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曉得,中國人一向喜歡吹牛造假,中國明史大師黃仁宇乾脆直言,中國人沒辦法在數字上管理,中國歷史上
寫的數字通常是文學性的描述,主要用來吹噓自己醜化敵人而不是事實的紀載,最出名的就是張獻忠屠四川,
明史上白紙黑字寫他屠殺了"殺男女六萬萬",但是當時中國人頂多在1萬萬上下,出現了整個中國都不夠張獻忠屠殺的怪事
南京大屠殺也出現了整個南京人口不夠日軍屠殺的怪事,因為太離普了當年就有戰犯法庭的法官公開出書大罵
法庭的不公不義,造假的程度連南京大屠殺的研究在中國都變成研究不得的禁忌,鬧出了日本名古屋市長公開宣稱
要到南京城公開辯論,卻發生了南京上下官員學者沒人敢接招的怪事
歷史在中國很早就被當成統治工具,早就淪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才發生的對日戰爭,中共說是中共打的,國民黨說國民黨打的
同樣一個戰爭,有完全相反的說法,你要信哪一個??
其實南京大屠殺在中國本來就是政治宣傳,隨時可以因為政治需要來改變的,最搞笑的是以前中國歷史教科書寫的南京大屠殺
居然說是國民黨清黨實幹的,後來國共和解了,南京大屠殺才突然變日本人幹的,連國民黨搞得清黨大屠殺都不講了
這點是台灣網友想都想不到的;連誰幹的南京大屠殺都可以隨著政治需要變來變去,南京大屠殺的真假就可想而知了
中國之所以會大力宣傳日本的南京大屠殺,主要是在轉移中國人民對共產黨自己大屠殺活活餓死3000萬的注意力
接下來談鐵證如山的南京大屠殺造假---
日本方面的證據就不提了,最鐵證如山的證據,很奇怪的居然來自中國,德國人拉貝是當時南京國際委員會主席
中國把他吹到和解救猶太人的辛德勒一樣偉大,還拍成電影來宣傳,只是看完拉貝自己的日記後,你很快就會
發現南京大屠殺一定是假的,因為在只剩20萬人口的南京日軍是不可能屠殺掉30萬中國平民的,更要命的是
日軍居然還在屠殺完後作了詳細的人口統計得出有約25萬的數據,這怎麼想都不可能,難怪連法官自己都氣得要
寫書公開抗議了
這是1937/11/25拉貝發給希特勒的電報,這是最重要的鐵證,我就不曉得拉貝是吃了什麼雄心豹子膽敢再給希特勒的信裡造南京人口的假中國有個藉口是說拉貝是只指安全區內的人口,但是從拉貝給希特勒的信中可以曉得,拉貝說南京只剩20萬人時安全區根本還沒有成立,很明顯是一種狡辯---而且中國一前一直刻意隱匿這個安全區,原因很簡單,既然有了安全區,南京人又不是不要命的笨蛋
笨到不曉得要逃進安全區裡面,有了供平民躲避的安全區,日軍上哪裡找中國平民大屠殺???
致元首:
國社党南京地區小組組長、本市國際委員會主席請求元首
閣下勸說日本政府同意為平民建立一個中立區,否則即將
爆發的南京爭奪戰會危及20多萬人的生命。
謹致德意志的問候
拉貝
西門子駐南京代表
2:拉貝交代了南京只剩20萬人口是他從負責南京人口統計的南京警察廳長那裏聽來的,還不只聽了一次
11/28拉貝在日記寫道:
---- 警察廳廳長王固磐再次聲明,還有20萬中國人
住在南京---。
3:12月1日,市長馬超群到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要求
委員會承擔管轄安全區的全部責任並撥給委員會2.1萬
袋米.2萬袋麵 ,10萬元,450名警察
4:下面拉貝的記錄可以得知之前南京人口約1百萬人 ,逃跑80萬
剩20萬人 所以記錄相當吻合,與他對談的黃上校,據拉貝描
述是"最接近蔣介石最高統帥部的高級官員"
--- 尊敬的黃先生,你為什么不命令南京那些富有的市民
,那些逃走的有錢的80萬市民留下來?為什么總是要那些
社會最貧窮階層的人來獻出他們的生命?----”
5:12/7:蔣介石,南京市長馬超群逃往武漢,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成為實際
上的南京市政府,拉貝成為實際上的南京市長!!
