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防衛戰不靠美軍 學者:美國本就沒義務防衛台灣

依據國軍最新修訂的台海防衛作戰計畫,外傳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台澎金馬防衛作戰要全靠國軍,美軍並不會提供一兵一卒。對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表示,美台之間並沒有聯合作戰計畫,而且美國本來就沒有防衛台灣的義務。

媒體今(23)日報導,國軍的台海防衛作戰計畫代號為「固安計畫」,根據最新的計畫想定內容,一旦解放軍犯台,國軍依據「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所擬定的防衛構想,不要求美國派兵防衛台灣,而是要求美方提供相關情報資訊。

揭仲分析指出,從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我國與美國之間雖然平時有軍事交流、情報交換,但是台美之間並沒有聯合作戰計畫,也沒有作戰計畫交換,並不像美國與日本、美國與韓國之間有防衛計畫,美國並沒有防衛台灣的義務。

揭仲說,僅管美軍沒義務協防台灣,但是相信國軍某些防衛作戰中有保留一些彈性,考慮到美軍來的可能性,例如海軍在東部的戰力保存,有考慮到美軍介入的可能性。他認為,台灣與美國雖然沒有聯合作戰的計畫,但是在特定的海域與空域,美軍還是有可能要對抗解放軍的海空軍,固安計畫已做到本島防衛,台灣的灘岸和地面防衛,美軍就比較不可能介入。

揭仲表示,未來國軍若要強化防衛自我能力,首要建軍方向是潛艦的籌獲,一旦台灣獲得潛艦,解放軍派遣船團犯台顧慮就會增多,而且目前解放軍的反潛、偵潛能力還是比較弱。另外,未來解放軍犯台可能是資訊化、具備聯網作戰能力的特種部隊,因此國軍要強化地面部隊聯網作戰能力,國軍在軍團以下地面部隊這方面就比較弱。

揭仲也指出,如果台灣要展現自我防衛決心、打持久戰,除了要提高國防預算外,還要提高精準彈藥庫存的數量,過去這兩項就經常受到美方所質疑。

空谷101 wrote:
依據國軍最新修訂的台...(恕刪)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這名號那麼長嚇死人

查了一下原來是國民黨智庫,基本上內容就跟旺報一樣可笑,看這種評論不如看鐵血論壇好了

放心啦,就算台灣不想讓美國來幫忙防衛

美日安保條約也寫的很清楚,台海有戰事,美日也會介入

只擔心中國沒能力也不敢打仗
做梦比较实际,狗头大
catherin wrote:
放心啦,就算台灣不想...(恕刪)

扬尘轻舞琉璃纱 wrote:
做梦比较实际,狗头...(恕刪)


說不定就是做夢夢到的啊!
空谷101 wrote:
依據國軍最新修訂的...(恕刪)


機會難得,快武統台灣吧
老美要打,你攔也攔不住!(例如波灣戰爭)。
老美不想打了,你想留也留不下來(例如越戰)。
甚麼條約、協定…?一切都是依照當時老美的想法。
所以…懂了嗎?有需要再討論嗎?

Funnyshow wrote:
老美要打,你攔也攔...(恕刪)


美國某電視新聞網的主持人本(7)月18日在節目中問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為什麼我兒子該去蒙特內哥羅,幫助他們抵禦攻擊?」川普回答說:「我懂你說的,因為我也問過同樣的問題。」

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又稱黑山共和國,是新興民主國家,位在東南歐巴爾幹半島,2006年才獨立,是前南斯拉夫共和國成員之一,面積約1萬8千平方公里,人口僅約64萬;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達114億美元,若以人均計算,則約為1萬7千8百美元。該國於去(2017)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這個集體防衛體系,但總兵力約莫2千而已。

這樣的一個國家,是美國的盟邦,但川普還是公開懷疑為什麼美國作為北約的成員之一,有義務去幫它作戰,犧牲美國人的性命。

相信很多讀者馬上想到,萬一美國要出兵協防臺灣免於中國共產黨的威脅,又將有多少美國家長會問,「為什麼我的小孩要去臺灣,幫助他們抵禦共產黨的攻擊?」

這已經不是捍衛民主自由價值的問題了,而是美國子弟上了遠在千里、萬里之外的戰場,面對火力強大、實力超群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後將犧牲多少人以及為什麼要犧牲這麼多人的現實問題。

