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癡漢 wrote:早期橋樑跟高速公路...(恕刪) 重要橋梁早期有駐軍是沒問題,但是高速公路應該沒有吧?畢竟只有林口收費站旁有憲兵單位?橋隧平時駐軍當然是防止第五縱隊的破壞,不然兵力不會那麼少。不過也許是當時國軍冗員過多,很多資深士官不適合繼續待在野戰單位了,所以找些輕鬆的單位收容他們。
在1991解嚴之前,有一個特別的單位--警備總部。當今高坐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如果要排資論輩,輒以有沒有”去喝咖啡/茶“自詡。去哪裏?當然是博愛路和愛國西路交叉口。警總下轄警備總隊,專司山防,海防以及海上巡邏。鐵路橋樑/隧道防護則由橋隧連負責。主要是防止破壞兼及控制交通要衝。現今雖已裁撤,但海邊還是遺留不少碉堡,不少隧道/橋樑附近亦還孑遺崗亭和駐衛營舍,可供憑弔。
larry-han wrote:我同梯的在當憲兵駐...(恕刪) 當年劣者服役時,軍車出入營門都要檢查派車單和通行證。而要進入高雄市區(駐地在左營),另有不同的通行證。一般行駛鮮少查驗,但同梯曾被憲兵攔檢。
防止兵變....所有軍用車輛行經通往首都的橋樑與高速公路 都要走軍車專用的車道這些崗哨都是憲兵駐守 目的很單純 防止駐守各地的軍人政變攻擊總統府線在去大陸 所有高速公路的收費站都還有軍用車專用道 也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