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所有的派里級巡防艦上裝有近400枚標準一型飛彈,射程40公里,庫房中還有多少枚就不太清楚了。這種全程半主動導引飛彈需要照明雷達全程照明,也使得該艦一次只能對付兩個目標,因為只有兩個照明雷達。但是美軍的標準II型/C飛彈用同樣的彈體改變其導引頭內的電腦導引程是就變成可以使用拋物線彈道攻擊目標,只提供終端照明,攻擊目標一下子多了六倍射程增至74公里。海軍一直在動腦筋怎樣用美製裝備來昇級成功級,又不必浪費既有投資。這種觀念導至昇級成功擊一直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問題。比方說,海軍很不想改動原來SM-1飛彈庫的艦體隔間,因此MK-41垂直發射系統就裝不進來,也無法裝到76快砲的位置,因為都需要改變原來的艦體隔間,這個動不了,幾乎所有方案都不可行。

我覺得這個問題也不是沒解,我們現在的天劍II型飛彈的雷達與飛控電腦已經開發與測試完畢,它與後面要搭載到康定級的防空雷達測試也已經完成,所以應該考慮靶整個天劍二飛彈的雷達尋標頭與飛控電腦全部裝進現有的SM-1中,把它原來的導控系統丟掉,全部用天劍的導控系統,天劍的尋標頭比SM-1進步50年以上。在把天劍飛彈的導引防空雷達裝上成功級,用新的小訊聯作戰系統去取代成功級上的老爺級的MK92 mod6
你咋不新造呢?
这种大改的性价比远远不如新造的,而且还能多用两年

Henry_S wrote:
台灣所有的派里級巡...(恕刪)


先別管可行性, 我不認為美國會容許台灣把美制系統換掉......
我再想了想,還是把SM-1全換掉,請中科院重新設計一個圓形的天劍II垂射區去取代SM-1的圓型彈藥庫與MK-13發射裝置。這樣才可以連續發射海天劍II。我原來的想法缺發連續發射構想!

25562623 wrote:
先別管可行性, 我不認為美國會容許台灣把美制系統換掉........(恕刪)


台灣大改美製裝備例子太多了,況且SM-1已經停產很久,有消失性商源問題! 這種更新為什麼需要老美點頭,您提一點證據大家聊聊!
htmlgate wrote:
你咋不新造呢?这种...(恕刪)


你有所不知,樓主的改良案,就是像[澳軍]的派里級升級版那樣;只是樓主的改良案,不如澳軍版本,澳軍不僅留住標一,升級後也能用標二,更在艦首再設置MK41-8連裝的海麻雀(共32枚)

所以要升級改良成功級,效法澳軍版本(派里級系列的最終型號)就夠了;至於成功級的MK41會裝啥呢,自然就是"海劍二"了
htmlgate wrote:
你咋不新造呢?
这种大改的性价比远远不如新造的,而且还能多用两年


難得贊同一下對岸同學的意見.

成功級的壽命所剩不多, 與其花大錢昇級舊艦, 不如把錢花在新艦上頭.

ATA-DTD wrote:
所以要升級改良成功級,效法澳軍版本(派里級系列的最終型號)就夠了;至於成功級的MK41會裝啥呢,自然就是"海劍二"了...(恕刪)


澳洲花大錢在派里級上裝了MK-41, 結果是讓派里級更短命提前退役.

冤大頭讓澳洲當就好, 同一個洞我們不用再跳一次.
terrylaw wrote:
H大眉頭一皺計上心頭...(恕刪)

都不先去查查這個故事就想抹黑別人,結果一定是被打臉。
ATA-DTD wrote:
你有所不知,樓主的改...(恕刪)


海軍就是看到澳洲的例子,所以不同意動結構,以目前的造艦更新速率,換到成功艦最快也是15年以後,有可能部份還會拖到20年,最可能發生的事是選六艘裝況好的船升級防空系統。

現在這種程度的防空能力,很難面對飽和攻擊。要再撐15-20年?
海軍把陀江艦全部改成可以使用相位陣列雷達加天劍II防空飛彈的快艇,它可以產生一個50-60公里的防衛圈,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彌補現在台灣所有巡防艦防空力量薄弱的問題,無法對抗飽和攻擊的一大問題。
天劍II飛彈與相位陣列雷達將來是確定要上康定級(3-5年後開始),雖然成功級已經服役超過21-25年,但是我想海軍在天劍II大幅降價後,應該會願意多花15-18億把天劍II飛彈與相位陣列雷達裝上某些可以再服役20年的成功級。至於SM-1要怎麼處理,我就真不知該要怎麼做了? 不知道SM-1是否可以用麻雀飛彈的雷達導引,如果可以,哪就應該可以與天兵系統放在一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