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所有的派里級巡防艦上裝有近400枚標準一型飛彈,射程40公里,庫房中還有多少枚就不太清楚了。這種全程半主動導引飛彈需要照明雷達全程照明,也使得該艦一次只能對付兩個目標,因為只有兩個照明雷達。但是美軍的標準II型/C飛彈用同樣的彈體改變其導引頭內的電腦導引程是就變成可以使用拋物線彈道攻擊目標,只提供終端照明,攻擊目標一下子多了六倍射程增至74公里。海軍一直在動腦筋怎樣用美製裝備來昇級成功級,又不必浪費既有投資。這種觀念導至昇級成功擊一直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問題。比方說,海軍很不想改動原來SM-1飛彈庫的艦體隔間,因此MK-41垂直發射系統就裝不進來,也無法裝到76快砲的位置,因為都需要改變原來的艦體隔間,這個動不了,幾乎所有方案都不可行。
我覺得這個問題也不是沒解,我們現在的天劍II型飛彈的雷達與飛控電腦已經開發與測試完畢,它與後面要搭載到康定級的防空雷達測試也已經完成,所以應該考慮靶整個天劍二飛彈的雷達尋標頭與飛控電腦全部裝進現有的SM-1中,把它原來的導控系統丟掉,全部用天劍的導控系統,天劍的尋標頭比SM-1進步50年以上。在把天劍飛彈的導引防空雷達裝上成功級,用新的小訊聯作戰系統去取代成功級上的老爺級的MK92 mod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