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隆級的戰情與空域管制談到海空軍的戰訓

基隆級的卓越戰情管制系統,雖說基隆級的前身紀德級KIDD class在美軍的定位只是驅逐艦,但是當初伊郎海軍是要把這艘艦當艦隊指揮艦使用不只是官廳龐大,戰情室也很大,雖然沒有購買任何堤康德洛加級的艦隊指揮設備,但是美國海軍接收時確實也加裝的兩台艦隊指揮用的終端機,但是不是用在艦隊指揮上,而是維持通訊功能。而該艦的SPS-48E雷達卻是完全具備航母等級的空域管制系統,擁有至少3-6台空域管制終端機,多次在實戰上應用的空域管制的能量。台灣當初取得這四艘艦艇時確實是要把該艦當作艦隊指揮艦使用,因此而多增加了多少終端機就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該艦的艦隊指揮能力承襲美軍的自動化海空指揮能力,該系統也給予中科院更完整的參考資訊使訊聯作戰系統更完整,躍升為三軍作戰指揮系統。

此次東部演習由紀德艦上的空域管制官指揮F-16V以魚叉飛彈攻擊地平線外的敵艦,雖然沒有發射飛彈,但是可以了解到該三軍作戰模式的應用。多年的演練終於在這次操演中曝光。

中華民國軍隊在約20年前開始,接受美國的三軍聯合作戰模式,整合三軍的打擊級力量並適當的分派給最前線指揮官應用指揮,使指揮官能充分發揮手上所有武力進行3D的立體作戰,這種作戰能力與訓練不是一蹴可及的! 這樣的能力需要上校級軍官在三軍戰院解受充份的新一代戰場指揮與武器戰術應用及實施技巧等等非常多的課程,台灣軍方在多年前把師整併成機動打擊旅,三軍戰院引進美方各軍種的新觀念與指揮統御觀念及各式各樣的教材徹底改變台灣軍方的作戰方式。這是一個極端漫長的轉變。

各位軍迷可以看一下對岸的軍隊整編過程,他們的變動最主要還是席上台以後,幹掉100多萬陸軍,大幅增加全面機動化部隊與旅級彈性組成編制。這才真正開始現代化部隊的編制! 在這之前的改編都是軍區自己來,哪個軍區司令手上有這麼多機動車輛,所以依舊是步兵為主,少數幾個機動旅作為菁英打擊部隊。結果是訓練能量不足,軍隊指揮官訓練也不足,每每在朱日和慘遭剿滅。自習上台後,調職裁併超過200位將官並縮減兵力100萬,可說是徹底改變了中共陸軍大而無當的問題,現在新一批的綜合機動旅指揮官終於開始接受完整的跨軍種指揮訓練,對西方近年來的軍史研讀也上軌道,在朱適合的表現也有大幅進展,以整體而言,台灣早中國10年開始整編這種機動旅的新一代作戰訓練,在十兵操作上比較嫻熟,但是直升機部隊依舊不屬於機動旅指揮使用,在3D作戰的經驗上會輸給對岸,無人機的使用及應用很明顯輸給對岸的旅級指揮官。整體而言,大概還是台灣空軍與海軍的聯合作戰能力比較強,可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參與美軍的聯合軍事演習,讓台灣的這些將軍無法有實際的交流驗證機會! 國防部應該極力爭取與美軍演習的機會!

國防部也應該把海空軍的訓練經費加倍,讓海軍能規畫多次的長航訓練,每次艦隊返台就與出發艦隊進行對抗演習或是與台灣的不同飛行大隊進行攻防演習,常航訓練可以設定成往關島或是夏威夷,空軍也應該規劃多次假想敵演訓,並長航往東沙島,練習較長飛行的導航與編隊等等。每次艦隊長航返台都應該設計奇襲科目或是攻防演練。藉以提升戰術與指揮技巧!
陸軍與陸戰隊的3D立體作戰能力,應該要靠編足經費讓各部隊都能實際參與直升機聯合作戰演練,否則戰時怎麼可能用得上!
Charlie_H wrote:
各位軍迷可以看一下對岸的軍隊整編過程,他們的變動最主要還是席上台以後,幹掉100多萬陸軍,大幅增加全面機動化部隊與旅級彈性組成編制。這才真正開始現代化部隊的編制! 在這之前的改編都是軍區自己來,哪個軍區司令手上有這麼多機動車輛,所以依舊是步兵為主,少數幾個機動旅作為菁英打擊部隊。結果是訓練能量不足,軍隊指揮官訓練也不足,每每在朱日和慘遭剿滅。自習上台後,調職裁併超過200位將官並縮減兵力100萬,可說是徹底改變了中共陸軍大而無當的問題


