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PLA的軍改對台灣的威脅比遼寧艦、轟六什麼的過來繞要大多了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七集 《强军之路》(上)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八集 《强军之路》(下)


有興趣瞭解PLA這輪軍改的可以看一下大陸央視做的官方宣傳片。

看完之後我才發覺這次PLA的軍改比原來想的動作要大多了,共黨居然把原來的軍隊架構和指揮控管體系給全部打散了重新建構調整,裁撤調整和縮編了超過20%的軍官和幾十隻師旅級以上規模的部隊⋯⋯

個人認為這次軍改全部完成以後適應了新的軍事體制和架構開始能夠熟練應用聯戰體系的PLA戰力會比那隻舊的PLA提昇非常多。
昨天去趟竹北,街頭巷尾都有很多不錯的建築

台灣不論公共或私人,一直都有建設,民間活力財力都是有的

但是怎麼會歧視,漠視,忽視軍隊到這樣的地步

軍隊沒打仗就不用重視嗎

國民從小的教育觀念就有問題

全民不支持國防,房子,車子,存款,都只是泡影





國軍要改革 先從新訓改起吧...
都民國幾年了還在六發裝子彈...
只會臥射,其他肢勢都不會,也沒教故障排除...
寧可把練習刺槍術的時間挪來演練小組戰技或射擊技巧。
不然打起仗來有可能50%國軍是死於自己人的子彈...
台灣軍隊不管是戰略還是戰術,很多地方還是停留在二戰時的觀念。每年的漢光演習,都在演練如何在敵軍浴血登陸時,將其殲滅於海岸。事實上近年來國際上的戰爭,陸軍登陸前,必定確保早已把對方軍事設施炸個稀巴爛,讓其根本無力阻擋登陸時才會開始登陸,誰還跟你玩浴血登陸這一招?但台灣就一直是這樣想。

superycc wrote:
台灣軍隊不管是戰略...(恕刪)


對的,每次我看到漢光軍演上坦克在灘頭排排站對海齊射就覺得搞笑,雖然畫面看著挺壯觀的可是這種方式在現代戰爭的反登陸作戰裡差不多是最爛的一種了。
shaun91255 wrote:
國軍要改革 先從新...(恕刪)


今早上班途中正好有看到一篇PLA軍改後對陸軍基層部隊的演訓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整的報導以及大陸軍迷對此的解讀:

中部战区陆军组织兵种班长战斗指挥集训,重塑“兵头将尾”

這個消息是關於中部戰區陸軍兵種班班長考核滴,應該說,這個考核與之前的所謂“集訓隊”還是有壹些區別滴。特別是強調了軍隊“脖子以下”改革落地後,中部戰區陸軍組織的首個集訓活動。這就更值得好好讀讀。

“中部陸軍組織了15個合成師旅參加考核”這個••••••“合成師旅”嘛,咳咳咳,暫時先不去說了。但是中部戰區的部隊肯定不止15個,而且考慮到還有通信、防空、炮兵等等專業,所以估計就是從幾個部隊抽出了壹些班長們,作為第壹次集訓的“小白鼠”,為之後常態化的集訓打基礎,就好像空軍的紅箭+金頭盔+金盾牌+金天梯系列壹樣,都是循序漸進滴。

