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就是打消耗戰,誰資源多就能活久一點,誰撑到最後沒倒下就是贏家.美國打到勝利的那一刻,兵工廠還是源源不絕在製造武器,大到航空母艦,小到子彈都還一直出廠,供應前線繼續戰鬥,還有能源供應,最重要的石油.日本與德國戰爭後期,工業產能已經追不上消耗速度,還有人員消耗也一樣,尤其飛行員的訓練時數根本不足,這種需要專業訓練的兵種,飛100小時與1000小時技術差很多,所以戰爭開始時可以去偷襲珍珠港,到了戰爭末期也只能當神風特攻隊.
街角的癡漢 wrote:大和號最後被當肉杷的...(恕刪) 你弄錯了天一號作戰的原始想法本來就是打算把艦隊突破美軍包圍後直接自沉擱淺在沖繩海岸上當作固定砲台用得艦隊一開始就沒有攜帶足夠戰場來回的油料,也沒期待過不變成肉靶,因為這作戰本身就已經是最後一搏得自殺攻擊了,只是司令部沒想到連突圍都沒能成功而已
街角的癡漢 wrote:大和號最後被當肉杷的...(恕刪) 當2號艦武藏被擊沉後就已經宣告“大艦巨砲主義”的末日PS.也有“艦隊決戰一說”絕非自身武力不強而是戰略戰術上的翻轉“先在戰場上曝光先死”“武力投射越遠 越能掌握先手攻擊”就算是自鑿沉沒在沖繩近海也無法抵抗空襲根據史料記載大和自鑿後人員登島執行玉碎作戰後來在長崎市男女島南方被美軍發現擊沉離目的地沖繩島還差450Km等於說一出家門口就被打爆大和號沉沒後確定了世界海軍發展走向因此開啟了海軍航空世代PS.大和號其實是悲劇英雄在世界上知名度遠遠超出武藏但是在戰史上卻是乏善可陳甚至被戲稱為“大和旅館”
美軍空優就是車輪戰幾百架戰機輪流對你攻擊你再強都沒用大和號並不是沒有戰機護航但遇到數量差異加上尤其又有性能代差的美軍戰機根本是被壓著打這也是跨海作戰的最大問題數量沒人多性能代差又很大補給能力也跟不上所以70年來中共無法跨海攻擊台灣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