普遍都體積重量龐大性能不佳
只能用在陸上或是幾萬噸以上的軍艦,大陸自己做的第一個T//R重達500克

真正實用化的是第二代的GaAs,整個T/R可以縮小到放在掌心上,但是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出力不大,軍用頻率頂多做到10幾瓦
所以要做大功率的AESA只能多加T/R數目,導致天線過大過重,還要四面,放在船上頭重腳輕所以必須超大型軍艦才有辦法裝
一般驅逐艦,輕型巡洋艦根本裝不了,解決的方法就是,減少T/R數降低天線重量甚至乾脆只造1-2面旋轉,AESA只管中近距離的防空
另外加個長程雷達負責遠距防空 所以歐洲的AESA普遍都這這種造型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PESA 因為電波發射是做在船身裡面,對船重心的影響遠低於AESA而且大功率行波管的技術早就很成熟了,有遠程防空需要的
美軍就只能選擇PESA
唯一例外的是日本秋月級,第三代T/R適用GaN 出比大3-10倍以上,高頻噪訊低熱效率又高,所以可以用小很多的天線
做出長距離的AESA 實際上的探測距離比噸大很多的中華神盾要遠.所以不用裝長程雷達
評論中國剛剛下水的中華神盾055
LUXGENL wrote:
首先要聲明的是因為...(恕刪)


加油! 期待你的後續評論!!
右邊圖片那艘船是哪一艘?
做記號,搬板凳等看續集

美國在航電/雷達技術上的優勢,中國可能需要再努力50年 看看能不能追到美國尾車燈

LUXGENL wrote:
首先要聲明的是因為...(恕刪)


右邊是庫茲涅佐夫號??
去年中國大陸對土耳其輸出紅旗9導彈,有人注意到其發射車上安裝日本某企業的行程開關,這個發現揭露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中國大陸的國防工業完全仰賴日本技術,骨子裡全是日本基因。據了解,日本是中國大陸精密電子元件進口的最大來源國,而這些元件對於眾多的關鍵軍事裝備至關重要。


根據網易報導,中國大陸工業迫切需要升級,而高檔數控機床的自主化問題,扼住了中國大陸先進製造業的喉嚨。比如,中國大陸數控機床的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仍然主要依靠進口。2012年國內高檔系統的自給率不到5%,約95%依賴進口,其中日本是主要的進口來源國,約佔3分之1。


由於高精度隨動控制、多運動協同控制,是數控機床技術的主要特徵,而數控機床技術與自動火炮控制、雷達控制,以及陀螺導航控制技術具有共同性的技術基礎,因此數控機床技術具有軍民兩用的機床産品應用特徵。


有人形容,機床是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骨骼,而電子元器件則是維生素。在積體電路、電子元器件和配套産品領域,中國大陸幾乎壓倒性的依賴日本。一些外國網友指稱,中國大陸的紅旗9型導彈,即採用了日本某品牌生産的AZ8112型行程開關。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國防産業根植於國家的整體工業和資訊化能力,中國大陸近20年來在重工業和産業化領域進步顯著,但在以半導體為主的大型積體電路産業,以精密電子設備為主的電子元器件産業,以新型材料為主的材料應用和材料加工領域,與日韓歐美等國存在巨大差距。


中國大陸的碳纖維、電子元器件和積體電路半導體長期依賴日韓等國進口,一旦禁運,後果不可想像,消除這些安全漏洞,是擺在中國大陸面前的重要課題。站在國家産業和經濟發展的角度,也從國防安全和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中國大陸擺脫對日韓産業上的依賴已迫在眉睫。


在半導體産業的輪迴中,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産業卻似乎「迴圈」大於「進步」,彷佛陷入了「薛西弗斯推石頭」的魔咒中:每個半導體産業新的週期或者每個新時代的發展中,中國大陸雖強調這個産業的重要性,似乎結論都是: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過去的週期中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和國際差距卻在拉大,如果現在不發展,將會浪費最後的機會。

(中時電子報


mangchaocs wrote:
原來在這位眼中目前PLA的雷達技術就只有下圖亞當斯級(


目前中國是靠大量進口西方的工具機台/電子元件/引進烏克蘭技術 來讓自己的雷達技術達到勉強上檯面的等級

但是在中國網民 吱吱念念想要對台灣/美國等國家發起戰爭的前提下,中國戰時 肯定遭到外國元件全面禁運的情況下,要怎樣維持運作??

如果中國網民連這點危機感都沒有,那戰時PLA覆滅的速度 大概會比當年稱霸西太平洋的皇軍還更快~
cche1079 wrote:
中國首次在航艦上起降戰機的同時,美國則是首次在航艦上起降無人戰機

這差異有多大??


原來這樣算的啊,那我告訴您美國試飛五代YF-22的時候,我們还在试飞三代J-8IIM。

請問現在美國人試飛六代还是七代戰機了嗎

還是說因為美國人還在生產五代機,所以可以反向證明我們的戰機都還是三代水準呢

跟您認真說這些是出於打發時間娛樂一下,諸位常年的言論基調歸結起來就那麼幾個字。繼續就好。
199X年 中共花了10億美金買下俄國的Su-27SK授權生產

讓中國由只能製造J-8等級的空中蔡國慶水準,提升到能自組組裝Su-27戰機的事情 你又無視了~

連FC1發展時先找上美國操刀協助,天安門事件後改找上俄國技術幫忙,這些你當大家都不知道??

沒有當年毛熊輸出Su-27SK技術+出售Su-27/30給中國,你覺得J-8還要撐多久??


mangchaocs wrote:
我告訴您美國試飛五代YF-22的時候,我們还在试飞三代J-8IIM。
cche1079 wrote:
199X年 中共花...(恕刪)


我可沒有無視哦,我只是遵守最基本的時間邏輯而已。

YF-22的首飛是1990年完成的。請問1990年中國有Su27SK生產線了嗎?

而且您根本搞錯論點哦,我不過是將就您的“你在追趕差距但別人也會發展等你追到那個時候別人已經進步更多”的邏輯,來反推按照您的推理,美國人現在應該已經在飛6~7代機了而已。就算順著您的說法Su27SK幫助提升了一代的技術,那美國也該飛6代了啊
中國的J20到底是不是真五代機啊??

連發動機都是外國提供,匿蹤都還是半吊子只有前半部的情況下,

J20這種五代機稱號 還是中國自己叫得高興就好~

mangchaocs wrote:
我可沒有無視哦,我只...(恕刪)

cche1079 wrote:
去年中國大陸對土耳其...(恕刪)

是這樣啊!對岸的軍工研發人員真該打,
沒事幹麻不選用鴻海的,這樣覺醒青年
才有文章可做!不過,這樣看來,覺醒
青年們,連switch的型錄都沒看過,真是
.......!

LUXGENL wrote:
首先要聲明的是因為才...(恕刪)

人家美軍可沒這麼想!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