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打擊的目標,短程彈道飛彈的彈庫與重新裝彈的基地

美國幫助台灣建立源頭打擊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針對短程彈道飛彈的重新裝填中心與儲存的彈庫,目前我們知道老共有2000枚老掉牙的東風-11與東風-15,但是發射車只有220輛,所以台灣準備了460枚愛三與愛二就是為了攔截第一波的短程彈道飛彈,確保台灣的軍事設施可以在第一波的攻擊中能存活,然後能開始動員,把所有軍隊開始移動,陸軍全部進入野戰部署,海空軍東撤,大部分進入戰力保存地點,指揮系統能運轉起來,預警機全面運轉備戰,調動留在美國的所有部隊返台等等各項措施,最重要的是開始對源頭打擊的目標進行攻擊。

老共飛彈發射車發射飛彈以後必須要再裝彈,再裝但必須從彈庫將彈運到裝彈中心與飛彈發射車結合,才可能有第二波攻擊,目前台灣要消滅這個第二波的飛彈攻擊,最重要的就是消滅這些彈庫與裝彈設備,讓發射車無彈可射。

另外其他的源頭打擊必定是運輸節點與通訊節點還有重要的雷達站與運兵的兩棲登陸艦。
台灣要找民間工廠有天車吊掛設備的廠商,
緊急狀況時能就近分散儲存及吊掛裝彈!
單懸臂吊車操作看起來很費時間,
大型堆高機不知道能不能取代懸臂吊車?
kuny wrote:
台灣要找民間工廠有天(恕刪)


彈道飛彈的重量與防空飛彈的重量可說是完全兩回事!
你看看那些彈道飛彈發射車都是使用一個人高的輪子,通常都是專用的,所以儲存飛彈的地方通常有自己專用的吊車,吊掛這些數以噸計的大傢伙。
中程飛彈更是用10輪以上的超大型車輛,儲藏與安全考量更是不能馬虎。所以攻擊這類型的彈庫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奇怪了居然沒人反對?
1.要怎麽打得到倉庫 運送中的彈體 還有發射車

2.對方也會想到,怎麽拆掉我們的飛彈防禦
Charlie2020 wrote:
奇怪了居然沒人反對?

比較怕變成消耗戰

二戰德國東線不就被打不完的蘇軍耗掉

二戰後,雙方都有核武狀況下會不敢開戰
但核武大國對非核武國家開戰就不同
越戰最後是北越耗到美國受不了,國內厭戰才停止
但中國不同,沒有所謂國內反戰人士
要跟台灣打消耗戰是可能的吧?
歐美各國最多會跟以阿戰爭一樣提供軍援而已
藉以驗證新式武器的效果
天衣神水
「王師出征 遲則變生」 中南海最怕這個
hx135cb750 wrote:
比較怕變成消耗戰二戰...(恕刪)

匪區是沒所謂反戰份子,但是不擔保共黨內有習包子的敵人。

南海仲裁案公布後,北京幹嘛戒嚴?
Charlie2020 wrote:
美國幫助台灣建立源頭(恕刪)

台灣能擋SRBM的架上武器數量略等於對岸短時間發射SRBM數量
所以得到可以有效抵擋第一波的結論

但台灣各式平台長程對陸攻擊武器
數量遠小於對岸防空武器的能量
所以得到可以有效穿透對方防空網打擊節點的結論


我只能說
民主外送:接受假民主、特色管理、利益輾人民。
嗯,我覺得要不要先統計我們現有的防空飛彈種類,數量來分配目標數?
愛。回。家 wrote:
匪區是沒所謂反戰份子,但是不擔保共黨內有習包子的敵人。

這在非民主國家不是問題
反正有機制維穩
並靠政戰系統維持軍隊運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