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自施佬

最近關於火箭筒的話題好像還有蠻多討論的,施佬上周還掉了文債,就隨便胡謅一番關於解放軍火箭筒的事情好了。
解放軍裝備的單兵火箭筒

談不上以正視聽,就是一家之言
說起解放軍的火箭筒,首先得交代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這火箭筒在部隊裏有沒有“編制”——說的跟火箭筒還要進國企乾貨一樣。在現時解放軍的體系下,“有編制”即那些在步兵分隊裡面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操作、維護的的火箭筒;“沒編制”則是那些根據作戰任務需要臨時配發,用於增强作戰時步兵火力的火箭筒。也正因為這種“沒編制”的特點,後者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使用,相對廉價的火箭筒。解放軍裝備的單兵火箭筒

“正式工”和“臨時工”一起上陣也是常見情况

按照這樣的分類思路,新老40火和現在的98/98A式120火箭炮都可以歸類為“有編制”的正式工,而各種80毫米火箭筒和93毫米火箭筒等則被算作是“沒編制”的加强性裝備。當然施佬這樣大而化之必然會遺漏84式雙管防化火箭之類的少數派,不過對施佬今天要聊到的話題來說已經够用了。
解放軍裝備的單兵火箭筒

這些更加罕見的東西我們姑且就不討論了
69式40火作為70年代以來解放軍長期使用的班組火箭筒,這麼多年用下來,優點自不必說,缺點也是暴露的挺明顯的。這其中比較影響其戰場表現的一點,就是從“鐵拳”時代就存在,在RPG-7/69式身上尤為明顯的精度問題。作為一種彈藥飛出筒口10米左右發動機才點火的火箭彈,使用的還是85毫米的超口徑彈藥,導致姿態、擺動等因素加上橫風以及尾翼的“對沖”作用都會對火箭彈的飛行軌跡產生不小的影響,導致其在接近300米射程上的彈道和精度都難以預測。解放軍裝備的單兵火箭筒
這一下的精度問題……以RPG的這個構型估計是解决不了了
精度上難以解决的問題,加上化學能戰鬥部口徑和威力之間的直接聯系,導致69系列雖然在外貿領域依靠各種第三世界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彈藥繼續吃香,但在解放軍面臨的狀況中,增强火箭筒的反坦克能力顯然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在對反坦克能力的迫切需求壓力下,解放軍採取的解决之道,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為步兵班裝備98/98A式120火箭筒。


和裝甲車一比,120火似乎也沒有那麼誇張
作為“營連二代”研製的98/98A式120火箭筒在威力上沒什麼可說的,其連用型使用相對簡單的瞄準鏡而不是營用型的“火控系統”,結構更簡單、價格也更低,取代了69式成為每班一具的編制內火箭筒。98/98A式相對69式在重量和尺寸上都新增不少,這也是其在不少步兵部隊使用時遭到抱怨的一個缺陷,不過一來隨著解放軍機械化水准的提高和步戰車數量的增多,步兵攜帶火箭筒徒步衝擊的距離也比過去大幅縮短,二來它的威力和射程確實要比69式大得多,破甲彈、多用途彈、攻堅彈和雲爆彈的彈種組合也比較豐富,是當時唯一能够以相對低廉成本增强步兵班組反坦克能力的手段。


雖然有四種彈藥,但多數時候我們只看到破甲彈和多用途彈
施佬之前曾經參觀過解放軍較早在步兵班換裝98/98A式120火箭筒的摩托化步兵部隊,在他們的日常訓練中,經常進行120火針對500米甚至800米目標的射擊訓練,按照他們的經驗,良好氣候下120火箭彈對於500米距離目標能够有80%以上的命中率,對於800米距離的目標的命中率也能達到50%。


當然這樣的命中率少不得勤奮練習和良好氣候


至於一次性火箭筒,這裡面的事情相比98/98A式就要複雜一些。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PF89系列的80毫米火箭筒,作為從上世紀90年代就列裝的一次性火箭筒,PF89系列現時也有破甲彈(既有一般破甲彈頭也有串聯戰鬥部)、攻堅彈和多用途彈三類四種型號裝備我軍服役。由於一次性火箭筒在使用中不占編制,在使用中有較大的靈活性,且其主要性能指標與69式40火基本相當,因此PF89系列就成為了2000年前後我軍快速增强步兵部隊反裝甲和攻堅作戰火力的低成本選擇,大量生產裝備部隊。


畢竟上了灘頭,每一具火箭筒都可能換掉一個碉堡或者一輛勇虎戰車
至於93毫米火箭筒系列的來歷,則要從PF89系列中缺失的彈種——雲爆彈說起。在冷戰期間,美蘇兩國都研製和使用了雲爆彈武器,其中蘇軍在上世紀70年代末研製了РПО-A雲爆彈火箭筒,並在上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中使用,儘管當時這種能够對人畜產生窒息作用的武器一度被視為秘密,只配發了蘇聯的特種部隊,但在90年代蘇聯解體之後,РПО-A雲爆彈很快就登上了蘇聯的軍售清單中,開始對外出售。


