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版沱江艦「光榮之星」,首次搭載3D相列雷達

縮小版沱江艦「光榮之星」,首次搭載3D相列雷達
宛如縮小版沱江艦,中科院「光榮之星」海上測試載台加裝國產艦載版相列雷達,近期擬進行出海測試。(李忠衛攝影)

繼中科院「光榮之星」海上測試載台裝設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艦載鏈砲遙控系統(30公厘MK44鏈砲)與低攔截率導航雷達(LPI),且持續進行密集在新北、宜蘭、花蓮等海域進行海試後,「光榮之星」測試國產裝備系統又有新的進展,近期,「光榮之星」除了繼續在船舯處裝設低截收率導航雷達外,同時也在船艉處加裝一具雷達系統,目前裝設在「光榮之星」的電子系統名稱及用途不明。

一位不願具名的宜蘭李姓軍事迷研判,這款雷達有可能是中科院所研發的旋轉式三維相列雷達系統,目前這套系統已應用在陸軍的蜂眼雷達車,由於共軍持續擾台,據國防部「即時軍事動態」資訊公布,10月及11月份,共軍分別有20天與22天派遣軍機進入我西南空域活動,頻率相當高。據報載,為強化南海東沙防衛,蜂眼雷達已移防到東沙島,以反制共軍的無人機與直升機。而這套旋轉式三維相列雷達系統在上個月就加裝在「光榮之星」上,近期擬出海測試。

這位軍事迷指出,由於海軍堅持以符合作戰需求為主,因此這款雷達系統可能不會用在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震海計畫)上,有可能是使用固定式相位雷達,但未來11艘高效能艦艇後續艦(承海計畫)的分批量產,會使用這款雷達系統,據信會裝設在沱江級後續艦(承海艦)的後桅杆上;雖然這款雷達是傳統的機械旋轉式,與固定式相位雷達相比,旋轉式三維雷達偵測距離較短、目標更新速度慢、支援飽和攻擊能力較差,僅能支援短、中程防空飛彈,但優點是重量較固定式相位雷達輕,對船艦穩度的影響小,價格低廉,且中科院就有生產,取得快速。該雷達能結合艦上防空飛彈系統,如沱江級後續艦搭載的海劍二防空飛彈,可同時追蹤多目標進行接戰,提高戰場存活率。

該軍事迷低調認為,外傳「光榮之星」主要是測試新型反艦飛彈,不排除「光榮之星」也會測試其他彈種,而不侷限於測試國產反艦飛彈。

縮小版沱江艦「光榮之星」,首次搭載3D相列雷達
日前,沱江級後續艦(承海艦)首艦曝光,近期「光榮之星」海上測試載台也加裝旋轉式三維相列雷達系統,據信這款國產相列雷達系統會裝在高效能艦艇後續艦後桅杆(紅圈處)上。(資料照,李忠衛攝影)

據中科院官網指出,旋轉式三維相列雷達系統可用於對空中來襲威脅執行短距預警與防空接戰任務,可同時追蹤多個目標並控制數個火力單元進行接戰,提供即時雷達情資、目標識別、威脅評估、指揮管制、火力分配及自動射向指引等功能,具有快速部署及易於運輸的優點, 該雷達系統特點包括電子反制抗拒及電子防護能力、偵測定翼機 、旋翼機、巡弋飛彈及無人載具、支援多目的軍事作戰任務、採用COTS商規料件與裝備與軟硬體功能可依任務需求客製化。可應用在支援防空作戰任務保護軍事要塞、海港或機場。

縮小版沱江艦「光榮之星」,首次搭載3D相列雷達
宛如縮小版沱江艦,中科院「光榮之星」海上測試載台加裝國產艦載版旋轉式三維相列雷達,近期擬進行出海測試。(李忠衛攝影)
-------------------------------------------------------
沱江後續艦模型上面那塊板子,看照片雷達天線是倒下去的,測試時才會立起
天線下方沒有看到機械水平穩定裝置,很有可能系統已經具有自動電子補償功能,雷達波束可以自動在移動搖晃的船隻上保持水平

天衣神水 wrote:
天線下方沒有看到機械(恕刪)


看造型應該是海蜂眼相列雷達,海蜂眼雷達能360度偵蒐空中目標,偵蒐距離60至80公里,具備抗電戰干擾功能,可同時偵蒐20個空中目標,鎖定威脅性較大的10目標攻擊,進行多目標接戰。
天衣神水 wrote:
天線下方沒有看到機械(恕刪)

這就是海鷹眼?
是海蜂眼
五毛獵人 wrote:
這就是海鷹眼?(恕刪)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alexlin1 wrote:
看造型應該是海蜂眼相列雷達,海蜂眼雷達能360度偵蒐空中目標,偵蒐距離60至80公里,具備抗電戰干擾功能


本人原先妄想,中科院「海鷹眼」雷達,X-Band版 (「海劍羚」上面那顆)或可放上量產型沱江艦,成為海軍第一艘使用AESA的艦艇。
天衣神水 wrote:
天線下方沒有看到機械(恕刪)


陣列雷達本來就可以調整方向,蜂眼陣列的Y軸天線陣列數量比較多,偏向高空雷達,鷹眼那個是比較偏向近海平面與低空。

現代的AESA平面搜索雷達也是類似鷹眼這樣長寬比,適合低空和船隻搜索。

現在沒有看到罩子,以後應該會有個圓形罩防止海風。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TW Energy wrote:
陣列雷達本來就可以調整方向,蜂眼陣列的Y軸天線陣列數量比較多,偏向高空雷達,鷹眼那個是比較偏向近海平面與低空。


蜂眼看起來長長的是因為IFF天線放在上方 (如下圖),因為多了IFF天線,所以外表是看來是長方形 (哨兵MPQ-64把IFF天線放在側面 (90度折起),所以天線是正方形),實際上X、Y軸陣列數量差異並不大,因為「蜂眼」垂直掃瞄角度只有70度,經過了這麼多年,垂直掃瞄角度中科院或許有精進吧?

去年本人在會場詢問過中科院人員關於此雷達是否為「蜂眼」上艦?得到的答案是:長得很像,但是,不是「蜂眼」,是新的設計,偵測距離不超過100km。




雷達上艦會遇到如何保持水平的問題,如果沒有電子補償功能,就要用類似Hexapods的東西,如下圖一 「海鷹眼雷達」就有一個。



行駛間遇到風浪時就會像下圖這樣,讓雷達保持水平,如果沒有,就要用電子補償的方式,利用電子控制,隨時更改掃瞄角度,雖然雷達不動,電子波束可保持水平,一樓的照片中並沒有看到天線有安裝Hexapods,所以才會推測中科院是不是已經完成雷達水平電子補償技術的開發,就是大大所說的「陣列雷達本來就可以調整方向」的技術。

承海艦的噸位比沱江艦更小嗎?
何以這記者以 "縮小版" 字眼稱之?

==================================
過去,買電池多半買金頂電池
因為中國持續以機艦擾台,因金頂電池產地中國,不再買金頂電池
以後改買永備電池,產地新加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