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京时间5月9日,大陆解放军公布歼20隐形战机首度出海演练“海空一体”作战的科目,引起台湾军民舆论重大震撼,而台军目前台面上并无有效反制隐形战机的武器,故台“中科院”匆匆在5月14日,公布台湾自制“收发分离多基雷达”已经入列研制,将在2020年开始部署,可有效对抗隐形战机。
根据台“中科院”说法,“收发分离多基雷达”是利用多角度目标侦测能力,提升台军对空中威胁目标的早期预警信息。由于此雷达接收端远离发射端,且不辐射信号,因此对抗电战干扰及反辐射导弹攻击具有优势。“多基雷达”利用多个以上测量/接收站,对目标信息进行接收、测量、和融合处理,可以在功率上改进效能、预估目标位置高精准度且分辨目标能力强。
事实上,此种“收发分离多基雷达”并非台湾“中科院”独创,整体技术来自捷克,多维新闻去年曾经独家报道,在2017年台北航天展落幕后,来自捷克共和国的代表团,由该国国防部副部长级官员率领,机密拜访台湾机敏单位,除与台湾国防高层进行会商外,更重要的是参观台“中科院”以及汉翔飞机公司,希望双方能有进一步合作,而捷克所产、全球独一无二的“维拉无源跟踪雷达系统”(VERA passive sensor),就是台、捷军事交流的重点。
“维拉无源跟踪雷达系统”是一种战略及战术电子情报和被动监视系统,本身没有辐射无线电磁信号,而世界住同式的外部非协辐射源来进行探测与定位,尤其对于隐形飞行器的辐射源锁定,有其特殊的“低端科技、高端战术价值”的功能。其类似移动电话的“基地台”蜂巢系统,部署越多无源接收机,越可以提供隐形飞行器的完整信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地基雷达中,对抗隐形战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据指出,在2000年左右,为了对抗美军的隐形战机,大陆解放军曾经向捷克提出采购“维拉”系统的要求,此要求原本捷克官方已经“开绿灯”放行,但之后此情资被美国在台协会(AIT)军事情报人员所截获,驻台美方人员急电美国防部,要求国务院对捷克施加压力,要求捷克禁止此种雷达出口中国大陆,故此购案最终告吹。
由于此案告吹,故捷克在美国鼓励下,转而和台湾开始密切的军事交流,由于捷克在前苏联华沙公约卫星国时代,也是东欧产制高性能教练机的航空工业强国,故捷克在历经斯洛伐克分离独立、经济崩溃等危机后,试图再度重建军事工业,由于国际市场已然饱和,故捷克借着“维拉”雷达系统,进军台湾市场。
据了解,此次台“中科院”的“收发分离多基雷达”,事实上就是捷克“维拉”雷达系统的“翻版”,在捷克的技术指导下,台“中科院”再自行整合此系统的车载具、军事炼路系统等台方自行研发的各系统,整合后才能有效融入台军的整体岛屿防卫雷达网,以此对抗歼20等第五代战机的挑战。
感謝ASRAM大大的技術解說+David Wang網友的資料引用,
看來中科院是自家開發的有源雷達技術,跟捷克的古早無源雷達是兩碼子不相干~
這篇中國的媒體報導 純粹是亂點鴛鴦譜~
==================================================
Chalie大已經有貼過 中科院收發分離多基雷達的討論串 這個新聞算是補充說明~
不過看到中國的媒體 點出後面的技術來源,還是蠻讓人吃驚的~
聽說去年來台灣的捷克團是 捷克國防部副部長級的帶隊...
但就算是匿蹤飛機,近距離還是會被雷達抓到的,所以利用J-20進攻台灣時,仗著匿蹤優勢就直撲台灣北部政經中心的話,台灣北部的防空系統重疊性甚高,從好幾個角度偵測的話,J-20不一定有先射優勢,也很難同時制壓多組防空系統.
更何況J-20不是T-50,內載彈艙沒那麼大與厚,不太可能裝射程超過愛國者或天弓系列的空對地武器,就算考慮匿蹤性會壓縮雷達偵測距離,J-20內載的笨炸彈或類似小牛的中小型對地飛彈射程,在中低空直接衝向鷹式飛彈陣地時,或許有少許優勢,對天弓與愛國者,最好是當成劣勢,尤其J-20還會碰上空優機或軍艦的干擾,這是進攻方必須面對多層次防禦敵人的先天劣勢.
那麼,J-20的匿蹤設計,要顛覆台海防空作戰局勢,必須要到哪個水準?這就是今天要講的東西.
台灣的較先進的防空飛彈系統,如愛國者或天弓這些,對匿蹤飛機或許有一定程度的先射優勢,但這些系統數量上並沒有多到能涵蓋全台,尤其是在雷達地平線以下的空洞,這些過去以鷹式飛彈填補的地方,面對J-20就會是問題,除非J-20的匿蹤設計真的差到會被鷹式飛彈先視先射.
而這也就是J-20正面匿蹤設計上的底限,必須能在鷹式飛彈陣地鎖定自己前,先行發射空對地武器系統,被鎖定距離必須少於鷹式最大射程的40km,至於要少到多少,那就要看設定用哪種武器攻擊.如果J-10B真的要到18km外才能偵測到J-20,那麼假定鷹式只能在10~20km距離才能找到J-20,應該合理,至於愛三或弓二弓三就比較難講.
