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騎機車路過精華地段的工地,看到某銀行要在此興建辦公大樓的廣告,感悟到財團在做事情都是有計畫而且長遠的進行,如果過程中出現大的變故例如像現在的肺炎疫情,或是天災、戰爭等因素,就會嚴重影響其時間表及獲利能力,因此一定會盡力排除這些障礙。
老共要發動武統一定要集結大量兵力並登陸台灣控制大都會市中心的交通,如果建案廣告旁邊出現解放軍的戰車時,請問財團的計畫還要不要進行?即使能進行也是在中共的控制下,絕大部分的獲利都入了老共的口袋,不服從就是"被消失",因為要維持在台灣的駐軍需要大量軍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台灣財富來支應,而解放軍應該不太會去找老百姓的麻煩,不會幹打家劫舍搶奪財物的勾當,因為這樣激起的抗暴會耗費更多鎮壓成本,有可能導致兵敗投降,所以會挑最大的肥羊財團下手,請問是財團的錢多還是我們市井小民的錢多?所以控制財團的資源就等於控制了台灣,看現在的香港就知道升斗小民即使不滿意老共治港也只能忍氣吞聲的生活。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武統台灣一定要追求速度,在最短時間內進佔重要政經機構,並從港口做行政卸載,24 小時源源不斷輸送兵力,目標應是希望一週內能送進二十萬兵力,一個月內達到五十萬人,這樣各地的抵抗據點被攻陷只是時間問題,因此速度是共軍的罩門,台灣的軍事準備也是以極大的拖延共軍的速度為主,只要遲滯的時間越久,動員反擊的能量建立起來,即使空降或登陸了少量兵力,但後繼兵力被切斷,侵台就算失敗,就算發射 3 千枚東風或是遠火襲擊也無濟於事,因此從財經的觀點來看老共武統台灣最大的阻力應該是財團,受害最大的也是財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