雲爆彈火箭筒在80年代還是新概念的“高級貨”
比紅隼還爛這樣怎麼打五筒呀,爛東西不要上來秀下限
解放軍在90年代初就採購了不少РПО-A雲爆彈火箭筒,並且作為新型裝備列裝了幾大軍區的特種部隊。由於雲爆彈火箭筒威力大且輕便易攜,在解放軍當時想定的跨海登入作戰環境下被認為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很快國內就開始組織仿製,並在定型後命名為PF97雲爆彈火箭筒。


解放軍在90年代初就購買了不少的РПО-A雲爆彈火箭筒

通過仿製掌握雲爆彈科技之後,PF98/98A系列也在2000年後裝備了雲爆彈,填補了解放軍火箭筒的彈種空白。而在雲爆彈之後,國內作戰部隊也對93毫米火箭筒的彈種進行了豐富和發展,研製和裝備了同系列的破甲彈和多用途彈並且批量裝備部隊,成為近幾年解放軍各類演習場合中常見的一次性單兵火箭筒。





我軍的93毫米火箭筒在瞄準具上與俄制產品不同

不過無論是PF89系列還是93毫米系列火箭筒,都是只能在開闊戶外環境下發射的常規火箭筒,而隨著21世紀初期諸如第二次車臣戰爭、伊拉克戰爭費盧傑戰役等都市巷戰戰例的啟發和解放軍對大規模都市作戰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對於可以在封閉空間內發射並用於都市攻堅作戰的火箭筒需求也明確起來,而這一輪技術攻關的結果,便是以“08攻堅彈”為代表的“單兵有限空間發射彈藥”(這個名字很拗口,但官方名稱就是這樣)。


作為一次性使用的武器,產量自然也是相當可觀

我軍現時列裝的單兵有限空間發射彈藥也有多用途攻堅彈、破甲彈和雲爆彈三款,可供進入都市巷戰的部隊在室內環境下發射使用,只要確保發射的房間面積大於2.5米X2.5米,且發射位置後方距離牆壁至少1.5米既可。從性能指標上看,該彈的射程相對較近,最大尺規射程也只有300米,不過對於在狹窄街道進行巷戰的環境而言,這樣的射程似乎也已經足够。


反倒是在空曠場合發射時,發射筒尾後的安全區範圍還挺大的

由於三款彈藥裏的攻堅彈曝光較早且亮相較多,以至於同系列的後兩類彈藥的存在感顯得頗為“稀薄”,只有在一些部隊進行火箭筒實彈射擊訓練的照片中,我們才能够通過出筒的彈藥形狀來分辨出它們。目前來看,93毫米系列火箭筒的幾款彈種可以取代PF89系列火箭筒,與三款單兵有限空間發射彈藥一起成為新時期“編制外”一次性火箭筒的主要配置。


注意看這發與眾不同的彈,應該就是破甲彈了


至於“占編制”的PF98/98A系列120毫米火箭筒,雖然按照西方(主要是美國)的經驗,這類反坦克武器未來應該是以紅箭-11乃至紅箭-12這樣的輕型反坦克導彈加以替換,但現時這樣的配置並未在普通的解放軍步兵班組中出現,因此妄加展望似乎也並不合適。至於以新一代的輕型無坐力炮作為班組未來的反坦克武器什麼的……儘管施佬覺得單純從反裝甲目標的角度這未必是最優選,但在其他一些用途上,這確實也是一種未嘗不可的設想。
紅不準好像連普通的裝甲車都打不爛耶,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老解製造的這些火箭筒
台灣向後退 wrote:
比紅隼還爛這樣怎麼打...(恕刪)
單兵火箭筒簡直是解放軍的攻堅利器
奧林匹斯之劍ρρσ wrote:
紅不準好像連普通的裝甲車都打不爛耶


是呀,紅隼打不爛的裝甲車在土共那叫99式A,還真是台普通爛裝甲車
至於其他BMP那就是直接開罐了
解放軍這種火箭筒恨不得人手一隻,佔編制的,不佔編制的都有,單兵隨時可以配備,儲備充足,把它當遠程手榴彈用也不錯,打巷戰,攻堅的利器
台灣向後退 wrote:
是呀,紅隼打不爛的裝...(恕刪)

奧林匹斯之劍ρρσ wrote:
紅不準好像連普通的裝甲車都打不爛耶,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老解製造的這些火箭筒


軍盲嗎....你普通的裝甲車有400公厘的均質裝甲嗎? 更別說解放軍能登陸的都是薄皮鋁合金裝甲,一發紅隼裡面的解放軍就餵魚去了

紅隼射程還比你們多100米呢
射程 400公尺
穿甲力 400公厘(均質裝甲)

奧林匹斯之劍ρρσ wrote:
單兵火箭筒簡直是解...(恕刪)

解放軍打一場全面性的戰爭後必定氣喘虛虛

那時美國剛好撿個現成的便宜

這裝備嚇我妹還差不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