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視察的新電戰機 運-9G,生存機會近乎零,當活靶子

習近平視察的新電戰機 運-9G,生存機會近乎零,當活靶子

【時事軍事】被稱為「大殺器」的運-9G電子干擾機,有效干擾距離只有100至120公里,這個距離早已進入戰鬥機的攻擊範圍。其在戰區上空的生存機會幾乎是零。(大紀元香港新聞中心)
更新 2021-02-14 10:00 AM 人氣 13935
標籤: 時事軍事, 電戰機, 電子干擾機, EP-3E電子偵察機, 運-8, 運-9G, F-35
Facebook Twitter Line 複製鏈接 Print
【字號】 大 中 小
正體 简体

【大紀元2021年02月13日訊】



這習近平最近登機的這架被稱為「大殺器」的運-9G電子干擾機,其有效干擾距離只有100至120公里,這個距離早已落入戰鬥機的攻擊範圍。這種行動緩慢、目標特徵明顯、功能單一的電戰機,在戰區上空的生存機會幾乎是零。
ebola01 wrote:
習近平視察的新電戰機(恕刪)



哪你敢打下來嗎
我有個疑問請教

當空對空飛彈到達電子干擾機 100公里處時

遭遇到電子干擾時

這樣飛彈還能擊中電子干擾機嗎

有軍事網友可以回答嗎
恕我直言01 wrote:
我有个疑问请教

当空对空导弹到达电子干扰机 100公里处时

遭遇到电子干扰时

这样导弹还能击中电子干扰机吗

有军事网友可以回答吗

情况比较复杂,要看战斗机什么雷达,AESA还是PD,有源还是无源,什么攻击方式。正常来说是比较难的,原因是电子干扰机本身就有高灵敏全频谱接收机(压制干扰敌方雷达,首先要能搜索接收到对方信号),而100公里以上的空对空导弹攻击,必然需要攻击方的雷达照射目标对导弹中继制导。那被攻击的电子干扰机就会反压制。当然如果可以A射B导,多方向多地点雷达接力制导就有可能了。
但问题是真实的环境中,电子干扰机不会没人护航,二是别听这帮人瞎说,什么干扰距离只有百公里。慢速大功率电子干扰机都是防区外干扰。只有战斗机改的距离才会近。
黑夜有雨 wrote:
情况比较复杂,要看战(恕刪)


受教了 謝謝!
又有人忘了台灣有買紅外線導引的遠程飛彈

電子干擾是沒意義的
F-16戰機電戰莢艙性能提升案,美空軍預計3月底提出評估報告,再交由空軍最後決選

MQ-4C可以在17,000公尺(55,000英呎)的高空飛行30小時以上,並擁有高達330節(380英里/小時;610公里/小時)的時速。其上搭載的AN/ZPY-3 MFAS多功能X波段電子掃瞄陣列雷達能在24小時內偵測2,700,000平方英里(7,000,000平方公里)的區域,或在一次掃瞄中偵測2,000平方英里(5,200平方公里)的區域。該雷達具備逆合成孔徑模式,可在各種天候狀況下偵測目標。MQ-4C的自動化程度十分高,操控人員只需設定作業區域、巡航速度、飛行高度與預定目標,無人機將會利用內建的自動辨識系統處理拍攝到的光學與雷達影像,並將結果回傳給操控人員

這兩項裝備的光學影像應該可以有效突破電子干擾,而且中國空軍敢在電子干擾機進行對台攻擊?甚至運8運9想要假扮成貨機或客機都辦不到,類似緊急迫降這種理由,我方也會用防空飛彈鎖定以及戰機護航等手段因應
lordkon wrote:
又有人忘了台灣有買紅外線導引的遠程飛彈

電子干擾是沒意義的

快30歲的雲母啥時腿變長了?
Panchrotal wrote:
快30歲的雲母啥時腿(恕刪)
外購好像也只有aim-9系列用到紅外線鎖定,但是短程飛彈射程肯定不夠,然而台製飛彈加裝紅外線鎖定技術上有困難?這也不至於,甚至f16v+電偵夾艙得到訊息轉發給idf鎖定也是一種作法,重點是台海上空(陸面與艦上雷達,空中預警機),運8運9的雷達軌跡與電偵機的干擾能力.....真的有存活能力?
stever2018 wrote:
這也不至於,甚至f16v+電偵夾艙得到訊息轉發給idf鎖定也是一種作法,重點是台海上空(陸面與艦上雷達,空中預警機),運8運9的雷達軌跡與電偵機的干擾能力.....真的有存活能力?

電偵夾艙的相機是拍地表用
鏡頭並不能拍空中機動目標
解析度也不夠在100km辨識

E-2D飛更慢腿更短
你說它有沒有存活能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