到底美、中開戰會導致多少美國軍人的死亡,似從未見到美國國防部提供任何估算。但我們可從去年下半年劉雲平及加勒戈(Ruben Gallego)兩位民主黨籍眾議員要求美國國防部提供一份報告中略窺一二。這份報告是有關美軍涉入朝鮮半島戰爭的評估報告,其中指出在開戰的前幾天,就算北韓不使用核武,美軍仍將有10萬人暴露在危險之下,亦即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在美國,對於第二次伊拉克戰爭陣亡4491人,犧牲了這麼多子弟兵的性命去結束伊拉克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始終有很大的爭議。雖然說這個陣亡數字,多是在正規戰(2003年3月20日至4月底)結束後的8年多的「戰爭」期間,美軍在該國執行任務遭到意外或反抗勢力伏擊的結果,正規戰期間「僅」有百餘名英美聯軍官士兵陣亡,但那主要是因為聯軍戰鬥經驗相對豐富且武力占有絕對優勢。反觀伊拉克在1990年代初期第一次美伊戰爭失敗之後,受到國際制裁,早已無法快速更新軍事裝備,軍事實力及士氣大幅衰退。

美國第二次對伊戰爭可說是摧枯拉朽,但美國在面對人民解放軍時,軍事實力就沒有絕對優勢了;若思及「不對稱戰爭」,雙方恐怕各擅勝場。就算最後中共戰敗,美軍援臺作戰的傷亡人數極可能超過前述數字。

美、中開戰的衝突強度勢將遠甚於美國該次對伊作戰,更何況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勢必要現身在接近中國大陸的戰場,而僅僅一艘航母便載著動輒5、6千人,甚至更多,萬一遭擊沉,後果不堪設想。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基地也將變成解放軍跨海攻擊的重點。所以預測美軍的死傷或將超過2003年起的對伊戰爭陣亡總人數,並非不可能。

如果上述推測的情況接近真實的話,任何理性的美國領導人都很難做出兵援臺灣的決定。

去年11月中旬,哈佛大學教授艾里森(Graham T. Allison,以研究美國外交決策聞名於世)曾在華府的研討會上,引用美國前亞太副助卿柯慶生(Thomas J. Christensen)的研究指出,美國過去30年來在臺灣議題上較偏向中國大陸,即使美國在中共欲武統臺灣的情況下將支援臺灣,但作法仍未確定;而他個人認為美國不太可能與中國大陸開戰,更不用說沒有亞太國家願意這樣做,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臺灣各界最該認清的是,即使我國在臺海戰爭依靠美國而獲得最終勝利,參與戰爭的各方所犧牲的生命與付出的代價,都將是近40年來在亞洲地區空前的。

至於計算金錢利益非常精明、極少談到民主人權的川普怎麼想?只要我們回到他應對前述主持人提問時的思考邏輯,就可以猜得八九不離十了。那些懷抱著美軍援臺想法的人,最好不要太樂觀。

空谷101 wrote:
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又稱黑山共和國,是新興民主國家,位在東南歐巴爾幹半島,2006年才獨立,是前南斯拉夫共和國成員之一,面積約1萬8千平方公里,人口僅約64萬;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達114億美元,若以人均計算,則約為1萬7千8百美元。該國於去(2017)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這個集體防衛體系,但總兵力約莫2千而已。


長知識,若以人均計算,則約為1萬7千8百美元(好像贏中國說 ) 中國(8千8百美元),要加油趕快超越蒙特內哥羅

台灣人口2300萬;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達11兆7700億美元,若以人均計算,則約為2萬4千5百美元,總兵力約莫27萬而已.....
蘇起

我曾在閒談中問過一位美國航空母艦的退休艦長,如果台海再度有事,美國會不會像20年前那樣再度馳援。他沉思一會才回答,「你知道嗎?如果一艘航母被擊沉,死亡人數等於一個珍珠港加上一個911。」他的話沒錯,珍珠港及911都是美國史上何等的大事,兩者共陣亡了5000多人,大約等於1艘8000官兵的航母被擊沉後的死亡人數。艦長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但意思很清楚,「我們要為你們冒這麼大的風險嗎?」

所以美中如果攤牌,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美國可能選擇像1962年的蘇聯一樣,有尊嚴地從古巴危機中抽身,台灣就會「克里米亞化」,像她回歸俄羅斯一樣併入中國。這是台灣獨派最不樂見的劇本。

獨派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國大陸退讓,而台灣在美國的庇護下順利獨立建國。這個劇本理論上存在,實際不然。大陸任何領導人退讓,將立即被推翻,而繼任人必將不惜一戰,屆時即使雙方把戰鬥克制在傳統武器範圍,不升高為核子大戰,台灣也會生靈塗炭,即「伊拉克化」。

其實美中兵戎相見的可能性極低,雙方的實力、意志力,以及衝突劇本都只是談判用的籌碼。美中兩邊坐下來,台灣就是砧板上的那塊肉,這是「上海公報化」。

如果這些看來都是悲劇,那是因為國際政治從來講求的就是實力,不是民意(尤其不是小國的民意),更不是道義。台灣現在逆勢而行,能「和」而不「和」,反而專注「鬥」與「拖」,悲劇的上演怕只是什麼劇本及什麼時候了。

(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前國安會祕書長)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80611003721-262104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