習近平以來裁軍只30万,哪裡來的100萬?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宣佈,中國將裁軍30萬。
  中國網記者注意到,這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第11次裁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軍隊一度達600萬。隨著國家轉入和平建設時期,中國軍隊先後經歷10次成建制裁軍。歷次裁軍均以陸軍部隊為主。總員額為230萬的中國軍隊,是當今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
  2013年發佈的《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首度公開了陸軍全部18個集團軍番號。中國陸軍機動作戰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師(旅),現有85萬人

歷次裁軍:
。。。。。。(不講改革開放以前的)

第六次:繼續完成第五次精簡整編任務

1980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大力精簡機關,壓縮非戰鬥人員和保障部隊。8月15日,中共中央頒布實施精簡方案,精簡機關,壓縮軍隊員額,減少保障部隊和非戰鬥人員。這次精簡還裁並了各級機關的重疊機構,復原了省軍區獨立師,部分野戰軍步兵師改為簡編師。

第七次:軍隊總員額減至400餘萬

1982年9月,中央軍委下發精簡方案,將軍委炮兵、裝甲兵、工程兵機關改為總參下轄的炮兵部、裝甲兵部、工程兵部;軍區直屬的炮兵、坦克和野戰工兵部隊,大部劃歸陸軍的軍內建製;將鐵道兵並入鐵道部;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所駐省、自治區、直轄市。

至此,中國軍隊總員額減至400餘萬人。

第八次:裁減員額百萬

198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轉發了軍隊精簡方案。根據方案要求,這次精簡整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壓縮軍隊總員額,全軍總人數減少100萬。到1987年,百萬大裁軍的浩大工程基本完成,解放軍總員額為300萬人。

與裁軍同步,陸軍航空兵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等新兵種,以及預備役部隊相繼成立。陸軍中技術兵種比例首次超過步兵,人民軍隊邁出由摩托化向機械化轉型的關鍵一步。

第九次:裁減員額50萬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在80年代裁軍100萬的基礎上,將在今後3年內再裁軍50萬。到1999年底,裁軍50萬的任務已經完成。

第十次:裁減員額20萬

2003年,中國宣布將在“九五”期間裁減軍隊員額50萬的基礎上,2005年前再裁減20萬,使軍隊總規模降至230萬。

第十一次:裁減員額30萬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裁軍30萬。

如果這一計畫完成,軍隊規模將保持在200萬人左右。

https://www.itsfun.com.tw/%E4%B8%AD%E5%9C%8B%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8%BB%8D/wiki-7106232-6928912
台军“精实案”后的联兵旅和解放军98年师改旅后的摩步旅/机步旅本质是相同的,合成化只到旅一级,旅以下仍是单一兵种营(战车营、机步营等),支援单位也很薄弱。而解放军此次军改后的合成旅则类似美军的旅战斗队,旅下属合成营,营内编有装甲连、机步连、炮兵连等兵种分队,合成度更高。同时旅直属支援营、保障营,保障能力更强。
把台灣當航母來看

基隆級上的空管設備就是 多餘的



預警機上的管制席,還能理解

驅逐艦弄那個是浪費空間

現在不能海空戰訓,非得把管制官弄上船才能做?



