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報導稱台軍電子和指揮控制系統更新不及時電子對抗能力遠落後於解放軍

節選自觀察者網一週軍情中部分段落(有部分刪減):


有意思的是,台灣空軍,這次倒是體會了一把同一部日本動畫片中,日本航空自衛隊被電子對抗戲耍的感覺。

當我們聽到無線電愛好者上傳的公共頻道內「戰管雷達無顯示!」、「注意東南方向有目標正在接近,高度500米!」的喊話的時候,不聯想起這個片段才是很難啊。

不過,《機動警察》中,日本自衛隊是被內部人員通過網絡攻擊,製造了假目標,險些導致自己的飛機互相誤擊。

但在現實中,台軍這次則是被「高新」電子干擾機給折騰的夠嗆。

其實在這次作戰中,我們意外發現,台軍的電子對抗能力遠遠落後於解放軍——雖然我們以前也知道台軍電子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的更新並不及時,但沒想到能差距這麼大。

為此筆者去查閱了一下台軍的歷年對美軍購清單,發現台軍近年來在採購指揮控制系統和空中情報系統方面,似乎完全已經和上世紀80-90年代不能比。

台灣在上世紀80年代採購了AN/TPS-77(GE-592)遠程搜索雷達,到21世紀初,又購買了一批AN/FPS-117遠程防空警戒雷達,此外還採購過部分HR-3000三坐標雷達,TPS-43低空補盲雷達,TPQ-36A三坐標低空監視雷達。這些大部分雷達技術水平停留在80年代水平。

而在這次解放軍演練中,台軍塔台提到的「戰管雷達」,可能是指2002年出售的3部AN/MPN-14管制雷達。

實際上台灣最仰賴的空情信息來源,是其4架E-2T預警機。

然而,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其在空情雷達的採購方面,一直沒有新的動作。2004年獲得美國「鋪路爪」雷達至今,只部署了一部此型雷達,雖然最近又獲得美國批准對該雷達進行升級,但並未有本質性提高。

應該說,這樣的雷達系統,再加上斥巨資修建的「強網」系統,直到21世紀初,都是算得上堪用的。

但如今,已經快到2020年了,面對解放軍現代電子對抗技術,這些多年沒有更新的雷達系統究竟能發揮多少效能已經非常可疑。

關於台灣「強網」系統進入21世紀以來的發展,只有很少一些資料,但我們可以從台灣和日本、韓國在其防空系統建設方面投資,和採購先進雷達的數量,性能等方面做個比較。

日本從2010年開始,為了應對朝鮮導彈威脅,每年在本土增設一部大型有源相控陣反導監視雷達,同時其也積極向美國求購更先進的防空反導雷達系統,目前美軍在日本已經部署AN/TPY-2反導雷達,同時日本還將建設「陸基宙斯盾」系統。

其中,僅「陸基宙斯盾」斥資就要達到上百億美元。

而韓國方面,除了幾年前曾引發中國強烈反應的AN/TPY-2雷達部署,該國本身也積極研制了多種型號先進遠程防空探測雷達,引進俄羅斯技術生產了國產中程防空導彈,及其配套的相控陣雷達。此外韓國空軍還計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再採購2-3架E-737預警機,將其手頭的預警機數量增加到6-7架,以更好應付長時間執勤作戰的需要。

相比之下,台灣在這些年里,基本沒有外購高性能遠程搜索雷達, 其號稱自行研制,實際上是直接引進美國技術研制的「長白」雷達,只有固定部署,而且至今未能解決關鍵設備的自產問題。雖然已經規劃了配備「機動長白」的「天弓3」導彈替換「霍克」導彈的計劃,但隨著美國批准出售「霍克21」改進型導彈,「天弓3」前途又陷入未卜境地。

至於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台灣與日韓相比就更加寒酸。

從美國對台軍售列表中可以看出,與琳琅滿目的主戰武器相比,台軍對於指揮控制系統的採購可以說是非常寒酸。總結起來,2003年「博勝專案」之後,主要包括,2008年 批准的E-2T升級、2010年,增購35台MIDS數據鏈終端,2015年,再次增購MIDS終端機,此外還有對「訊安系統」(台三軍聯合指揮系統)的維護合同;2017年,「鋪路爪」雷達維護合同。這些改進對於台灣21世紀初成型的空情指揮控制系統升級來說,只能說是聊勝於無,杯水車薪。

