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強化警戒共機 國軍空中設三關反制 紅線前推至30浬
2021-04-11 23:51 聯合報 / 記者洪哲政/台北即時報導
面對共機在西南空域不斷挑釁,國防部、海洋委員會官員近日公開表示在台海空域對共機設有「監視區」、「警告區」與「摧毀區」,並將24浬鄰接區空域推前,訂出絕不讓共機趨近距本島30浬空域的反應「紅線」。官員證實,這是因應我防空武器裝備效能與共機動態,新制訂的戰備規定。而所謂「摧毀區」範圍,仍為12浬領空。
對此,國防部昨日表示,面對敵情威脅,國軍秉持「不怯敵,不挑釁」及「愈接近本島,愈積極處置」的原則,依照「國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採取適切的應處作為,審慎因應,確保國家安全;請外界勿作其他聯想及臆測。
針對共機擾台,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日前在立法院答詢表示,空軍依戰備規定,1開始會廣播驅離,再以空中警戒機作區域警戒,最後以飛彈追蹤監視,確保共機不會經過我本島30浬內。
而面對中共無人機在東沙島「繞島」飛行之舉,海軍出身的海委會主委李仲威在立法院則透露,我方空域上有畫分監視區、警戒區及摧毀區的層次,在監視區我方會用偵蒐器具監視行動,若到警告區會派適當兵力並航監控,進到摧毀區就會依規定處理,「該開火就開火」,但對空中敵機開火,非海巡署部隊可單方面決定。
由於國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內容僅針對12浬領空、領海、24浬鄰接區空域反應作出規定,官員披露的30浬紅線與3個反應區域,顯然是軍方去年起針對共機挑釁制訂出新的反應準則。
官員披露,考量到戰機在空中運動位置變換非常快速,所以軍方將空中預警的底線前推到30浬空域,「12浬領空到30浬空域已經非常近了」、「不能讓對方進到30浬空域內」,在此之前就要向趨近共機進行警告,並進行防空飛彈追蹤來嚇阻。
官員說,一般共機只要出海,即進入我方「監視區」,30浬空域只是1個分野,趨近30浬到24浬空域,即作警告與防空飛彈追監掃瞄,並有在空機在空中阻隔,而所謂「摧毀區」,就是我12浬領空內。
而我國在東沙島與南沙太平島領空空域認定不同,東沙島比照本島劃定12浬領空與24浬鄰接區空域,但領海稱之為「禁限制水域」;南沙太平島的禁限制水域則為6千公尺,領空空域概念亦同水域。
據證實,針對共軍機艦頻繁挑釁,國防部去年11月針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增修訂了25條狀況與處置作為。
alexlin1 wrote:
雷達車是不能開走嗎? 智商??
你被鎖定不也是知道你在哪邊了,而且被鎖定通常戰機上會狂響告知,飛行員是有自知之明的,看看每次驅趕圖共軍軍機不也在相同地方自己返航,有本事就進來領空看看阿
所以台灣的雷達站可以隨便移走?
台灣的雷達車看到共機來逛,馬上就部屬完成?
alexlin1 wrote:
你被鎖定不也是知道你在哪邊了,而且被鎖定通常戰機上會狂響告知,飛行員是有自知之明的,看看每次驅趕圖共軍軍機不也在相同地方自己返航,有本事就進來領空看看阿
放心 不急
當年 台軍機都到大陸內陸去逛,現在連中線都不敢過去
當年 老共軍機 不敢飛出海,現在都可繞台飛了.
alexlin1 wrote:
有本事就進來領空看看阿
話不要說的那麼滿!真來了,台軍真敢開火嗎?
當然!如您是國防部長也許會吧?
如果您是的話!!

根據1944年的芝加哥國際民航會議(Chicago Convention)決議,任何遞約國國家的飛行器都可以無須事先獲得許可,在不降落其境內前提下,自由進出其領空(但進入其領空內的受管制空域時仍須受到管制)。這種自由飛越領空權,由被稱為第一航權。
如果有飛行器誤闖一般禁航區,如果從雷達或其他情況判斷沒有敵意或立即威脅,地面航管單位或升空攔截的飛機,會透過緊急頻道連絡闖入的飛行器,要求其離開。軍用飛行器所用的無線電是UHF 緊急頻道是243.0;民航機的無線電是VHF緊急頻道是121.5。所有飛行器在空中都會隨時打開其緊急通訊頻道。
如果無法與闖入的飛行器聯繫請其飛離,國際民航組織(ICAO)規定,有2架戰機升空攔截闖入飛行器,請其離開。
第一階段叫做「接近階段」(Approach Phase):兩架戰機跟在闖入飛行器之後,引起其注意。
第二階段叫做「識別階段」(Identification Phase):長機戰機飛到闖入飛行器機首的左方,讓闖入飛行器的機長可以見到,僚機戰機則在機後繼續跟監。闖入的飛行器瞭解長機戰機的攔截意圖後,白日搖擺機翼表示遵命,夜間除搖擺機翼外再打開領航燈閃爍。
第三階段,長機與僚機同時飛離闖入飛行器,在後面跟監直至其離開禁航區。如果經過這些程序,闖入飛行器仍然拒絕飛離的話,跟監的戰機或者地面的防空武器,就可以將其擊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