6:南京安全區正式成立南京防衛司令唐生智12/7 下令所有南京市民,
商店搬進安全區,並攜帶炊具 寢具,及最少一個星期的糧食
7:1938/1/6 拉貝的日記,大家可以很明顯看到南京城中人口
並未減少仍為20萬人,且由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負責照顧
--- 在安全區內養活20萬人的問題變得日益棘手---
8:下面是拉貝代表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發給日本
大使館福田德康先生的正式公函,原函曾經被提給遠東軍事
法庭做為證據,可以在徐淑希博士寫的" 南京安全區檔案"
和1938年由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TIMPERLEY 寫的
"WHAT WAR MEANS"裡找到!南京人口不減反增加
由20萬人增加到25萬人!!這點也證明日本方面說法
和文件的可靠性!!
1938年1月14日
致福田德康先生
日本大使館
南京
尊敬的福田先生:
---- 我們聽說,經貴方登記的人口共有16萬,其中不包括
10歲以下的兒童,城里有几個地區甚至連年長的婦女也不
包括在內。因此,城里的市民總數可能有25萬~30萬人。
按正常口糧供應這些人,每天需要2000擔米,即1600袋。
由此可見,您所配給的每3天1000袋米還不到所需量的三
分之一。直至今天,大部分市民仍然靠自己帶來的存糧生活
。但這些存糧不久就會用完-----
簽名:約翰﹒拉貝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
9:不只拉貝先生這樣認為,德國大使館也這麼認為
下面是德國大使館向德國政府的正式報告!
德國大使館行政主管沙爾芬貝格先生的報告副本:
1938年1月13日南京局勢
------城內城外被燒毀的地區目前無人居住。
剩下的約20萬居民被隔离在安全區內-------
安全區外的街道上看不見壬何行人蹤影,
----------現在正在行使市政管理職能的實際上
是拉貝等人的委員會--------------------
簽名:沙爾芬貝格
德國駐南京大使館行政主管
10:下下面應該是一份決定性的證據,他說南京城中約20-25萬人
到12/12絕大多數南京居民逃進安全區!!!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財務主管克里斯蒂安
﹒克勒格爾先生(禮和洋行工程師)的報告:
南京受難的日日夜夜
南京,1938年1月13日
---------日本人雖然沒有承認這個安全區,但是它注意到了這個區域
的存在,因此安全區衹遭到了為數不多的炮擊,戰斗期間死亡的人數
也很少。到12月12日這一天,當時滯留在城內的居民可以說全部逃進了
安全區,總數約有20萬~25萬人。當時已經作出了足夠的准備,如設立大
型難民收容所安置難民,運進的大米儲備可維持兩個月--------我們成功地
把大約8000袋大米和1000袋面粉運進安全區。我們把這批儲備分成了無數份
,一部分提供給粥厂,免費分發給大約5萬名難民,一部分則出售給居民,
-------------
簽名:克里斯蒂安﹒克勒格爾
thunderbird wrote:
拉貝只有算南京城內...(恕刪)
不好意思,南京城外近郊,因為搞焦土政策,早沒人了日軍根本找不到人殺,這點在中國宣傳的另一個偉人麥特靈日記中有紀載



還有,中國宣傳的南京大屠殺一向說的是南京城內,啥時包含郊區了,要說郊區,那要郊到哪裡算數??怎麼統計出來的??
當年老蔣在長沙搞得焦土政策,還好當年日軍改變主意沒打長沙,不然日軍又多了一個長沙大屠殺
--------------------------------------------------
背景
文夕大火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武漢會戰失利後,武漢的機關、工廠,以及大批難民和傷兵涌入長沙,使當時30多萬人口的長沙驟增至50多萬。加上以前長沙作為上海,南京等會戰的後方,長沙已經積累了許多戰略儲備,商業也很繁榮。但長沙有限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難以承載如此大量的遷入,這些都給日後的巨大損失埋下了隱患。
11月8日,日本侵略軍攻入湖南北部,並轟炸了長沙和衡陽。9日、11日,臨湘、岳陽接連失守,中日對峙新牆河。長沙的局勢十分嚴峻,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對長沙能否守住十分缺乏信心。蔣介石提出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認為即使燒毀長沙也不能讓日本獲得任何物資。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接到電報,在11月10日(一說12日)的會議中傳達了蔣介石的思想,並組織縱火隊伍。當城東南的天心閣放火時,即開始全城放火。
1938年11月12日深夜(13日凌晨2時),長沙南門口外的傷兵醫院失火(是故意縱火的信號或是無意失火,至今仍然是謎)。縱火隊員以為是信號,便全城放火。大火持續了整整五天五夜,古城長沙2500多年的歷史財富幾乎被毀滅殆盡。無數市民爭相逃命,在長沙城的湘江渡口發生嚴重的事故。