基隆級的續航力/持續戰備能力是以周/月為單位起跳的24hrs不間斷,跟預警機這種幾小時不加油 就得降落整補的

兩者的作戰持久力就不在同一等級~ (基隆級的原始功能 就是擔任航母帶刀護衛 替戰鬥群張開自衛用的區域防空網)

特別是基隆級 本身還具備強大的遠程防空能力,跟E2C還需要戰機護航不一樣

把基隆級擺在東北角200km外海,等於把岸防向海外推展200km,

然後還能同時指揮空軍戰機協同作戰 而不是單打獨鬥,等於是把戰力X2 飛彈要塞+地圖開眼/導引友軍協戰

基隆級本身也具備強大區域防空能力 等於把戰場直接拉到東海上空 而不是台灣周邊空域

相當是一座大型的機動遠程防空導彈陣地/砲台+小型戰管中心的合體(戰管在防空攔截的重要性 可以google)

這對來犯的中共戰機來說 會是很棘手的目標

沒有基隆級在東北角200km外海警戒,共軍戰機低空進襲 可能要到進入本島防空雷達有效偵測範圍內的距離 才被攔截到

把基隆級擺在東北角200km外海警戒,共軍戰機低空進襲 還在東海空域 一頭撞入基隆級的雷達有效偵測範圍之前 共機就要預先出手攻擊 不然就得對上標二/接受導引前來的F-16,等於是多了一個活動型外島防線~

oxxx wrote:
把台灣當航母來看
基隆級上的空管設備就是 多餘的
oxxx wrote:
把台灣當航母來看

...(恕刪)



紀德級驅逐艦上的確有空軍的管制官
台灣雖然是一條永不沉沒的母艦
但能把戰線往外發展
對於防禦是有利的

cche1079 wrote:
基隆級的續航力/持...(恕刪)


把基隆級擺在東北角200km外海那是自己找死.光來自空中攻擊就足以打沈了

gundamhust wrote:
台军“精实案”后的联兵旅和解放军98年师改旅后的摩步旅/机步旅本质是相同的,合成化只到旅一级,旅以下仍是单一兵种营(战车营、机步营等),支援单位也很薄弱。而解放军此次军改后的合成旅则类似美军的旅战斗队,旅下属合成营,营内编有装甲连、机步连、炮兵连等兵种分队,合成度更高。同时旅直属支援营、保障营,保障能力更强。...(恕刪)


台灣現行的編裝
名稱雖是戰車營
但實際情況是有戰車連與裝步連組成
營還有其它的直屬支援的排級單位

最大的差別是台灣將砲兵拉出來
編成砲營,由旅部統一調度
至於補給、支援都差不多也是由旅統一調度
= = = = =
至於 為什麼 台灣不讓連級單位
混編步、砲、裝
因該說 台灣只有少數的連級單位有這樣的編制
而我之前就是待在這樣的單位
只能說
這樣的單位編制
對基層的單位主管是很大很大的挑戰
一個基層的連長
要能知到步、砲、裝各兵科的專業
平常的訓練就可以難倒一堆基層幹部
戰時真的能靈活運用的
能有幾人




空谷101 wrote:
把基隆級擺在東北角200km外海那是自己找死.光來自空中攻擊就足以打沈了..(恕刪)


這樣就是找死,哪你航母靠近台灣400公里也等同找死!一口氣送你40枚魚叉!
gundamhust wrote:
旅下属合成营,营内编有装甲连、机步连、炮兵连等兵种分队,合成度更高。同时旅直属支援营、保障营,保障能力更强。...(恕刪)


旅下面的合成營在中共還是實驗性質在測試,朱日合演訓結果檢討起來不太好,主因在主官的訓練養成不足,一個相當於台灣中校的營長所經歷的軍事素養無法了解與熟練這麼大範圍的戰術操作技巧,過去的經驗也沒有包括到這麼多種類與大範圍的戰術武器混合操作應用!這種旅級聯合作戰指揮下放到營級,不只是主官經驗,還有參謀人員編制及作業全部不足以應付這種複雜的作戰方式。不要以為給你一堆武器就是好! 最重要的是能夠靈活應用,當經驗與經歷都無法滿足這種指揮作戰,那就全部浪費了!

美軍特戰指揮部確實是有這樣小的編制中使用非常複雜的各型武器裝備混編作戰,但是人家的參謀作業是一整個軍的規模的參謀作業,指揮官也是將軍階級,把這種複雜的作業縮小到營級去執行,結果當然是很慘!

台灣軍方是中規中矩參考美方運作方式在改進,比較扎實,當然也有一些不適應問題,但是像老共這種合成營搞到過於複雜,根本不通! 唯一例外是應用在特戰部隊上,經費與參謀作業夠大才可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