至於側面的RCS,設定可以寬鬆一點,當然這也要看從哪個方向發動攻擊,從浙江與江蘇朝北部直衝,或是繞過琉球群島進攻東北部與東部,原則上不用想太多,這不僅是因為北部防空系統太密集,偏東一點你會進入日本與美國的防區,整個狀況將異常複雜.
J-20要避過美日的偵測,那只能南方從廣東福建出海,又或北方盡可能貼近浙江海岸,等接近馬祖的偵測區時再往海峽中飛行.
從南方進入台灣的問題是航程,繞很遠,但這算是最輕鬆的一條路,因為金門馬祖澎湖這幾個島在北部夾住海峽,但南部沒有類似的島,都是海,台灣的偵測系統不是在本島就是在離本島很近的小琉球,密度不如北部,很難從很大角度很多方向同時偵測匿蹤飛機.
從北部的話,就必須穿越本島與金馬澎三地的雷達與先進防空飛彈網,台海最窄處寬度約162km,因此J-20也必須確保側面的被偵測距離,要壓低到80km以內,才有機會繞過北部與海峽島群的先進防空飛彈,從防禦相對弱一點而距離又短一點的中部突破.當然,這時會讓人想到的最接近目標,就是清泉崗,即使最終目標是台北之類主要指揮中心.
所以,新聞報大陸模仿清泉崗當成演習目標,其實重點應該是在附近區域的防空陣地,是不是類似台海的狀況......
或許J-20沒有猛到像F-22的相關報導中,F-15從8km外也無法鎖定F-22的高度匿蹤能力,但只要正面的被鎖定距離小於40km,側面被偵測距離小於80km,就有可能改變台海的空防情勢.
如果討論的是J-20能不能與F-22/35或T-50相提並論,那是一回事;討論的是J-20夠不夠用,那又是另一回事.以單獨面對台灣的情況來說,就算J-31的匿蹤性可能優於J-20,但J-20至少在估計時,RCS資料應該能滿足對台海作戰的需求,這或多或少是他們採用不同構型的主因.
F-22有公布沒塗漆的素顏外型,也有各種塗料厚到艙門都看不清楚的外型,後者搞可能上噸重量塗料應該不是塗好玩的,而是能針對較寬波段吸收或折射的塗料.J-20目前只出現接近素顏一堆線條的照片,那個連針對X波段射控都有很大可能做不好...... 最新的J-20照片出現一堆鋸齒狀前後緣, ,那是飛了以後發現RCS高於預期,甚至不到需求的標準,所以才追加的設計......
至於雷達網的完整性,沒有匿蹤機時代就是剝洋蔥互相消耗,但這時會出現的變數,就是時間
如果拖到老美的CVBG到達現場,事情會難幹很多,甚至不可能.所以老共一方面以潛艦及反艦彈道飛彈去拖延美方干預的時間,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快對台攻擊的步調.
匿蹤戰鬥機在這時的用處,就是讓破壞防空網的時間加快三到四倍,你不需要一波波從金馬一路朝本島瓦解防空網,而是第一波就同時對金馬與本島進行攻擊並瓦解,套用漢光的術語,第一天下午就結束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而不是第二天下午甚至第三天上午.
雖然漢光演習的時間有些壓縮,但實際上制空權爭奪戰也不會拖太久,大家不要拿那種一打幾個月的算法來看,實際運作就是以小時來算,一打幾個月會覺得這一波彈道飛彈與長程火箭沒打中雷達,多幾波就打中了,但以小時來算那可是要多拖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因為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不像飛機,飛機丟彈了就可以用射控的資料立即評估,彈道飛彈之類的要等到下一次衛星照片從中南海傳到前線機場,通常這拖的是情報單位跑公文的時間......
討論台海作戰最常見的誤區就在這邊,有些戰術根本只會用半天或一天,過了那階段就不會去用了,你以為要持續在天上巡邏好幾週?沒有啦!幾週後在天上的不是F-35(美軍掌控海峽,戰爭結束)就是運廿(共軍勝利,運人過來進行治安作戰)了,在天上抓那些鑽偵測網漏洞的傢伙,大概就那麼一天,恐怕不會有第二天,有些乍看之下不可行的戰術,在短時間限定的情況下,都會變得可行.
如果我們以持續時間2個小時的一個波次攻擊來看,老共的所有武器都會協調在這一波次中同時發動攻擊;但以5分鐘為一個單位來看,就會發現即使同一波次的攻擊,J-10/11與J-20,還有各種飛彈炸彈,會出現在不同的5分鐘內,各自孤立攻擊.
海峽北部偵測網的優勢,在於還有外島,與本島之間的夾角很大,比較有抓到J-20高RCS角度回波的機率;即使只是本島的防空系統,你也是要多炸掉幾組,不像中南部通常一組破了就破了.
補充一點,台灣人長在台灣所以不清楚,台灣海峽在世界上算是能見度有數惡劣的區域,這種地方光電偵測系統的效果是機場自動觀測能見度用的,不是給你看空中目標的.
連中學生就懂得Google 你都不會,這點小事情還要煩勞Dasha他老人家??
這樣的素質 要怎樣賺五毛?? 連中學生都不到的水準~
http://www.itechlution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whichpage=1&TOPIC_ID=10215&
不過J20的匿蹤能力 在專家的分析面前 真的是....


很难相信这是MDC第二论坛DASHA版主的言论,已发MESSAGE跟他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