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國際宣傳
不知道能獲取什麼評價?
也不知道烏克蘭是否接受?
這首意象繁複、控訴尖銳、編曲獨特的史詩般歌謠,究竟是在描繪越戰難民、泰北孤軍、還是國共內戰兩岸分隔的台灣處境?在當年新聞局廣電處歌曲審查制度下,羅大佑是如何以障眼法騙過新聞局的審查呢?
其實,羅大佑指的是居住在台灣島上的人民。當時台灣面臨了很多在外交上很不如意的情,如台美斷交。,羅大佑就引用1940年代作家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影射台灣民眾猶如孤兒的處境。羅大佑表示,「我聽到歌送審過了,我嚇一跳!後來一看,原來用中南半島過去了,矇混過關。」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