21世紀初,台軍決定對其「強網」系統進行升級,該項目稱為「博勝」專案。

美國方面十分重視,準備為台灣按照日、韓的技術水平進行「強網」系統全面升級,可全面融入美軍的作戰指揮系統。

但是台灣方面很快表示,這一升級項目完全超越台灣準備為強網系統升級所計劃的資金。

經過一段時間的蹉跎,最後,博勝計劃的成果就是——50台MIDS數據鏈終端機,耗資500億新台幣。這點資金是根本不夠對台灣整個指揮控制系統進行現代化的,只夠在部分關鍵節點和指揮部,以及少數艦艇和空中的預警機之間建立數據通信。

雖然我們無法用公開資料把這個問題講透,但台軍的電子系統,自動指揮與信息化系統的技術水平落後於時代,肯定不是虛言。

從側面來說把, 我們在上次珠海航展上問及了國內研制指揮控制系統的廠商,他們在珠海展示的,與解放軍戰區級指揮系統相似的一套外貿型指揮系統的價格。基本上這麼一個會議室——當然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各種通信系統——的價格大概能趕上一些國家的年度軍費總額。而以台軍新世紀以來與美國簽訂的幾個關於「迅安系統」維護升級合同等的金額來看,其整個指揮控制系統的升級幅度不可能很大,基本上只能做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解決一些問題,而不可能有整體的大幅度提升。

事實上這個問題,美國蘭德公司早在幾年前關於台灣防空能力的相關報告中已經指出,台灣的防空系統缺乏與美軍進行聯合作戰的能力,而且本身的能力不足,而且高度依賴固定式雷達、通信系統,很容易被解放軍的彈道導彈突擊和空中打擊迅速癱瘓,從而喪失作戰能力。

當然蘭德還沒提到電子干擾「軟殺傷」的效果。

台軍與日韓等國在防空指揮控制系統和數字化指揮控制系統方面的投入不能比,那和中美比就更是開玩笑了。

事實上,通過美台軍售的相關合約我們也可以發現,諸如「迅安系統」、「鋪路爪」雷達等在內的台軍關鍵指揮控制和情報設施,其技術的實際掌控方都是美國,要進行任何升級,只有得到美國批准。

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台軍對這套系統進行獨特的開發——前面我們提到,蘭德指出的台灣與美國聯合作戰能力不強,這個說法的主要原因是台軍的基礎裝備不夠。這和日本情況正相反,美國之前也曾指出日本與美國聯合作戰能力有問題——但這不是因為日本相關裝備不夠,而是因為日本在這方面小心眼多,所有設備都搞自己的一套,和美國不通用——不過這在電子戰方面卻帶來一個好處,就是日本可以獨立於美國進行電子系統和網絡信息系統的開發,而對手必須針對日本的相關設備開發單獨的對抗策略乃至對抗設備。

相比之下,台軍的電子和信息戰能力——基本就比美國現役裝備落後一代到兩代的美制設備,對於與美國早年間在這方面早就知根知底的解放軍來說,這樣的對手實在是不難對付。

當然,對於台灣來說,防空「十防九空」的問題也確實不好解決,因為台灣空域狹窄,面臨敵方打擊正面寬,沒有縱深。解放軍從各個方向發起空中突擊,台灣防空系統很容易就會應接不暇。

事實上即使在兩岸軍力平衡中,對台灣最有力的21世紀初,台軍考慮如何解決防空難題的時候,是提出「主動出擊」,即攻擊大陸一方的主要機場基地,爭取減少大陸對台灣實施打擊的能量。

當然,這種美夢他們沒做多久,隨著蘇-30MKK、殲-10、殲-11B等戰鬥機大量服役,台灣短暫的三代機數量優勢迅速消失。隨後殲-20這種現代防空系統的噩夢開始進行試飛和裝備部隊,至今台灣也只能靠「嘴炮」來應對。

其實即使在解放軍電子對抗技術較弱的時期,對於如何削弱和破壞台灣防空指揮控制系統,我們也是有計劃的,當然當時更側重於實施硬打擊,主要是用戰術導彈拔點。而今,這事情看來真的簡單了很多。

某種程度上,其實解放軍要感謝台灣的「嘴炮」——正是因為「嘴炮」政客們熱衷於採購那些可供吹牛的新式武器裝備,而不怎麼在乎平時看不出來,只要搞幾個大屏幕裝腔作勢一下就能忽悠過去的「資訊作戰」,才讓台軍陷入了如今的困境,即戰時會被解放軍的防區外電子壓制摁在地上摩擦——事實上都別說戰時了,和平時期這不是也已經摁了一回麼?