後面這句就很有意思了。“30個班組將進行情報搜集、火力召喚、步槍起伏地射擊等12個綜合連貫課目嚴峻考驗”註意哦,亮點來了。強調班組進行的是“情報搜集、火力召喚、步槍起伏地射擊”這些科目的考核。如果之前的話,估計就是400米障礙,5公裏武裝越野,武裝泅渡之類的科目了。結合這個集訓的對象是兵種部隊的班長就更有意思了。信息化軍隊的人才建設是很重要滴,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劃掉),是沒有人,再好的裝備也是擺設。強調班長進行情報搜集,就說明我們班組壹級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班長這壹級收集到的信息情報已經可以上傳給指揮人員,供指揮分析了。當然,這個上傳到哪個等級就別問我了。同時,火力召喚的考核就說明我們班壹級已經可以召喚自己的召喚獸(劃掉)已經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召喚火力支援了。當然,妳要非說召喚來的是班裏面的120火,召喚途徑是大喊壹聲“來吧,我的120火”,那我也沒轍。個人認為,召喚的應該是營壹級的120迫榴炮,最多是旅裏支援配屬的122榴。當然,陸航也是很有可能滴,但是現在還沒有證據,咱就不亂說了。為啥不是空軍或者155?這個嘛,我認為不是空軍的原因是應該還沒有那麽快,飯要壹口壹口吃。至於155嘛,這個和任務有關,畢竟155的任務主要是打擊敵人縱深集結點等有價值目標,壓制對方遠程火力。簡單說就是壓制對方的炮兵火力,打縱深目標。這些目標•••,說實話,應該不是妳壹個班長能看到的吧?當然,62年那次還真有步兵就看到了,這個算特例,就不說啦。還有壹項就是“步槍起伏地射擊”,這個也很有意思,之前部隊訓練的時候,據我所知,不壹定對啊,在射擊主要是1-6練習。當然也有不少集訓隊或者“精銳”組織其他的射擊訓練。但是在班長壹級組織像這樣的應用射擊訓練,應該是不多的,加上後面的壹些說法,我們的射擊訓練明顯借鑒了西方壹些國家軍隊訓練的成分。

後面這句其實很重要,讓人浮想聯翩,但是解讀起來卻沒什麽意思。那就是“從戰士的戰鬥技能重塑開始,著力培養壹批懂作戰、會組訓、善管理的新型骨幹人才,為陸軍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具體行動。”字面意思很簡單,背後含義很深遠。註意幾個點,“懂作戰、會組訓、善管理”+“新型”+“陸軍轉型”。很好很有意思,大家自己去體會吧。

後面這段很簡單,看懂就好,幾個關註點“新編制體制”+“借鑒軍內外實戰化”強調是軍內外••••內外••••外••••••!!!還不懂我就沒辦法了。再有壹個,“創新單兵共同科目大綱”!!新大綱啊,新標準啊,新內容啊,新形態啊~~~自己理解吧~~~~

再來,人人都是戰鬥員,戰場不分前後方,是個人就要會打戰啊。很好很實戰啊。分成戰鬥兵種和支援保障兩類,這個也是和之前的••••咳咳咳,相適應的。說明我們對於新的戰爭形態和組織樣式有了更深的理解。“綜合訓練單兵走、跑、跳、越、攀、爬等綜合戰鬥體能和機動、偵察、通信、指揮、打擊等作戰技能。”這個說法和之前不壹樣了,之前怎麽說的?壹般是“走打吃住藏”,但是現在變成了戰鬥綜合體能和作戰技能兩項了。綜合體能不再是強調“秒”了,而是更強調實用性,實戰條件下的各項技能,不止強調耐力,還有爆發力,身體協調能力。這些都是更加貼近戰場環境的要求,當然,也有很多“外”的影子。作戰技能就更有意思了,除了原來的“走”之外,強調了班長們的偵察、通信、指揮和打擊能力。這些就更說明了壹個轉型指揮的信息化陸軍,對於班長的要求也不簡單了。也從壹個側面說明了我們在2020年信息化建設有重大突破的目標越來越近鳥~~~~最後壹句話還是字面簡單,意思深遠“這次集訓探索實踐了軍隊改革後單兵基本戰鬥技能訓練的方法手段,創新了實戰化訓練的理念思路,為部隊下壹步推開共同訓練新模式作了試驗論證。”大家自己領會吧••••••“創新”+“實踐”+“論證”,未來很光明,路途還很長,中國陸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時不我待啊。

下面就是看看這些照片,也挺有意思。但是水平有限,還是拋磚引玉吧。這些戰士的裝具和軍裝我就不說了,說多了都是口水。但是有幾個地方還是不錯滴,軍靴、手套和水袋。要求不高,慢慢改進就好。

