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將F-35的缺陷共分為兩類,第一類為涉嫌讓飛機安全性和其它重要效能面臨危險的問題,該專案共有111件,同時報告特別指出,直到量產階段為止,在這110件問題中仍將有25件在投入量產階段前無法解決;第二類為涉嫌妨礙任務執行的問題,該問題數量則達到了驚人的855件。
GAO明確表示“若效能得不到保證,美國國民和美軍對於缺乏信賴的戰機,將被迫負擔更高昂的保養費”,並要求試運用前修復問題。此外美行政管理與預算總局(OMB)也建議軍方在該型號戰鬥機投入批量生產前排除關鍵缺陷。
而或許是受到該事件影響,根據英國《泰晤士報》6日的報道,原定於6月5日交付的4架英國皇家空軍(RAF)的F-35在當天由於“天氣原因”延遲交付,據瞭解,此次緊急喊停的是英國方面——英國國防部在進行評估後認為,當天的惡劣天氣情況無法符合危急情況時將戰機引導至其他空域的安全規定,也無法保證交機的飛行員在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跳傘時足夠安全。這對於號稱“可以在任何天氣狀態下作戰”的F-35是一個不小的諷刺。也似乎從側面印證了F-35並不可靠。
據悉F-35製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今年4月就宣佈終止F-35的進一步開發工作。同時計劃於今年9月開始為期1年的試用,並會根據該型機在試用期的表現判斷明年10月是否開始量產工作。然而,據美國《國際財經時報》與《財政時報》在今年1月24日報導,F-35為期一年的戰鬥測試演習環節的時間已經被向後延遲了一年。同時報導也指出,由於F-35面臨著零件供應緊張等諸多問題,因此其可靠性並不高。美國空軍的官方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自從2014年10月以來,F-35出勤率只能維持在約50%的水平。因此參與F-35研製計劃的機構與國家也開始思考該計劃是否值得繼續下去。早在2013年6月16日,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報道就曾指出:“在過去十年裡,F-35戰鬥機專案的製造商承受著很大壓力,這些壓力不止來源於削減的訂單,還有一再被拖延的開發進度,因此製造商一直在試圖儘快使這種新的隱形飛機投入使用。”從中我們不難推斷,洛馬公司強行提前啟動F-35的生產可能是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之一。而至於其它原因則有可能來自不斷削減的預算與加入F-35研發計劃的眾多國家合作間發生的問題。而F-35的路還很長,究竟F-35以後是否能逃脫“百病纏身”的魔爪,還需進一步的去看。(利刃/J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