至於戰時更加令人頭痛的常規EMP和高能微波彈藥,碳纖維停電炸彈,以及網絡攻擊……雖然台軍在近年來的「漢光」演習中也擬定了一些對抗方法, 還搞過幾次「網絡駭客大戰」的演習,但從其演習內容來看,恐怕只能說是「小兒科」,完全缺乏實戰意義。

說起台灣的指揮控制系統呢,我們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件相關的事情,就是近年來台海兩岸情報工作的態勢逆轉。

大家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台灣間諜在大陸的活動處於幾乎猖獗的狀態。

不過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台灣對大陸的間諜活動基本上處於黔驢技窮的狀態,雖然他們在技術情報蒐集等方面偶爾還有些收穫,但由於台灣自身技術實力實在太弱,大部分都便宜了美國人——事實上台灣的大部分技術情報都是要通過美國人覈實,他們自己才放心……

而反過來,隨著台灣當局倒行逆施……事情正在起變化。

2011年,台灣「羅哲賢間諜案」爆發,台軍「陸軍司令部通信電子信息處處長」羅哲賢少將被發現竟然是「共諜」。

據台媒報道,羅哲賢少將在台軍當中算得上官運亨通,頗受器重,曾先後在泰國、美國擔任武官,並負責了「博勝專案」——有台媒的報道稱,他將MIDS數據鏈系統關鍵性的加密芯片提供給了大陸(當然台軍否認),如果這個消息確實,那麼台軍的作戰指揮系統的所有內容對解放軍來說將不是秘密。

台灣當局稱,羅哲賢「為錢工作」——然而這與他們起訴羅將軍的時候稱其收受的金額又完全對不上號——一個台軍中的紅人,一個能接觸數百億美元項目的高級官員,會因為200萬新台幣的價格就變節?你真以為台幣很值錢麼?

無獨有偶,2014年,台南屏東基地服役的郝志雄少校被捕,罪名是向大陸提供了當時剛剛改進完成的E-2K「鷹眼」預警機的機密情報——而根據台軍起訴內容,他是為了「一百萬新台幣」就「變節」了,這也是非常可笑的事情。郝志雄在部隊期間,先後擔任電子系統軍官、指揮控制官等職務,對基地作戰管制,經濟通信業務非常熟悉,他究竟向大陸提供了什麼機密情報,我們現在尚不知道,但這件事背後體現出,在情報方面,台軍正在變成篩子。
有個笑話叫不會造鎵晶片的國家能玩電戰
可是中國的軍事行動,有看不起台灣的雷達能力之行為?所以中國對內的心戰喊話與實際做法完全不相干
正在想,若使用主動相位雷達,廢棄傳統機械旋轉雷達,應能消除電子戰敵方發出偽波問題?
偽波原理,是利用雷達side lobe特性,電子偽造出一樣特性的模擬雷達回波,讓對方雷達以接收side lobe方式吃下,但是誤認為主波,導致誤判目標方位距離。然而這個弱點在主動相位雷達身上應該不存在。

lordtaco wrote:
有個笑話叫不會造鎵晶...(恕刪)


近兩年大陸GaN芯片已經開始規模化商用了,現在很多市售的5G設備都是用的GaN芯片。
La_dante wrote:
近兩年大陸GaN芯片...(恕刪)


又一個貼要被歪樓到晶片討論了。。。

在軍版無論什麼貼
最後都能被歪樓到整個貼討論晶片
借小弟請問一下類似問題

1996年台海危機時,美國的電戰機介入,讓兩邊都變成瞎又聾的情況,現在美國是否還能有這種能力?
球迷高俅 wrote:
又一個貼要被歪樓到晶...(恕刪)


你也很會歪樓呢!

La_dante wrote:
節選自觀察者網一週...(恕刪)

陸媒常常用屌打美軍
美軍屁滾尿流這種標題

至於右打那美克星人
左踢克里姆星銀河艦隊
這種把狗屎當精神食糧的報導
也會偶爾見到

重點是你相信嗎?
andrew3688 wrote:
美國的電戰機介入,讓兩邊都變成瞎又聾的情況


以前美國航母起飛電戰機2隻攻入山東,徹底壓制土共防空雷達,土共誤認為幾百隻F16攻入。
但是自從2001年美軍EP3在海南島被土共俘獲,電子設備被拆掉研究之後,相關的電子攻防技術被土共逆向工程研究吃透。按照土共的講法,它們已經拿來多次的成功壓制日本防空雷達。且土共三軍從飛機到軍艦到陸基雷達都更新採用主動相位雷達,關鍵的砷化鎵還是偽裝成華為民用訂單對台灣穩懋(3105)下單。

台灣三軍對於雷達更新極慢,民間產能被土共軍所用,民間專家被土共挖角幫助設計他們的相位雷達,自己卻毫無進展,現況應該是GG。
1 杯咖啡,偷走億元砷化鎵關鍵技術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