第一張圖,班組電臺也有出境,某些人總說陸軍的通信如何如何落後,但是其實還是••••可以滴。妳要是總去和某大國比,那確實有落後的地方。但是總要給點時間嘛。

第二張圖,戰士們進行搜索科目考核,這個背景••••應該不是模擬在野外樹林,更像是•••城市環境,註意後面那個模擬墻。

第三張圖,大家看這些戰士的領章,基本都是下士,偶爾有中士和壹個上士出鏡。這個就說明,這個集訓確實是以部隊基層的班長為對象進行的,不是抽調精銳搞突擊,更不是花架子。

第四張圖,考隊員進行步槍起伏地晝間射擊,對不同距離上隨機顯示的軍事目標進行射擊,期間還有平民目標和人為機械故障全程幹擾。這個環節的設置••••之前有類似的,但是大部分是武警和特戰的,陸軍部隊這麽搞還是比較少見滴(也許我孤陋寡聞啦),特別是哪個“人為機械故障全程幹擾”這個就••••••很“外”很皿煮嘛。

第五張圖,註意哦,終於不是哪個木柄手榴彈了•••應該是82吧?看不清。

後面其他的圖就不壹個個說了,大家有時間去看看,不過呢•••有些照片裏戰士的頭盔上面寫了某些不可描述的東東,大家自己去看吧,看懂了不要說哦,暫時咱們還是不討論這個東東滴。安全第壹安全第壹。

La_dante wrote:
《将改革进行到底》...(恕刪)


沒錯 如果這是"軍改" 不是"整肅異己" 當然會有提升實質戰力的作用..
但就算如此 中國還是缺少實戰磨練 是沒辦法直接應付像攻台之類的大規模作戰的..

沒有實戰經驗的軍隊 最大缺點就是只能打順手仗..
只要對手不照計畫跟你玩 又或是抵抗超過預期 又或自己就搞得戰事不順..
很容易就一敗全潰 美國二戰時跟德國首次交鋒就是如此收場...

務實的講 中國必須開始有介入小規模國際戰事的動作..
培養有戰場經驗的軍士官中堅幹部 才有執行大規模作戰的能力...
否則 欺負台灣也許還有機會 對上老美... 嗯.......

軍務改革沒有不對 只是有沒"改對" 不是坐在家裡自己想 自己宣傳就好..
不經過實戰驗證 都是空的 這點 對中國的一票"新銳武器" 我的看法也一樣...
shaun91255 wrote:
國軍要改革 先從新訓...(恕刪)


有啊特戰營有臥射、跪姿、立射、行進戰鬥射擊還有CQB,只是我們一直都缺兵。
JH_Shou wrote:
沒錯 如果這是"軍...(恕刪)


如果非要較真實戰經驗,中國算在1990年對越戰爭後、韓國算在1955後韓戰後、台灣算在兩岸事實分治後的1950年代,最早的日本則在二戰之後就沒打過仗。對比看來,你覺得30年沒打過仗的中國,對比近一甲子60年沒有打過仗的臺日韓,這個實戰經驗教訓又要怎麼算計啊?
JH_Shou wrote:
務實的講 中國必須開始有介入小規模國際戰事的動作..
培養有戰場經驗的軍士官中堅幹部 才有執行大規模作戰的能力...
否則 欺負台灣也許還有機會 對上老美... 嗯.錯 如果這是"軍...(恕刪)


眾所周知,中國周邊一向不太平,尤其新疆西藏一線,在和平時期不可能規模用兵的限制下,特種作戰就是主要的軍事鬥爭方式。大陸有些劍走偏鋒的網絡軍事小說,比如被封禁的國之利刃,關於邊境的軍事鬥爭就寫得很紀實,當然它是小說,甚至可以當它為軍事幻想小說,看讀者如何解讀罷了。個人認為,中國常年處在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軍隊不可能放馬歸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