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所謂"正常" 恐怕是一年十幾枚吧?能到30枚 應該很偷笑....中科院現在量產主力 是雄三與弓三兩款飛彈而且這兩款飛彈 年產量也都沒到50枚畢竟台灣現在飛彈總產能 也就一百多枚算個好點的數字150枚好了 那也分配不了多少給劍二其他飛彈也有固定要新造替補過期舊彈的...
YC_Jiang wrote:我看所謂"正常" ...(恕刪) 沒有聽到預算案,應該是小量生產、預量產。來多點吧。話說自從鷹式雷達丟給野戰部隊,應該要拿出點"誠意"給陸軍花了吧?不然那一百公里是要用甚麼東西打?海、陸、劍二加上鷹眼一起來?有量才有打折
TW Energy wrote:沒有聽到預算案,應該是小量生產、預量產。來多點吧。 沱江艦量產第一批三艘,「儎台商購、戰系委製」全案委中科院辦理,預算為164億205萬4千元,裡面就包含了艦上的海劍二的預算,除非海軍要另外買彈才會另行建案,中科院是主要承包商,如果7月交船時,上面海劍二的位置是空的,那不就鬧笑話了。鴻運計畫則是由台船得標,但是海軍並無另行開武器、系統標給中科院,看來是由台船統包,艦上的「海劍二」預算應該也是包含在統包價格裡。補充一下:11樓ASMP大有說明海軍另行委由中科院23億負責「鴻運計畫」武器系統部分,該艦上使用的「海劍二」預算則包含在內。
macross_sato wrote:測評用小批量產正常?塔江是完整系統測試艦? 海軍先前已經說明,第一批第一艘測試沒問題後才會接續後面兩艘的建造,第一艘有可能是final beta,但是,現在上頭下令要加速建造,會不會照原計劃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