3000多人在大火中喪生。90%以上的房屋被燒毀,共計5.6萬余棟。大火造成經濟損失10多億元,約占長沙總值的43%。政府機關被燒毀的有省政府、民政廳、建設廳、警察局、警備司令部、省市黨部、保安處、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電報局、電話局、郵政局、市商會、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臺和在長沙各家報館等大部或全部建築;被燒毀或大部燒毀的學校有湖南大學、明德中學、岳雲農工,楚怡工業學校、兌澤中學、第一師範、南華女中、明憲女校、妙高峰中學、省立長沙高中、民眾教育館等31所;被毀的銀行有湖南省銀行、江西裕民銀行、上海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十余家;被燒毀工廠的有40多家,其中損失最大的有湖南第一紡織廠,其廠房損失達27萬余元,原料損失達96萬余元,機器設備損失達60多萬元。長沙作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190多家碾米廠和糧棧僅幸存12家半。綢布業損失約200余萬元,約占全行業資產的80%。湘繡業40家全部毀滅。除湘雅醫院外的所有醫院均被燒毀。
當時周恩來和葉劍英都在長沙,起火時他們帶重要文件急忙撤離,於13日下午到湘潭。郭沫若當時也在長沙親歷了大火,《郭沫若傳》中對情景進行了描述:「只見城中烈焰升騰而起,映紅了整個夜空,來不及撤退的長沙百姓,披頭散髮尋找親人的,頓足捶胸的,望著大火發呆的,撲向火叢搶救財產的,……歇斯底里失望地絕叫,伴隨著房倒屋塌的轟隆聲。……車至城郊關帝廟前,極目遠望,根本不見長沙蹤影,惟有衝天的火光和翻滾的濃煙,顯然火勢還在蔓延。」
12日的電報代碼是「文」,大火又發生在夜裡(即夕),所以稱此次大火為「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18日,為了平息民憤,蔣介石下令槍斃「長沙縱火案」三個「當事人」:長沙警備司令酆悌、警備二團團長徐昆和長沙市公安局長文重孚。張治中去職。他們成為了事件的替罪羊。
1938年11月19日,長沙城的廢墟上重新出現了菜市:賣肉者3人,賣菜者2人。
日軍在當時並未進攻長沙。
先鋒廳的鐘樓(中山紀念亭)有幸保存了下來。其他倖免的還有湘雅醫院。
2005年7月,長沙市首個以紀念「文夕大火」的建築———電燈公司遺址紀念牆建成。紀念牆位於湘江風光帶與勞動路交匯處。 同年建成的還有長沙大火警示鐘大型雕塑。
文夕大火毀滅了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積累,地面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長沙作為中國唯一一個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歷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人民流離失所,商業貿易、政府機關、學術機構等幾乎完全被摧毀。但這隻是大摧毀的開始。從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軍發動了四次長沙會戰,轟炸長沙100多次。國軍在前三次會戰都獲得勝利並重創日軍。在文夕大火中損毀嚴重的長沙成為了一片廢墟。
當時《中央日報》的社論:「長沙近30年來,物質、人力欣欣向榮。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長沙當居首要。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但是唸過日本歷史的都知道,日本戰爭是很少屠城的,因為日本戰爭是武士貴族的事,不關平民的事,日本所謂的城也是供貴族武士們住的
把人民都殺了,貴族武士們哪來的人民統治???難不成要德川家康自己下田種稻???



=======================================================
當年鎮攻打太平天國期間,湘軍從九江打到南京,攻一城屠一城,一路屠殺過來,「雞犬不聞三千里」,湘軍將領彭玉磷感嘆:「直教戮滅無遺種,屍涌長江水不流」彭玉磷《克復九江屠城》
在這無數次屠城當中,較著名的有三次:
1858年屠江西九江,湘軍將守城太平軍暨其家屬兩萬多人全部殺光,又大殺城中百姓,城中積屍數萬,被拋屍長江者更難計數;
1862年屠安徽寧國府,老百姓被殺者難以計數;由於屍積如山,倖存者太少,兩個月後城中屍體還無人收埋;
1864年七月,湘軍曾國荃部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立即執行曾國藩的屠城政策,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山,……三日夜火光不息。"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有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湘軍屠城的情景:"……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當時天京士大夫有隱語:"昨夜諸侯今庶人,江寧民家盡死人!"(昨夜諸侯今庶人,指"曾"為"國藩")。三十二年後,譚嗣同去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
這是湘軍版的南京大屠殺!趙烈文估計:湘軍之屠南京,殺了二三十萬人;但後人評估,遇害人數遠不止此數,因為太平天國全盛時期南京有一百多萬人口,而太平天國滅亡十一年後的光緒元年(1875年),「江寧」(即南京)人口仍不及五十萬人。
南京人至今仍以"曾剃頭""曾屠戶"等詞稱呼曾國藩,形容曾國藩,屠殺平民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