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一位作者袁浩所著《蔣介石為什麽失去大陸?》以本人淺薄的閱讀經驗,是我所見對於國共內戰中國民黨失敗原因最深刻最全面的分析。現摘錄一些主要觀點,希望可以與對岸的朋友們討論。
第一,中共組織嚴密、動員能力強大,而國民黨派系林立,組織渙散拖踏,由此導致中共有極強的社會資源的汲取能力,可以從四分之一的人口與土地中,榨取出遠超國民黨的戰爭資源。
舉例1:3年內戰,國府以國統區3億人口不過征兵138萬,就這麽一點可憐的征兵數量還引得後方批評不斷,生生背負一個“抓壯丁”的惡名。而中共僅在東北三省,3年內戰就先後動員300萬農民參軍。
舉例2:中共東北局,依靠收集關東軍遺留的設備、配件生生組建了7個兵工生產基地,而國軍占據地區可謂東北的精華——撫順有煤、鞍鋼有鋼、遼中平原是東北傳統糧倉、沈陽有亞洲最大的兵工廠,小豐滿電力可以供應全東北,結果東北這些資源不僅不能支撐東北國軍作戰,反倒要中央財政每年補貼1億美金軍費。
第二,國府經濟政策完全失敗,宋子文在短短兩年內將國府十幾億美金的家底折騰得精光。
宋的錯誤主要是:1.人為低估日偽區貨幣的幣值。按照國統區與日偽區物價比例計算,兩者的比率大致是1:50——1:80,而財政部公布法幣與偽幣兌換比率是1:200,導致國統區民眾與官員鋪天蓋地擁進日偽區搶購物資,人為制造出惡性通貨膨脹,由此造成日偽區經濟崩潰,在戰後無法及時恢復,並引起日偽區日民對於國府信心動搖,更重要的是人為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2.實行金融開放的經濟自由化政策。為了應對自己制造出來的惡性通貨膨脹,釘住法幣與美元的比價,以穩定幣值,同時開放上海黃金市場,以出售黃金來回籠貨幣,另外刺激進口貿易,以進口物資以及出售接收日偽的物資供應市場。三管齊下,結果全都失敗。
開放金融市場,釘住法幣與美元的比價——好吧,一旦法幣貶值——不管是因為金融投機還是物資短缺,那麽就只能政府買單,嗯,用國府家底——外匯與黃金儲備買單。
刺激進口貿易,以進口物資以及出售接收日偽的物資供應市場——進口物資需要外匯,好吧,還是用國府家底——外匯與黃金儲備買單。
開放上海黃金市場,以出售黃金來回籠貨幣——還是用國府家底——外匯與黃金儲備買單。
不到兩年,宋氏折騰了7—8億美金,卻未能平衡收支、穩定物價,45年8月至宋下臺的47年2月間,貨幣超發突破8倍,物價飛漲。
第三,外交失敗。主要是對蘇外交失敗,蘇聯與中共以毛為首的本土派關系並不融洽,幹涉指示遠遠多過實質性援助,在涉及國家利益的時候,蘇俄隨時願意出賣小兄弟,蘇聯本向國府提出中蘇東北經濟合作協議:蘇俄用日偽的資產設備入股,與中國合辦東北工業,雙方各占50%。也就是要在確保外蒙、旅大的控制之外,分割東北的經濟利益,從而穩固其對東北的控制。結果國府交涉緩慢,在中共已經出關東北的情況下,遲遲不與蘇妥協,蘇聯為了迫蔣介石屈服,轉而支持中共。
第三,東北的戰略選擇失敗。
縱觀國共戰史,雙方軍隊各有優劣,也都犯過錯誤,雖然共軍對策略執行得更好一些,但是這並不是決定性的,直到1948年國軍各戰區的主力部隊基本戰力健全,共軍戰場主動權以及戰役中的戰術勝利無法轉換成戰略主動權,如果國軍不犯錯誤,雙方還是要按照消耗戰的模式持續下去,直到一方資源枯竭。
但這種局面沒有出現,因為國府先犯了方向性錯誤:1946年四平戰役的勝利對國府是一個有毒的果實,政治上讓蔣介石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從而下定決心用軍事手段解決中共,而在軍事上,卻又判斷東北共軍已經遭受沈重打擊,短期無法恢復實力,於是制定了“關內進攻、關外維持”的戰略,很長一段時間不給東北軍事增援——甚至在47年重點進攻階段也沒把東北作為“重點進攻”方向,在47年的關鍵時期坐看林彪做大,讓中共在東北首先獲得壓倒性優勢。接著後方財政崩潰,雙鬼拍門下驚慌失措昏招頻出,終於葬送了大好局面,失掉了大陸。
蔣介石自己都說,國民黨的命運在東北,蓋東北之礦產、鐵路、物產均甲冠全國,如東北為共產黨所有,則華北不保。那麽為什麽反而在東北不投入關鍵性力量以求決勝?除了蔣介石對東北局面的錯誤估計外,更重要的是財政上的因素:
國民黨雖然占據東北最精華地區,但是基層政權組織並沒有有效建立起來,東北國統區生產恢復、物資組織基本處於癱瘓狀態,以至於東北國民黨政權機關人員與軍隊的物資供應、軍火補給都需要從關內國民黨統治較穩定的南方地區調運,由於物資運送數量巨大加之路途遙遠,使東北地區成為國民黨財政沈重的負擔。1946——1947年國民黨軍費開支占財政支出的55%——60%,其中絕大部分用與東北。以致在1947年的關鍵時刻,根本沒有能力在東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因此,最終在作者看來,國民黨的失敗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但歸根結底是國民黨政府組織能力渙散,無法充分動員自己的力量,從自己的統治地區汲取足夠的戰爭資源與中共進行總體戰,而中共組織之嚴密、對社會各階層控制之充分,古今中外難有其匹,因此能夠最大限度地從社會中榨取戰爭資源,甚至由於對社會中間階層的徹底剝奪,避免了其他損耗,在提高自己的資源掌控能力的同時還改善了底層民眾的生活。(一個簡單的模型,:農民耕地產生收益10,地主收取地租5,官吏貪汙2,政府最終獲得2,農民留下1。如今共產黨掃除了地主與官吏,自己的官員完全配給制而沒有私產,雖然政府獲得了8,但農民留下了2。)
另外還有很多詳細分析,就不摘錄了,以上內容可以看到作者觀點的一個梗概,分享給對岸的朋友。根據我對作者本人網絡言論的了解,其並非中共同路人,唯能夠冷靜透徹地分析權力結構及其背後的經濟要素。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但人心如何吸引?靠的不是观感,或者道德,而是利益分配,有稳固的利益分配的格局,才有稳固的组织结构与组织动员能力。所以根本上我觉得还是因为共产党能够破碎当时既定的利益结构,把当时人数最多的农民捆绑于其战车之上,而要破碎既有的利益结构,就只能革命,只能打土豪分田地,中共的激进化不仅仅是理念的问题,道德的问题,最终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国民党干不过共产党,可能最根本的还是他不是一个革命的党,所以要和既有的利益集团分肥,所以注定没有共产党那样的动员能力。现在随着共党的去革命化,新疆现在崛起的极端分离势力就有着和当年的共产党近似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在很多维族地方反而要比共产党更能吸引人了
在我們談到組織動員能...(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