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MIT》海軍高雄軍艦搭載八角塔狀雷達 新一代艦迅聯系統密集測試
根據Google earth衛星地圖發現,停泊在左營軍港的「高雄」號軍艦上,明顯有一個類似八角型的塔狀龐大物體,研判就是中科院測試中,與「迅聯專案」相關的新型艦用相位陣列雷達。(圖:擷取自Google earth)
根據Google earth衛星地圖發現,停泊在左營軍港的「高雄」號軍艦上,明顯有一個類似八角型的塔狀龐大物體,研判就是中科院測試中,與「迅聯專案」相關的新型艦用相位陣列雷達。(圖:擷取自Google earth)
2020/10/10 12:46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籌建進度延宕,為趕上進度,現階段中科院迅聯科研專案,已規劃109年9月至11月實施初期作戰測評,根據Google earth衛星地圖顯示,海軍高雄號軍艦搭載一個八角型的塔狀龐大物體,判斷就是中科院測試中,與「迅聯專案」艦用戰鬥系統相關的新型艦用相位陣列雷達。
另根據中科院對外發佈的海域演練報告單顯示,中科院是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左營外海進行「海上功能驗證」,研判可能就是與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及迅聯系統的驗證有關,但中科院人士對此表示,是一項新式資通系統的驗證,但與迅聯系統沒有直接關聯。
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籌建計畫,全案金額為245億4916萬2千元,納入108年度至115年度編列。在海軍國艦國造的8個案子中,108年全年的執行進度有6案是達到目標,2案未達目標,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執行進度更是僅僅只有2.58%
在送交立法院的110年度國防部公開預算書中,海軍證實,108年度編列籌建原型艦的預算原編列有1億6791萬元,但最後竟是報繳回國庫1億6000萬元,原因正是受到中科院「迅聯專案」新型艦載戰鬥系統科研進度延緩1年影響,致全案無法簽署委協議書來執行。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的籌建計畫,109年編列有6051萬元,但研發進度仍不理想,外界關切是否能如期執行,海軍司令部對此指出,海軍貫徹國艦國造政策,「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第2階段原型艦籌建」規劃於108至115年執行,現階段中科院迅聯科研專案,已規劃109年9月實施初期作戰測評,後續視測評結果審慎評估,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後,即啟動後續建造事宜,目前仍依計畫執行。
相關人士說,中科院已經運用海軍「高雄」號軍艦,將相關雷達設施及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搬上軍艦進行測試,在Google earth上也發現,停泊在左營軍港的高雄」號軍艦上,明顯有一個類似八角型的塔狀龐大物體,判斷就是中科院測試中,與「迅聯專案」相關的新型艦用相位陣列雷達。
相關人士說,中科院在研製新型艦用相位陣列雷達時,先前因為還無法有效克服將雷達體積縮小的問題,以致於遲遲無法確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構型,中科院在9月開始密集進行測試,研判應已找出解決體積過大問題的對策。
中科院研製的第一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ESA,型號不明)已經通過多項演習和測評;現階段中科院AESA的T/R器件採用砷化鎵(GaAs)半導體,此時中科院已經開發出S波段到Ka波段的砷化鎵半導體放大器。氮化鎵(GaN)半導體功率器件方面,中科院的研製方向以S波段到Ku波段為主。
目前中科院採用氮化鎵半導體的MMIC功率放大器晶片,S波段功率為65W,X波段為25W。依照此期「新新季刊」內容,中科院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利用內部天線耦合的方式進行自我測試與校正,採用水冷式散熱,散熱冷板有進/出水管路,T/R模組與散熱冷板間也加入散熱貼片。
以上資料跟版友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